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铁路限界包括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均需符合GB 146.1-1983和GB 146.2-1983的规定.建筑接近限界是一个以钢轨顶面为基准,在水平直线上垂直于铁路中心线、接近机车车辆限界的特定尺寸横断面轮廓.在此轮廓内,除了机车车辆和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建筑物和设备(站台、车辆减速器、路签接受器、接触网等)外,其他建筑物和设备不得侵入.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限界(railway clearances)指的是:为保证交通运输安全而制定的建筑物、设备与运行列车车辆相互间在线路上不能逾越的轮廓尺寸线.轨道交通限界分为建筑限界、设备限界和轨道车辆限界三种,统称轨道交通的基本限界.前二者是位于线路两边的建筑物或设备(与轨道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如车辆减速器、供电接触网等除外)不容许侵入的轮廓线;后者是列车车辆本身的外缘不容许越出的轮廓线.这两者之间应留出一定的空间,称之为裕留空间或安全空间.裕留空间应考虑到列车在运行中的振动偏移和线路偏移,实际的限界应按照基本限界在横向宽度上适当加大,称 作"限界加宽".限界确定之后,运行中的列车就不会与沿线建筑物或设备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3.
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 T3 航站楼工程是国内首个磁浮盾构隧道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磁浮隧道工程。为 科学、合理制定隧道工程断面尺寸,保障磁浮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对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 T3 航站楼工程限界进 行了深入研究。参照《地铁限界标准》,结合磁浮车辆结构特点,对车辆限界、设备限界以及盾构区间建筑限界、 明挖区间建筑限界、地下车站建筑限界等几种典型建筑限界进行了研究,并给出详尽的典型地段建筑限界图。研 究表明:采用盾构内径为 6.1 m 的隧道能够满足隧道阻塞比及磁浮列车安全平稳运行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 T3 航站楼工程已开工建设,建筑限界设计安全、经济、合理,可为后续磁浮隧道工程建设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影响高速铁路路建筑限界的有关因素。在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基础上,计算了车辆运行中产生的各种振动偏移量,并将其进行最不利组合,考虑了相关专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安全裕量,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建筑限界。  相似文献   

5.
针对火车运行安全和供电部门设备管理的需要,对铁路技术规程中建筑物接近限界作出分解细化和理解深化。重点讲述供电设备限界管理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在设备安装施工中的运用。文章用理论推导的方式,运用数学公式和技术标准对接触网建筑物接近限界的关键点和重难点进行讲解,消除供电从业人员在相关实际操作中的常见误区,防止列车碰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地铁设备限界随机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不同随机因素取值原则下设备限界轮廓,对其轮廓尺寸、可靠度与造价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地铁限界标准》进行地铁设备限界公式梳理,对得到的设备限界公式中的随机因素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设备限界随机因素性质、随机因素取值原则与设备限界可靠度的关系,对比不同可靠度、不同随机因素取值原则下各部位设备限界;最后就不同可靠度下不同随机因素取值原则对造价的影响,提出随机因素造价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选取适当的随机因素取值原则既能保证设备限界的高可靠度同时也能减小轮廓尺寸、降低造价,为以后地铁设备限界的计算、设计等工作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沙南至机场中低速磁悬浮工程限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合理制定土建工程断面尺寸,保障行车安全,对长沙南至机场中低速磁悬浮工程限界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长沙南至机场中低速磁悬浮工程将限界划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从车辆、线路和轨道相关技术参数入手,详细阐述车辆限界、设备限界的计算因素和计算结果,并给出详尽的典型地段建筑限界图。长沙南至机场中低速磁悬浮工程已按期试运营,经实践检验,其限界设计安全、经济、合理,为后续同类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铁路限界是铁道部门重要的基础标准之一,它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与铁路运输、机车车辆制造、工程建设、工务维修等都密切相关。以往由于对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不少人对现行的铁路限界标准不甚了解,如本刊1994年第2期所载《百工皆有法度——也谈铁路限界》一文中提到的“建筑接近限界”等名词  相似文献   

9.
信号机按高度分为高柱和矮柱2种。在电气化区段,由于接触网是承载17kV大电流的特殊导线,所以要求设备距接触网的距离大于2m,也就是高柱信号机的外边缘与接触网之间必须保证大于2m的最小安全距离。而这个距离如何测试,就成为设计人员的一大难题。由此研制开发了信号机激光测距仪,不但完美地解决了高柱信号机与接触网接近限界的测量问题,也解决了其他设备接触限界的测量难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城际铁路及其列车的实际情况,以CRH系列动车组为主要计算车辆,应用ADAMS/Rail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计算CRH系列动车组的车体横向动态偏移量,并结合横向静态偏移量和车体制造公差确定车体动态包络线.与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测得的站台高度位置处车体最大横向偏移量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借鉴地铁限界的设置原则,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考虑适当的安全间隙及其他限制因素,确定城际铁路建筑限界轮廓的基本尺寸.其中,最大半宽为2 200 mm,最大高度为7 250 mm;地面侧线站台限界宽度宜维持1 750 mm,地面正线站台限界宽度为1 800 mm,地下站台限界宽度取1 750 mm.该建筑限界轮廓能够适应现行桥梁和隧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修理(厂、段修)及引进国外机车车辆产品时,均执行GB146.1—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它已列入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之一,也是一个理论性的标准;为了实际可操作性,还应同时执行GB/T16904—1997《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规及机车  相似文献   

12.
重庆跨座式单轨系统限界检测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跨座式单轨系统限界有其特殊性 ,尺寸控制非常紧 ,内容多而复杂。因此 ,该系统土建工程施工完后必须对全线断面的建筑限界进行检测。要进行准确高效的检测 ,需研发移动式检测设备 (限界检测车 )。在对跨座式单轨车系统限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限界检测车的总体技术构想。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限界分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限界设计,传统的作法是采用区间车辆限界、设备限界进行各种建筑限界设计.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限界设计以保守求安全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建设要求.通过对限界设计的分类,提高了限界设计的精度,为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及节约投资带来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以激光技术、图像技术等为支撑的限界检测技术和超限货物在途状态监控技术,分析在综合限界管理中货运装车对超限货物外形轮廓复核,工务等部门对货物运输径路线、桥、隧等建筑物净空复核等方面,提出通过铁路限界管理及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辅助决策系统,动态掌握超限货物运输径路的限界变化情况,辅助优化确定超限货物运输径路,保障超限货物的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铸钢车轮与机车车辆下部限界(车限-2)干涉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说明部分车轮可能会与下部限界(车限-2)发生干涉,但不会与下部限界(车限-1B)、车辆减速器及其限界发生干涉。提出HDZ系列车轮可以继续使用,修订HDZC、HEZB型车轮产品图样,修订《碳素钢铸钢车轮技术争件》标;隹和限制在车辆减速器及上部限界上增设其他设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用工程车辆也在同步增加。文章从我国现行的限界标准出发,对GB 146.1—19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和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两种限界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工程车辆限界计算时的特殊性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阐述了接触轨受电方式车辆限界对车下吊挂设备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7.
铁路建筑限界与铁路运行安全密切相关,尤其对超限货物运输安全意义重大。阐述如何做好设备建筑限界与超限货物尺寸的比对。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铁限界标准,列车与屏蔽门之间必须保留一定间隙,以保证列车在规定条件下能安全通过该设备区域。乘客上下车安全与行车设备安全同样是地铁运营中的核心问题。实际测试了地铁列车进出车站和通过车站时与屏蔽门间的动态间隙,在正态分布假设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预计了车辆随机晃动下与屏蔽门间的间隙值,从乘客上下车安全角度对现行的地铁车辆限界与设备限界间的安全裕量值进行再评估,为将来地铁车站屏蔽门设计及站台设备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轨旁信号设备的建筑接近限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超限车辆的安全通行。从现场实际出发,分析了人工测量数据在考虑曲线限界加宽因素后,判断超限车辆通行条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针对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采用红外线非接触式测量仪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陈园 《都市快轨交通》2015,28(2):61--64
轨道交通中道岔的技术性能及岔区的建筑限界设计直接影响运营组织效率和车辆运行安全,针对重庆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中应用曲线道岔的情况,依据曲线道岔参数及布置形式,利用图解法模拟车辆过岔过程,并进行加宽量计算,拟合出道岔区建筑限界的加宽量图,讨论曲线道岔区建筑限界加宽量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为岔区土建、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