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藏线ITCS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线格拉段全长1142km,约900km路段在平均海拔4000m以上,500km路段处在多年冻土地段,全线45个车站,线路设计速度100km/h。[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兰武增建二线设计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总结既有兰武线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改建目标、设计能力、提速方案、提速效果分析、双层集装箱改建、施工总工期及施工组织方案的调整、主要技术装备加强等多方面对增建二线进行了研究分析 ;并参照铁建设〔2 0 0 3〕76号文 ,针对兰武二线速度路段以及相关专业设计原则、标准、工程措施、规模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进入或穿越另一条线路均依靠道岔来实现。道岔的性能直接影响铁路运输能力及旅客列车在该路段的行车速度及旅客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市郊铁路最高设计速度是市郊铁路重要的技术指标,是确定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站间距离、乘客旅行时间目标和线路条件三个方面分析和推算,对市郊铁路设计速度的选择进行研究,建立了最佳平均站间距、乘客旅行时间目标、曲线半径与最高设计速度之间的关系,在确定市郊铁路的设计速度目标值时是十分快速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武九铁路扩能提速方案的研究情况 ,分析各路段投资与节时的比值关系 ,从而确定各路段的速度目标值。为既有线提速改造项目如何强本简末、控制投资 ,如何真正贯彻落实“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1~10号线的设计速度为80km/h,但在运营时部分线路列车实际最高运行速度达不到此设计值。这主要是因为车辆、限界、线路、结构、信号等专业之间未能进行充分的匹配,各自都留有安全余量,使得ATP(列车自动防护)顶篷速度设置过于保守,ATO(列车自动运行)速度无法达到线路设计速度,降低了线路的运行效率。基于线路ATO速度能达到80km/h的设计目标,提出了3个等级的线路限速值以及与ATP顶篷速度匹配的设计思路,在确保仍能实现信号安全防护的前提下,通过提高ATP顶篷速度,来实现设计速度目标。  相似文献   

7.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早期产品故障现象,对传感器进行了改进设计,得出设计要点,阐述了传感器应用须注意的问题。改进设计已成功应用于为GE公司开发的3款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上。  相似文献   

8.
合理选择路段速度目标值,是满足运输需求、适应沿线地形条件使选择线路经济合理的重要条件。针对沪通铁路南通经太仓至安亭段线路实际情况,从本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工程技术经济比较、速度目标值适应性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本段速度目标值为160 km/h、预留200 km/h基础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京沪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非 《中国铁路》1997,(2):38-40
阐述了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的含义,着重分析了速度目标值与工程造价,机车车辆,运输成本等之间的关系,据此得出基础设施设计速度取350km/h,高速列车结构设计速度取300km/h商业运营速度在250~300km/h选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山区高速公路桥隧密集路段的交通流特性,从隧道明暗适应、环境照度、环境噪声、空气质量及车辆行驶特性5个方面分析桥隧密集路段的交通环境特点,制定雷达定位测速实验方案,结合桥隧密集路段的交通监控视频资料,从速度和车头时距2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采用图表分析法和综合对比分析方法,得到山区高速公路桥隧密集路段的速度和车头时距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桥隧密集路段的85%位车速均在90~98 km/h之间,15%位车速均在45~67 km/h之间;桥梁与桥梁连接处的85%位车速最高,长隧道入口处的85%位车速最低;50%以上车头时距在0~10 s以内,85%的车头时距大约在25 s以下;长隧道入口处的车头时距均值最小,长隧道中间位置处的车头时距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11.
翟深 《铁道知识》2004,(5):46-46
高速铁路的速度目标,亦即远期高速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或称高速铁路的设计速度。它不仪决定线路和桥隧等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等活动设备的标准,而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速铁路的建设投资、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引入的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概念的讨论,建议确定设计行车速度时除根据一条线路的等级、地形类别外,还应加入线路设计皮度条件,以便取得行车速度与设计实际状况的协调,达到既节省投资又预留发展条件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ETCS中对列车行车许可采用过走防护技术和开口速度,但在CTCS列控体系中取消这一设定.对其产生的背景及使用场景和完成算法进行阐述,研究开口速度的设计与算法对于完成欧标制动曲线和ETCS列控系统研发乃至借鉴欧标信号系统完善国内列控系统和信号制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0 MVA冶金轧机主传动变频系统对电机控制的要求,设计了具有增量式编码器与绝对值编码器速度接口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结构,并着重分析了电路的原理、FPGA内部功能及软件流程。该设计大大提高了速度接口系统在传动控制应用中的兼容性、抗干扰性和采集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分析轨道临界速度的内涵,论述强化基础、以桥代路和积极采用无碴轨道对提高轨道临界速度及做好客运专线设计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速度监控装置中利用信号系统绝缘节信息进行距离校正的基本原理及其可能产生的误差,以提供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ATO仿真测试平台对于ATO的开发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为了实现在ATC车载设备运行综合仿真平台上对于城轨列车运行速度的模拟,设计了基于STC 11F04E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驱动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具体控制电路设计以及软件设计,系统实现了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和速度控制.通过成功模拟速度环境进一步论证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高速列车最高速度的分级研究,可为我国高速列车的设计、引进、制造、运用以及维修等提供界定速度等级和型谱的基础性依据。在分析近代国际铁路高速列车技术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列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通过对已有200~400 km.h-1列车相关数据分析和比功率计算,提出为满足最高速度要求,应选择较大保有加速度,并在计入回转质量系数的列车保有加速度为0.05~0.1 m.s-2的条件下,推荐中国高速列车最高速度的分级采用三级方案:T级(最高速度400 km.h-1)、Ⅰ级(最高速度330 km.h-1)和Ⅱ级(最高速度250 km.h-1)。这种速度分级是基于最高速度还有上浮空间,且可基本涵盖全高速区范围。当前研究重点是优化开发Ⅰ级和Ⅱ级高速列车,并为T级高速列车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科技交流》2006,36(2):56-59
结合工作实践,从超高设计的理论知识入手,较系统介绍道路的超高设计方法及原理,列举并分析了超高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得出应根据路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合理地进行超高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讨论地铁设计过程中信号专业与行车、土建、车辆等专业配合所遇到的各种速度。从信号系统特点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相关专业对信号系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影响,从而使相关专业理解信号专业的速度概念,避免出现非期望的压低列车运行速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