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对华南地区一运营远期地铁线路的排热风机的排热效果进行实测研究,通过测试开、关轨排风机对车站隧道、区间隧道、列车冷凝器进风温度的影响,得出轨排风机的排热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关闭轨排风机后,车站隧道测点的平均温度与日最高温度均升高0.7℃,区间隧道测点的平均温度升高0.8℃,日最高温度升高0.9℃;晚高峰列车停靠站后,冷凝...  相似文献   

2.
以某市域铁路工程为例,通过采用一维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模型,对该工程中某一独立地下站设置单、双活塞风井不同方案时的地下区间隧道有效新风量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进行隧道新风量模拟计算结果判定与数据拟合的同时,也对影响区间隧道新风量的相关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结论:不同的单、双活塞风井设计方案辅以车站排热通风系统,均可满足隧道新风量需求;轨行区机械排热系统的风量与相应的隧道新风量之间存在线性拟合关系,拟合曲线与隧道新风需求线的交点即为排热风机变频通风量的临界点,对运营模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周边条件受限地铁车站进行取消活塞风井分析研究,结合广州某线路建立模型,利用SES程序对取消活塞风井车站前后区间正常、阻塞、火灾工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分析得出如果取消车站所有活塞风井,在车站配置两台轨排风机,且轨排风机风量不小于60 m3/s时,利用前后车站隧道风机和该站轨排风机组织气流,正常、阻塞、火灾工况的模拟计算结果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实际应用时,需考虑线路客流对区间隧道温度的影响,必要时需采取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SES模拟分析软件,对北京新建轨道交通机场线火灾最不利情况--东直门站站台端部发生火灾时,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机运行及活塞风井开启状况各种可能的11种排烟模式进行了模拟分析.由数值模拟得出火灾时站台屏蔽门、活塞风井及区间排风机对车站、区间速度场的影响;分析得出东直门侧式站台火灾最佳排烟模式为仅需开启车站左端2台排热风机,同时车站屏蔽门完全打开,由活塞风井、车站出入口及区间隧道补入新风.  相似文献   

5.
余涛  雷波 《铁道建筑》2012,(6):70-73
针对莞惠城际铁路松山湖隧道的通风初步设计方案,建立隧道通风系统的网络模型,并对该隧道通风系统进行一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取消车站轨道排热系统的可行性,得出取消车站轨道排热系统前后隧道内热环境都能满足设计要求,轨道排热系统的取消不但可以缩短工程周期,还能节省初投资和风机运行能耗;针对正常运行时部分活塞风井内风速超过工程限制,从而影响系统安全的情况,提出采用在活塞风道内增加局部阻力的措施,可使最高风速降到工程允许的范围内,系统的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天津地铁原设计采用车辆"小编组、大密度"运营,近两年高峰时段不能满足客运要求的实际,提出将6节编组改为8节编组,由此增加区间隧道内散热量,对此进行论述与分析。分析与计算表明,6节改8节编组后,若将区间隧道温度仍控制在规定的40℃内,需将车站内的活塞风道、活塞风孔、风阀及活塞风井扩大至原面积的4/3倍,或增加1/3的通风量,同时引起机房宽度的增加,此项土建费用每个标准站将增加约200万元。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6号线的隧道通风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州地铁6号线穿越老城区,因此隧道通风设计的控制因素较多.通过简化和输入合理的边界条件和参数,运用SES程序对该线路进行计算,针对隧道内温度和风量进行分析.指出在现有配置隧道通风系统的情况下,深埋隧道内近、远期的全线温度满足要求;单端设置活塞风井的"活塞效应"作用较大,隧道区间换气量达到《地铁设计规范》规定,且增设消声器对活塞风道的作用影响不大,设计优化、合理.  相似文献   

8.
地铁运营初期关闭OTE/UPE风机运行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全线采用屏蔽门系统的西安地铁2号线某区间隧道及与之相连的站台隧道温度进行长期监测,并建立其全尺寸CFD动态仿真模型,参考实测值设定隧道壁面温度,对地铁线路运营初期和远期轨顶和轨底(OTE/UPE)排热风机开启及关闭4种工况下列车在其中行驶过程中隧道内的气流温、速度和压力场进行动态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地铁线路运营初期,即使不开启OTE/UPE风机,在炎热的夏季地铁隧道内也不会出现超温现象;而运营远期,若仍不开启OTE/UPE风机时,则隧道内温度较高;当区间隧道壁温升高到34℃,夏季站台隧道超温现象严重;当区间隧道壁温达到28℃,下游站台隧道有可能超温。运营初期采取不开启OTE/UPE风机的运行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对西安地铁2号线某站上、下行线隧道以及活塞风道中的风速和温度进行监测,分析冬季最冷月和夏季最热月列车行驶过程中隧道与活塞风道内气流的运动特性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安装有屏蔽门的车站,列车活塞风对隧道空间和活塞风道环境影响巨大,活塞风大小主要受室外与地下温度差异、隧道结构、列车运行状况、行驶空气阻力、空气与壁面之间的摩擦及列车会车情况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成都地铁环控设计中系统模式比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成都地区的气象条件、地铁列车运行模式、客流量等因素,重点研究开式、屏蔽门式、开/闭式和开闭混合式系统模式的可行性。采用简化的半经验法,对开式系统和屏蔽门系统中车站和隧道内的温度变化进行计算。引入活塞风通风模型,对开/闭式系统中闭式运行时的活塞风影响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负荷及温度分析模型。将开闭混合式系统中非空调车站内空气作为一个控制体,用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与空调车站相邻的非空调车站内空气的温度变化。根据热力过程分析比较结果,提出适合成都地铁环控系统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福州地铁4号线省立医院和远洋路站因拆迁原因,无法设置常规的双风亭车站。为此提出单端设置风亭的方案。经过SES模拟计算单端风亭车站正常工况下区间隧道温度及通风量,阻塞工况下单端风亭区间温度,火灾工况下单端风亭区间排烟、烟气过站、活塞风压对站台门影响,单端长距离送排风均匀性等问题,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在车站前后站间距不足1 km,不存在列车追踪的情况下,全高站台门系统单端风亭车站通风空调方案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采用非全封闭站台门的北京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及其邻接区间为分析对象,采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14.5的动网格模型,模拟不同风井设置模式和设置位置,以及不同区间长度条件下,列车运行过程中地铁车站及邻接区间内空气流动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比分析风井设置模式和设置位置以及区间长度对风井排风率和地面出入口进风率影响的规律,研究地铁隧道风井的优化设置。结果表明:基于计算软件Fluent14.5的动网格模型计算地铁活塞风的方法是有效的;与双风井模式相比,采用只在进站端设置活塞风井的单风井模式,并适当加大风井与站台进站端的距离,以及在区间隧道较长时增加1个风井,可以较好地利用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所产生的活塞效应,改善地铁车站内的空气环境,减少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针对大连的气候特点及大连地铁的具体情况,对大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方案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根据SES地铁环境模拟软件的计算结果,选择较为经济合理的通风空调系统方案及运行模式。研究结论:大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采用机械通风,开闭式运行相结合的方式。(1)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依靠列车运行所产生的活塞风对车站和区间隧道进行通风换气、冷却降温,可减少通风设备的开启时间,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2)针对大连夏季室外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的特点,夏季最热月对送入车站公共区的室外空气采取除湿措施,可为乘客创造一个更为适宜的车站内部空气环境;(3)车站通风设备与区间通风设备相互兼用,根据不同的工况相应转换运行模式,可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设备初投资及维修保养费用。  相似文献   

14.
地铁是大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控系统耗能巨大,因此降低环控系统的能耗不仅能降低地铁公司的运营成本,还能节约宝贵能源,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通过SES(Subway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软件对中国北方某城市的一条地铁线进行模拟,对远期夏季晚高峰正常工况的地铁线路进行模拟计算,从中提取全线区间及车站的温度,通过温度的对比,探讨屏蔽门双活塞风道系统在中国北方地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采用实测与一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站台门型式和运行阶段下,对兰州地区冬季地铁热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旨在找到合适的站台门型式和运行策略。研究结论:(1)地铁运行初期,安全门开式运行其车站温度优于安全门闭式运行,屏蔽门闭式运行车站和隧道温度略优于开式运行,屏蔽门开式运行隧道和车站温度略优于安全门开式运行;(2)地铁运行初期,室外温度过低(低于-10℃)时,建议采取闭式运行方式,但此时出入口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活塞效应引起从出入口的进风量;(3)地铁长期运行后,安全门系统开式运行,车站温度优于闭式运行,屏蔽门闭式运行时车站和隧道温度略优于开式运行,安全门开式运行车站温度优于屏蔽门开式运行;(4)本研究结果可为兰州及相似地区站台门型式的选择以及不同站台门型式下初期、远期的冬季运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或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地下站站内气流流通路径复杂,内部的热压风作用明显,且当列车高速越行通过车站时,引起的活塞风会影响乘客的舒适性及站内空调系统的运行.对京张高铁冬季运营初期长城站站内各处的速度和温度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站内气流流动和温度分布规律.实测结果表明:冬季站内外温差大,且隧道埋深较深,热压作用强,流经车站内的风为...  相似文献   

17.
周俊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43-后插44
通风空调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空调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水平,使其向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迈进. 1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应用价值分析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特点及其通风需求.首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而言,由于地下空间有限且与外界的空气流通较少,只能依靠车站出入口及通风口进行空气交换.因此通风空调系统有其必要性.其次,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内的机电设备以及列车上的各类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热量,乘客和车站工作人员也会产生大量的热湿负荷和二氧化碳气体等,因此需要通过空调系统及时将热量及污染物分解或排出.其三,由于土壤能够吸收热量也能够放出热量,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中存在热壑效应,因此需要通风空调系统调节隧道环境温度.其四,列车运行存在活塞风效应,需要通风空调系统调节地下车站和隧道相应区域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人民铁道报7月1日报道:6月30日,随着最后一组轨排轻轻落地,渝利铁路全线铺通,为开通运营奠定了基础。渝利铁路(重庆至利川铁路)是沪汉蓉快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长度264.406km,旅客列车设计时速200km。线路与宜万铁路在凉雾站接轨。全线共设重庆北、双溪、复盛、长寿北、涪陵北、丰都、石柱、沙子、凉雾9个车站。渝利铁路沿线地质结构复杂,不良地质多、规模大,安全风险等级高,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大。全线桥梁总长56.86km、隧道总长182.93km,桥隧比高达81%。全线有两座13km以上特长隧道、1座10km特长隧道、3座9km长隧道。全线大于4km及地质复杂隧道共18座,占隧道总长度的67.7%。全线大跨、高墩、长联的特殊结构桥梁众多,蔡家沟双线特大桥为全线最高桥,最高桥墩达139m。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铁三号线广州东站是目前广州地铁已设计的车站中外界条件最为复杂的车站,环控系统方案可行与否直接影车站的建筑、结构方案。阐述了工程设计中隧道风系统及大系统的布置及合理利用空间布置环控所需的房屋及设备。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通过对客运专线隧道设计、施工各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归纳形成铁路客运专线隧道的关键修建技术.研究结论:空气动力学问题、断面及支护参数的确定、洞口型式、防灾救援、结构耐久性、防排水标准、施工方法等是铁路客运专线隧道的关键技术,采用扩大隧道面积和选择洞门型式或设置缓冲结构解决了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设置救援通道、紧急出口以及系统防灾救援设施解决了防灾救援问题,采用一级防水标准、耐久性混凝土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了施工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