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船舶》2004,(5):64-64
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始于1933年创办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机电工业学校。1953年初,以上海机电工业学校为主体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70年3月迁至江苏镇江,1971年2月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12月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6月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划转江苏省为主管理。2002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决定共建华东船院。2004年5月,教育部批文同意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2.
《江苏船舶》2021,(1):28-28
1月22日上午,由盐城市工信局主持的“盐城市船舶修造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评审会在盐城召开。由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江苏科技大学组织课题组编制的这个发展规划是我省地级市第一个针对本地区船舶修造行业编制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造船大省具有一定的引领性。规划对盐城市区域内船舶修造行业“十四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船舶修造行业如何适应盐城市的“十四五”总体发展进行了布局,特别对辖区内中小船厂如何适应盐城作为航运大市、渔业大市和造船大市的经济地位及行业定位进行了谋划。  相似文献   

3.
日前,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04年5月28日,我校隆重举行了“江苏科技大学”揭牌典礼。  相似文献   

4.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5,19(4):F0002-F0002
日前,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04年5月28日,我校隆重举行了“江苏科技大学”揭牌典礼。  相似文献   

5.
1论坛概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2011年工作要点中关于“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更加突出为科技人才成长服务”的工作重点;为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需求趋势,交流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经验,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省造船工程学、武汉理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由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和《船海工程》杂志社承办,由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协办的“2011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发展论坛”于2011年5月20日至22日在江苏镇江举行.  相似文献   

6.
《船艇》2006,(10):71-71
设有装备制造展、工业控制展、工程机械展、船舶工业展等五大展区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23日在武汉开幕。作为独立设展的武汉国际船舶工业展览会同日在位于武汉东湖开发区的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来自长航集团、武昌造船厂、青山造船厂等省内外近百家船舶与配套厂家展出了各自的特色产品,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比上一届略有增加。湖北省与船舶工业相关的院校、研究所众多,  相似文献   

7.
《中外船舶科技》2006,(3):F0004
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隶属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集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科技创新优势、社会影响力优势和信息汇集交流优势于一体,面向社会提供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和成果研发,为造船企业提供成果培育、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培养造船企业专门技术人才和培训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专门技能等服务。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程》2009,31(2)
由江苏、安徽、江西和重庆等四省市的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长江)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于2009年4月10日-12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成功召开。本届展会有来自韩、日、美、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的参展商,国内的参展商涉及20多个省市,参展商142家,设标准展位172个,总展览面积6000平米。展品涉及船舶制造、船舶配套用品、造船设备、造船材料、船舶设计、船舶服务等船舶工业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9.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3,(12):44-44
2015年11月21~22日,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和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主办,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和北京中船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本次论坛是船舶行业内一次巅峰盛会。政府主管部门级行业协会、知名造船企业、专业咨询机构及相关金融机构等500余人汇聚于此,围绕“剖析金融危机五年风雨,共铸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开坛论道。  相似文献   

10.
《中外船舶科技》2006,(2):F0004-F0004
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隶属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集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科技创新优势、社会影响力优势和信息汇集交流优势于一体,面向社会提供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和成果研发、为造船企业提供成果培育、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培养造船企业专门技术人才和培训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专门技能等服务。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与上海船舶工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陶永宏 《造船技术》2007,(6):1-5,33
江苏与上海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基地,本文从船舶制造业、船舶配套业和船舶科研技术等方面对江苏与上海船舶工业的发展作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苏船舶》2010,(6):41-41
<正>2010年10月28日,由中国焊接博览会组委会、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的船舶焊接技术发展论坛在南京国展中心隆重召开。江苏船协名誉会长吴立人教授主持了会议。论坛邀请了中国船舶工业高效焊接技术指导办公室主任陈家本、中船澄西船舶修造公司焊接实验室主任高云中、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邹家生、天泰焊材(昆材)公司应用总监曹宪贵、昆山华恒股份公司项目总经理汪忠分别作了《海洋工程结构焊接技术》、《海上风塔焊接工艺研究》、《船舶行业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焊丝性能与焊接成本》和《管道预制在中国船舶行业中的应用》等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3.
《船艇》2007,(4B):38-46
中国1月份造船订单量超韩国,中国造船工业订单连续两个月世界第一,江苏船舶出口15.2亿美元,威海市船舶产品出口额大增,《河北省船舶工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长三角”船舶工业投资规模过大及重复投资、低水平的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产业链发展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船舶检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长三角”区域船舶工业结构优化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该博览会将于2009年4月10—12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船博会”是由江苏、安徽、江西省和重庆市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南京亮舰展览有限公司和南京喜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推动长江流域船舶工业的繁荣发展,加强沿江流域船舶配套制造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沿江船舶工业园区的建设,实现长江流域船舶工业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造船》2007,48(2):F0003-F0003
江苏科技大学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其前身是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私立大公职业学校(1933-1951)。历经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2)、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3-1970,为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1970年奉命迁至镇江)、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1-1978)、镇江船舶学院(1978-1993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主办,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政策规划司指导的“2006年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百余名专家、代表参加论坛。会上交流了船舶工业发展展望、国内外航运市场分析预测、船舶关联产业发展趋势和投融资对发展船舶工业影响等4大专题14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船检》2007,(9):24-27
2007年8月30~31日,在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船舶工业战略转型,把发展的目标从主要追求做大向全面推进做强转变。此前,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的《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绘制出中国船舶强国蓝图。在未来的5到10年间,中国船舶工业将围绕下述目标,向造船强国冲刺。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产品     
《中外船舶科技》2006,(4):42-44
江苏科技大学智力支持南通船配区建设;国务院通过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镇江中船设备公司成立五年业绩斐然;江苏亚星锚链公司应邀在“中国品牌质量万里行论坛”上发言;镇江中船瓦锡兰螺旋桨公司获得单笔金额最大订单;镇江新兴船舶修造公司崭露头角;正茂集团系泊链产销超万吨;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计划于11月开始造船;常州地区玻璃钢造船总体形势看好;江阴市三杰实业有限公司建立船用锅炉全球售后服务网;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台专用绞车交付使用;江阴市三杰实业公司开发燃油废气组合锅炉批量配套江浙“双高船”;金陵船厂10万吨级船坞开工;江苏50多家船舶企业亮相大连国际海事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船舶工业首次被明确列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同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船舶工业列入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2006年9月《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成为我国造船业的指导纲领。2007年9月《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2007年11月《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有了具体细则。此次船舶列入在九个重点行业振兴规划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船舶工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