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岸壁式码头不同结构的衔接设计,依托实际工程,研究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岸壁式码头的结构选型和泊位等级相差较大的两相邻结构之间的衔接处理关键技术。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岸壁式码头不同结构衔接处的差异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开裂、结构缝漏砂等问题。归纳了泊位等级相差较大的岸壁式码头转角相接处组合钢板桩结构的稳桩与嵌岩技术,对类似码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桩码头结构锈蚀破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乃庆  姚占龙 《水道港口》2002,23(Z1):184-194
通过对天津港高桩码头的锈蚀破损现状调查数据的归纳分析 ,指出高桩码头结构以锈蚀破损为其主要破损型式 ,并提出了产生高桩码头结构锈蚀破损的主要原因。在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破损原因基础上 ,提出了减缓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锈蚀破损的主要措施 ,可供既有码头结构的维护和新码头建设时参考。文中特别指出提高钢筋混凝土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均匀性比采用高强混凝土及增加保护层混凝土厚度对减缓钢筋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度的效果更理想。同时提出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改造沿用几十年的振捣捧密实混凝土的传统工艺 ,是当前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徐征晖 《珠江水运》2012,(15):86-88
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由重力式、板桩和高桩三种不同码头结构形式组成。本文对三种形式码头交叉衔接段的施工顺序、施工难点及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重力式和板桩结构衔接处对接倒滤结构的施工工艺。码头建造后未出现漏砂及不利于码头生产的不均匀沉降,本文提供的施工方法对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由重力式、板桩和高桩三种不同码头结构形式组成。本文对三种形式码头交叉衔接段的施工顺序、施工难点及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重力式和板桩结构衔接处对接倒滤结构的施工工艺。码头建造后未出现漏砂及不利于码头生产的不均匀沉降,本文提供的施工方法对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装配式高桩码头结构设计理念与码头施工船机设备大型化发展趋势不一致的问题,本文梳理装配式高桩码头结构研究现状,提出了装配式模块化高桩码头设计方法,从设计原则、结构形式、计算方法、构造措施及耐久性设计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装配式模块化高桩码头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针对具体结构形式提出了节点连接需要验算的位置和内容,以及构件在吊运过程中动力系数的取值。研究成果为装配式高桩码头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郭玉斌 《中国水运》2010,(11):149-150
近些年,随着港口工程设计、施工系列规范的不断完善和设计手段的提高,高桩码头结构设计已经比较成熟。论文首先阐述了高桩码头结构的特点,分析了高桩码头结构常见的病害,如裂缝,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剥蚀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并提出配合施工的详细的控制方法,旨在有效地降低了工程费用、缩短了工期、提高了高桩码头结构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7.
基桩设计是高桩码头的主要设计内容之一,必须采用适宜的桩型以及桩结构来协调桩、土关系。桩型选定后,必要时可对基桩结构进行合理优化提高其性价比,既降低桩基造价而又不致增加太多的施工难度,文章就此进行探讨,提出了三条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某码头泊位工程在常规高桩梁板码头结构外,增加了用于基础土体加固的高压旋喷桩施工任务,在特定工况条件下,需对旋喷桩施工平台进行设计,综合比选出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和成本低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外海工程地质环境,以高桩码头为研究对象,设计波流作用下水槽试验方案,开展波流作用下高桩码头动力响应的试验研究,还原了高桩码头真实的使用环境,探讨高桩码头桩身内部响应差异,分析自由场与桩周土孔压和加速度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高桩码头各桩响应差异明显,顺波流方向桩身所受动水压力逐渐减小,桩身弯矩前排桩大于后排桩,中间桩大于两侧桩;2)面板位移和加速度呈周期性变化,扭转随波流作用逐渐减小;3)土层加速度和孔压随波流传播和埋深增加逐渐减小,群桩的存在会增大土层加速度、减小孔压;4)高桩码头设计时,应适当提高中间桩的强度,重视对表层海床土的加固。研究成果可为高桩码头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孟加拉吉大港新锚地集装箱码头为全直桩梁板式结构,该码头设计船型为3万吨级。在此之前,国内全直桩梁板式码头的设计船型均未达到3万吨。该码头设计新颖,对施工要求较高。文章介绍了该码头桩基,箱梁,梁、板,面层及附属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以某港区实际工程为例,在对建设条件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研究。针对复杂的掩护条件,根据周边工程实施进度分阶段确定掩护标准,选择合理的设计波要素。总体建设方案选择投资稍高但建设工期较短的离岸式高桩结构,先施工码头结构后再进行港池疏浚,有效缩短了建设工期。采用Plaxis岩土有限元软件分析港池疏浚对桩基的作用,结果表明考虑港池疏浚产生的土体变形后,桩基弯矩显著增大。本工程提出的分阶段确定掩护标准、码头离岸式布置、吹填形成陆域、先施工码头结构后疏浚港池的总体建设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谭启波  刘昊  王曦巍 《水运工程》2017,(12):236-239
葫芦岛港绥中港区通用码头工程土质为圆砾、卵石混粗砂,该土质具有粒径大、密度大、摩阻大等特点。绞吸船在开挖此类土时,会出现施工参数不稳定、输送困难、产能低等问题。因此,通过采用施工数据分析、分层试挖对比优化、输送工艺优化及加装导流装置等方法,优化其施工工艺。优化后,葫芦岛港绥中港区通用码头工程绞吸船施工综合生产率提高了30%,在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3.
曹军 《水运工程》2018,(10):113-116
针对沿海地区港口工程软弱地基上护岸的稳定问题,以珠海某码头工程为例,对CFG桩在港口工程护岸加固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CFG桩在护岸加固中的适用性并提出加固方案;通过SLIDE软件计算得知CFG桩处理后复合地基满足护岸整体稳定要求。施工过程中需考虑CFG桩的挤土作用并采取隔行跳打等工程措施以减少对现有护岸的影响。施工后桩身强度验证及小应变动力试验表明,CFG桩成桩符合设计要求。结果表明,在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后,CFG桩具有良好的护岸加固效果,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可广泛应用于高桩码头护岸结构的加固。  相似文献   

14.
码头沉桩施工期岸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码头施工期间打桩会对岸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沉桩过程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结合某码头沉桩工序进行岸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打桩作用的安全系数明显降低.建议对工程中打桩施工时码头岸坡稳定进行验算,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定措施减少打桩对岸坡稳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俞武华 《水运工程》2011,(11):71-77
在长江上游重庆港寸滩港区工程项目设计中,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在33 m大水位差、典型山区地形的建设条件下,首次成功地采用了集装箱岸桥装卸船工艺、空间框架式桩基码头结构、阶梯式集装箱堆场布置和较大的港内道路纵坡等设计创新技术,开创了大水差地区建设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的先例,促进了河港建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骅港综合港区通用散杂货码头工程地质中存在粉细砂硬夹层,采用锤击法沉桩,穿透此硬层非常困难。在本工程试桩中采用了水冲法配合锤击的沉桩工艺取得成功。在码头承台桩基施工中采用内冲内排的工艺,边冲边打成功打设了2根桩。为斜桩采用水冲法沉桩取得了经验。水冲法沉桩工艺成本低,穿透硬砂层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方朝君 《港工技术》2011,48(3):23-25
厦门港码头的结构型式主要为重力式和高桩,钢板桩结构在码头建设中应用不多.在厦门现代物流园区5000t级杂货码头工程中,由于受到周边条件的制约,码头主体采用钢板桩结构型式.以本工程为例,详细介绍钢板桩码头设计与施工的要点,以期为类似码头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6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多本手册中关于高桩码头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及与我国规范的差别。分析表明:美国规范明确了码头布置的规则性和不规则性、桩基布置原则及板-桩连接的钢筋细部规定等。抗震设计中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在叉桩使用方面的规定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重力式码头与板桩码头衔接段施工穿越抛石层、后方漏砂等问题,结合两个工程实例进行研究。采取冲击钻施工工艺穿越抛石层成槽,使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防止后方漏砂。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港口安全,适应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和到港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已建高桩码头进行升级加固改造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一种新型方案,传力杆技术已在部分高桩码头升级改造中得到应用。结合相应工程实例,对传力杆加固高桩码头升级改造技术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系统阐述,并采用专业软件进行码头整体建模,对传力杆加固高桩码头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横梁和桩基内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