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锚定板设计和锚定板挡土墙整体稳定性验算。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锚定板挡土墙的构造、设计以及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理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高速公路桥头搭板脱空的浅层注浆加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钻芯取样和地质雷达探测等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注浆措施增强了板底填料的密实度和整体性,有效地提高了填料的力学性能,空隙填充率将近100%。  相似文献   

4.
针对32m简支梁桥上连续结合式无碴轨道结构,分别用换算截面法、有限元法及刚性简化计算法计算了列车活载、轨道板与底座板间温差及列车制动作用下的层间剪力,得到了层间剪力分布图,依据该图进行了层间连接件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层间剪力自梁端至跨中大致呈线性递减分布;轨道板与底座板间存在10℃温差时,层间剪力主要集中在桥梁两端5m范围内;制动力作用下,结合面上层间剪力沿跨长均匀分布,均等于作用在轨道板之上的扣件纵向分布阻力;当三者共同作用时,轨道板与底座板之间的温差起控制作用,因此,桥梁端部受温差影响较大的5m范围内应加密销钉与连接钢筋设置。  相似文献   

5.
结合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工程实践,提出了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病害处理对策,特别是合理设置桥头"搭板 过渡板"以及对搭板下填料进行压浆加固的处治技术,在工程实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三跨实腹式石拱桥——重庆市跳石桥特殊重车通过验算分析为背景,对实腹式石拱桥的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了拱上填料与拱圈共同工作效应及结构分析中的模拟方法;分析了填料对主拱圈的作用方式;通过以板单元模拟填料及采用双向只受压连杆连接拱圈与填料的方式考虑填料对拱圈的荷载传递及围岩效应,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方式的可行性。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填料和拱圈共同工作效应,研究表明填料与拱圈共同工作效应可以明显提高石拱桥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三跨实腹式石拱桥——重庆市跳石桥特殊重车通过验算分析为背景,对实腹式石拱桥的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了拱上填料与拱圈共同工作效应及结构分析中的模拟方法;分析了填料对主拱圈的作用方式;通过以板单元模拟填料及采用双向只受压连杆连接拱圈与填料的方式考虑填料对拱圈的荷载传递及围岩效应,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方式的可行性。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填料和拱圈共同工作效应,研究表明填料与拱圈共同工作效应可以明显提高石拱桥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三向应力作用的双剪强度理论,在Rankine土压力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三向应力作用下无粘性土的主动、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将此公式应用于无粘性土中浅埋锚定板的容许抗拔力计算,使计算出的容许抗拔力值比以只考虑大小主应力而不考虑中间主应力的Mohr-Coulomb强度理论为基础计算出的该值增大,表明实际土体具有更大的抗拔潜力.  相似文献   

9.
在填石材料岩性一定的条件下,填石材料的摊铺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填石路基压实层的结构类型,从而直接影响路基的压实效果。因此明确摊铺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填料摊铺到路基上,以形成较为理想的结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填料的离析现象.提高压实效果。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土与土工格室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尺寸拉拔模型研究土工格室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土工格室高度、填料性质等因素对拉拔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拉拔力与变形以及上层覆压的关系;采用承载板试验研究了土工格室加筋土体的承载力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土钉墙与锚定板挡土墙均有其各自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虽然在其形式上有其相似性,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应用场合,经过对其工作原理,施工工艺,应用条件的对比分析,有助於在工程应用中作出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戈壁滩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地基多为松软土地基、戈壁土地基,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以后路基工程的沉降,因此地基处理成为戈壁滩路基填筑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戈壁滩路基填筑所用填料主要为戈壁土填料.由于填料与以往路基工程的填料不同,路基填筑压实的压实机具、压实方法、铺层厚度、压实遍数、碾压工艺均需通过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13.
立足道路和桥梁连接处的特点,探讨了设计和施工策略,包括严格遵循设计规范标准以及连接处搭板、填料类型、压实度与台背回填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湖南省填石路堤的现状,本次试验通过对红砂岩填料进行不同层厚、碾压遍数的压实试验,提出了适合于填石路堤的压实层厚与碾压遍数。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复合材料带孔板的承载能力,对其孔形和铺层进行优化; 基于损伤力学模型建立了复合材料带孔板的仿真分析模型,并验证了其仿真精度; 选用圆孔、三角孔、方孔3种孔形的复合材料板,分别进行了仅孔形优化、仅铺层优化、先孔形优化后铺层优化、先铺层优化后孔形优化4种优化方案,对不同方案优化后的复合材料带孔板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仅铺层优化对不同孔形复合材料板的失效载荷提升效果(7.6%~13.4%)明显大于仅孔形优化(2.0%~2.9%),仅孔形优化对三角孔带孔板失效载荷提升幅度最大,仅铺层优化对圆孔带孔板失效载荷提升幅度最大; 同时采用孔形优化和铺层优化对失效载荷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优化方法,其中先孔形优化后铺层优化方法对不同孔形复合材料板的失效载荷提升幅度最大(11.6%~15.6%); 铺层优化和孔形优化的先后顺序对圆孔带孔板影响最大(相差3.5%),对三角孔和方孔带孔板影响相对较小; 3种孔形的带孔板中,圆孔带孔板优化后失效载荷提升幅度最大(15.6%),在实际应用中圆孔带孔板的性能相对较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量变分原理的双层板层间温度应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双层板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层间约束对双层板变形的影响,在Goodman模型的基础上,用切向约束刚度和法向刚度模拟层间约束,运用能量变分原理导出了双层板平衡微分方程,提出了层间约束力计算双层板层间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在施工和服役过程中,结构材料参数可能发生改变,并与其工程设计值有较大差别,这种改变对轨道板与砂浆层之间界面的损伤有何影响,目前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建立了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采用内聚力模型模拟界面的损伤行为,分析了在90℃/m极端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弹性模量、砂浆层弹性模量和界面黏结强度对轨道板与砂浆层界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板和砂浆层弹性模量对界面损伤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高弹性模量恶化了界面受力情况,将加大界面损伤程度和损伤区域;界面黏结强度对界面损伤有显著的影响,当黏结强度小于其设计值时,界面损伤随黏结强度降低而快速恶化。  相似文献   

18.
施工期间的雨水和运营期渗水容易在高填料桥台台后蓄积,积水的存在对路面和桥台均有不利的影响。本技术方案采用了黏土层和防水土工布的隔水作用、砂砾层的透水作用,通过在桥台台背上预留泄水孔,从而起到台后排水和阻止水下渗的目的,有效减弱了桥台台后填料的沉降,同时也减小了桥台前倾的作用力,保证了桥台的安全,改善了行车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复杂地形对桥上CRTS Ⅱ型轨道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以沪昆高速铁路线16~32 m简支梁桥为例, 考虑钢轨、扣件、轨道板、砂浆层、底座板、滑动层、桥梁、固结机构、端刺与挡块等部件, 建立了多跨简支梁桥-双线CRTS Ⅱ型轨道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模型, 研究了桥上CRTS Ⅱ型轨道系统纵向力分布特征; 设置了4种典型地形工况, 分析了不同墩高条件下桥上CRTS Ⅱ型轨道系统地震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与非纵连轨道结构相比, 桥上CRTS Ⅱ型轨道结构最大钢轨应力相对较小, 约为138.8 MPa, 应力包络曲线呈反对称, 线形平滑; 轨道板和底座板共同承受纵向力, 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桥台附近, 最大拉应力分别达到25.2、27.1 MPa, 将在地震中发生开裂; 在地震中, 端刺承受着巨大的纵向力, 可达14~20 MN; 底座板与桥面之间相对位移超过24 mm, 对系统有隔震耗能作用; 地形对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纵向力的影响约为30%左右, 对墩底剪力影响较大, 在地形发生突变处, 墩底剪力增幅达4倍; 靠近桥台处的滑动层横向变形较大, 可达2.7 mm, 随着墩高增大, 扣件与滑动层纵横竖变形增大; 在地震作用下, 滑动层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竖向变形, 桥台附近滑动层竖向变形可达43.5 mm; 在地震中, 挡块与底座板之间存在着频繁的碰撞现象, 桥台附近挡块碰撞力可达38 MPa, 挡块将发生损坏。   相似文献   

20.
旧沥青路面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分析旧沥青路面对UTW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将UTW路面板视作面层,沥青层视为基层,旧沥青路面基层以下部分视为综合地基,利用弹性三层体系模型,应用三维等参无法,计算分析了旧沥青路面铣刨后剩余厚度、弹性模量与路面板厚度、地基综合模量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板底弯拉应力随沥青层厚度至线性变化,且斜率与Es有关;路面板较薄时,控制沥青层厚度大子6cm,有利于UTW路面的使用;对于一定的路面板厚度,当沥青层弹性模量大于某一值后,对路面板底弯拉应力影响很小,可以此值来评价旧沥青层品质;随着Ea的减小,沥青层厚度对板底弯拉应力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