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而铁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对沿线的沙害进行预防与生态治理,根据青藏高原铁路路域自然环境特征,开发并采用了植生袋、厚层基质喷附和三维网三种生态环境工程保护新技术。实践证明,应用此类新技术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可大幅度减小对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有效解决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所在的高原地区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该地区原始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线路经过的多年冻土地带上分布着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具有独特、原始、脆弱、敏感的特征。在50年前青藏公路修建时,就地取土铺路,造成冻土破坏,形成的地面沉陷和植被、景观破坏,给高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高原生态环境留下了难以恢复的创伤。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面加强铁路施工期环保工作,避免青藏铁路的建设对沿线一带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铁道部首次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引入了环境保护监理机制,青藏铁路成为全国大型建设项目中先行初稿环保监理的工程。为此,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委托铁道科学研究院环控劳卫所作为青藏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第三方监理,负责铁  相似文献   

3.
任雪坡 《铁道勘察》2023,(5):109-113+131
包头至银川高铁经过河套平原、西北荒漠地区,针对沿线环境敏感区密集分布,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在资料收集、现场调研、环境敏感区特征分析和意见征求的基础上,开展环保选线和生态补偿研究。经多方案综合比选分析,确定合理线路走向方案,提出穿越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的工程措施和四合木保护恢复措施。研究表明,铁路设计中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环保选线理念,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应绕尽绕,从源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二是开展多方案比选,能减则减,最大程度上缩短穿越环境敏感区的长度;三是加强工程保护措施,合理开展生态补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方法,有效解决了包银高铁包惠段环保选线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特点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青藏高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笔者就其主要生态环境特点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如下:青藏高原的重要性;青藏铁路沿线的5个生态分区及特点;独特的高原,高寒生态系统;丰富的珍稀特有的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多样的自然景观;广布的高寒湿地,量罗棋布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主要工程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地阐述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对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高原,冻土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论述,通过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工程设计原则,主要工程措施及其适就生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完善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工程设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川藏铁路建设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总公司提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川藏铁路。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建设之后的第二条"天路",面临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沿线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工程施工组织任务艰巨、建设运营安全风险高、实现建设各项目标难度大等建设难题,是目前世界上最难建设的铁路。早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中国铁路》杂志以"青藏铁路"专栏为阵地,组织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管理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海拔2828米),溯格尔木河而上,经纳赤台攀升至昆仑山垭口,经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072米),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顺羊八井峡谷南下,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海拔3641米),全长1142公里。线路从北到南纵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沿线穿越了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湿地等不同的高寒生态系统,分布有极具保护价值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由于特殊的环境气候,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脆弱,如何保护青藏铁路沿途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运营这条高原天路,成为摆在铁路人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正>青藏铁路地处高原缺氧和多年冻土地区,其中海拔高度4000m以上的线路长达960km,高原恶劣环境对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和日常维护提出严峻挑战。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沿线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对铁路行车安全影响逐步凸显,为提高运输安全保障系数,建立了青藏铁路格(尔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的建设背景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路段长960公里)、所经冻土线路最长(5464公里)、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高原铁路。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给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极大困难。铁道部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贯彻“列车运行时间最短,设备高可靠少维修,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于2006年7月1日将这项宏伟工程提前一年全线通车,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为我国首个跨区域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综合交通网。规划环评无成熟经验借鉴,同时面临评价范围行政区划特殊、评价对象技术标准多样、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沿线居民区密集和公众关注度高等诸多难题。通过采取分区域、分层次、全过程评价等方式创新环评评价模式;通过搭建GIS敏感区数据平台、开展生态专题研究、建立噪声振动源强数据库、确定城区段敷设方式评价原则等提升技术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影响评价;通过总结环保选线成果,提出噪声振动防护距离、敏感区生态保护措施和对项目环评实施的建议等方面指导规划的合理实施。上述评价模式、方法的采用和环评成果的应用,提升了规划环评工作深度和报告质量,满足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环评审批需求和规划方案实施的环境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运营铁路,也是我国首个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铁路项目。本文选择野生动物和高寒植被两个代表性生态因素,应用目视判断、卫片解译、样方调查、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铁路运营5年(2011年)后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调查和回顾评价。得出结论:(1)与运营初期相比,铁路两侧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恢复,局部区域已接近甚至优于周边自然状态。(2)野生动物通道、植草绿化、草皮移植等生态保护措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有着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生态条件脆弱,青藏铁路沿线风沙分布范围广,风沙活动复杂、强烈,对铁路的危害极大,因此有必要研究青藏铁路风沙的分布、特点、防治方法、防治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以供青藏铁路运营期间养护及其它类似地区的运营维护参考.研究结论:青藏铁路沿线分布有半固定沙地(沙丘)、活动沙地(沙丘),过境风沙流发育,河流区也是风沙多发地,风沙活动复杂而强烈.该地区的风沙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工程防沙为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运营期间需要开展风沙防治及风沙地区运营安全技术研究、河流区风沙防治研究,及时清理积沙,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某高原铁路工程环境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生态环境""恶劣的气候条件""薄弱的基础设施"六大工程环境特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山区最为复杂艰险的铁路工程.结合某高原铁路工程特点、难点,系统分析了沿线地质条件、高原气候、生态环境、桥隧工程等因素对某高原铁路建设工期的影响,在调研国内类似...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 青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地质复杂,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技术难度很大,工程十分艰巨。它的修建,将在青藏高原开辟一条经济、快速、大能力、全天候的运输通道,从根本上改变西藏自治区交通滞后的状况,对促进青藏两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东西部文化交流造福沿线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沱沱河区段的气候特征、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状况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若不加以保护,对当地的环境和铁路的运营将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朱涛 《铁路航测》2012,(2):70-74
新街至恩格阿娄至陶利庙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线路东接包西铁路,途经呼吉尔特等矿区。通过对包西铁路可能接轨方案的研究,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重点就线路走向与矿区的合理关系问题、线路走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并基于线路穿越资源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优化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17.
程昊 《铁道建设》2003,(4):15-18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的特定环境及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分析工程施工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并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青藏铁路简介青藏铁路指西宁至拉萨的铁路工程。其中 ,西宁至格尔木段于 2 0世纪 80年代开通。格尔木拉萨段位于青藏高原腹地 ,线路全长1 1 44km。其中 ,工程新建成长度 1 1 1 8km ,青海省境内 5 6 4km ,西藏自治区境内 5 5 4km。青藏铁路 90 %以上的路段由北向南穿行于号称“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级”(另两极为南极、北极 )的青藏高原。因此 ,保护好青藏铁路沿线附近地区的特殊自然生态环境是本工程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也是新世纪铁路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新的机遇。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2 1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概况2…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中,为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持高原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了全面系统化的管理和一系列技术创新。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施工,每一环节都贯彻环保理念,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全面创新了施工期间的环保管理模式,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青藏铁路建设的环保实践表明,积极探索环保施工方法和工艺,切实落实环保措施、科研和技术创新等,为做好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冉理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32-40,59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全长1142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跨越高原多年冻土地段里程最长的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高,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文章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特点及主要工程问题,科技攻关工作与采取的措施,所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就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更好解决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这一难题,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研究结论:文章经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查清了线路通过地区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含冰量和不良冻土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攻克冻土难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工作保证。对路基工程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治理原则和具体工程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