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中外航运界的同仁们聚首深圳,围绕着一个众所关心的共同话题走向21世纪的国际航运,研究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对航运的影响,探讨如何加强航运业国际间的有效合作,交流各国(地区)航运经验和航运政策,研究国际航运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战略,展望...  相似文献   

2.
邹盈颖 《水运管理》1999,(2):26-29,41
国际航运政策,是指一国对本国国际航运业的基本态度以及为实现该国所设定的航运政策目标及有关的其他经济、政治政策目标而针对国际航运业所采取的经济、法律等各种措施的总和。纵观各国国际航运发展史,国际航运政策对该国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我国国...  相似文献   

3.
中远集团4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迈进21世纪国际航运研讨会,各大企业的主要领导自四面八方会聚远洋大厦,畅所欲言,指点航运,共同探讨新世纪航运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家在会上发表了他们的独到见解和良好建议。上海轻工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马家骏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并对中远提出了宝贵建议,中远集团副总裁高伟杰就航运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发展趋势与特点、航运市场未来走势,以及未来的中国航运市场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和分析。现刊载两篇发言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王婕丽 《水运管理》2010,32(2):27-28,34
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分析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社会条件和政策基础入手,结合现状分析香港航运业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提出将上海建设成为集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于一体的新一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发展核心竞争力;政府与航运企业紧密合作;提升船舶注册和航运安全管理水平;重点发展航运高端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5.
杨靳  邵哲平 《中国水运》2006,6(8):23-24
针对目前航运业者的“国货国运”的呼声,本文分析了航运自由化政策对中国航运业发展的必要性。自由化航运政策提升了中国航运业竞争力,并使中国航运在世界的地位稳步上升。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自由化航运政策对中国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航运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加快建设“两个中心”《意见》获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一周年之际,“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在上海隆重举行。这一被称为“高规格的航运盛会”,在回顾和展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中心主题下,契合航运业从金融危机的最低谷转入企稳复苏的节拍,指点后危机时期中国航运业“突围”机遇与前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加快建设“两个中心”《意见》获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一周年之际,“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在上海隆重举行。这一被称为“高规格的航运盛会”,在回顾和展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中心主题下,契合航运业从金融危机的最低谷转入企稳复苏的节拍,指点后危机时期中国航运业“突围”机遇与前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把握好国际航运政策经济评价分析的基点,对谋求本国国际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航运资源优化配置和增进国家福利,是一项重要的前提.应根据国际航运政策一般经济学特性和其在特定产业领域所具有的政策系统结构特征,从政策成本和政策系统优化两方面,科学、客观、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国际航运政策经济评价分析的基点.  相似文献   

9.
邹盈颖 《集装箱化》1999,(3):11-13,34
航运市场的准入政策是一个国家国际航运政策的一部分。国家对市场准入的态度——是松还是紧、自由还是限制.决定了市场竞争主体的数量、结构、形式以及竞争状况.它与一国的航运政策目标、国家利益是紧密相联的,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国家航运业的竞争实力。同其他海运国家一样.我国国际航运市场准入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本国航运业的市场准入控制,二是对外国航运业的市场准入控制,其中又体现于两大因素,即船舶(运力)和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发展建设长江航运,同时满足"十三五"规划期对上海国际航运的建设要求,分析长江航运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情况,探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长江航运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从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寻求联动的观点,建议以上海为中心建立紧密协调的联动发展机制,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长江航运业的共建、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继红 《世界海运》2010,33(3):30-32
综观国际经验,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不是仅靠投资拉动的,而主要是靠产业集群效应所推动,航运服务技术、产品、市场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产生聚集效应。世界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也都是著名的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它们不仅具有完善的航运服务体系和健全的航运市场,而且有服务于航运业的信息系统,对航运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际航运电子市场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介绍近年来电子商务革命对航运业发展的深刻影响入手,阐述了国际航运电子市场的优点、发展演化。根据市场规模和交易频率、市场套利能力和市场信息不均衡性等3个重要因素,分析了国际航运电子市场的定价形态,并进一步分析了相应的定价政策。从而为航运交易的各方进入国际航运电子市场,实现其盈利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州应尽快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因为这不仅能提高广州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关系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能否保持领先的大问题."3月31日举行的"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的广州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研讨会上,航运企业的专家学者、业界资深人士高声疾呼说.  相似文献   

14.
王彦斌 《世界海运》2014,37(10):19-24
香港航运业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香港航运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而发挥其与内地紧密联系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着力发展航运专业服务是香港发展航运业的重点,与内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惠合作是香港航运业继续发展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5.
王志彦 《珠江水运》2011,(11):52-55
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关键是要有国际话语权、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浦东航运亟待突破。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21周年,历经20年的发展,浦东已经崛起为上海的经济引擎。尤其是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中,浦东的航运业发展再次引起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16.
孙鸣岐  张涛 《航海》2010,(5):14-15
<正>航运仲裁,按行业的习惯叫法为"海事仲裁",它是解决海事海商、海上保险、港口建设、船舶修建造等纠纷的有效处理机制,同时也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航运业的特殊性和我国历来具有重诉讼轻仲裁的观念,航运仲裁业发展一直困难重重。由于航运业专业性的特点,在航运纠纷处理上除了需要具备通常的法律知识之外,还需要具有航运业背景,熟悉和了解航运流程、航运规范、国际航运  相似文献   

17.
航运政策是作为政策主体的国家对主要的客体——本国航运业所制定的政策.是一国经挤政策、法律以及行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航运政策体现了一国对该国航运业所采取的具体政策。所以,航运政策也可以理解为一国经济、立法以及行政措施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到该国船队在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影响到该国船队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国际航运业发展目标已经确定,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国际航运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力度,到下世纪初,使我国成为世界航运强国,到建国100周年时全面实现国际航运现代化。上海的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定位对这一目标实现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党中央已经明确,要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并使之成为开发、开放浦东,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重要基础条件。 上海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应列在我国航运业总体发展目标中,要力争把上海建成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的航运业快速持续发展了6年时间,成为航运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期。但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不景气的下降周期,国际贸易活动开始进入萎缩期,国际航运运价指数一路暴跌,与国际贸易流量相伴而生的国际航运业开始进入冬季。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提出,无疑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必将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置入"加速助力器",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00.1万TEU,其中洋山深水港完成785万TEU,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二位,货物吞吐量完成5.92亿t,同比增长1.8%。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业务在全球份额不足1%,相比伦敦各项业务基本20%以上的份额,差距巨大。单纯吞吐量的增长已经不能胜任港口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上海应该在"硬实力"成果突出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软实力"发展。加大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今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从国家环保政策、我国航运业转型升级需求和国际航运发展形势等角度分析我国建立船舶安全绿色标识体系的必要性,借鉴国际绿色航运激励计划评估机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通过船舶绿色等级计算评估、对应模式的监管和适当的激励措施保证具体实施,提出设立中国版安全绿色航运标识体系,以期充分发挥政府调节市场的作用,运用政策杠杆的力量,鼓励航运业及相关行业不断提质增效,推动其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