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天 《天津航海》2010,(3):48-49
船舶压载水的污染是困扰各国海洋环境保护的难题之一,在现有的各种方法中,如何选择最适合于大范围推广的船舶压载水处理手段,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将模糊综合评判应用于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利用定量模型的分析比较,得到实用性较强的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无压载水舱船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船舶空载时的平衡和稳性,船舶需要装载压载水航行,以达到降低船舶重心的目的.但是,压载水舱的海水排放出去,会造成海洋生态污染.为了彻底解决压载水带来非本土水生物种的问题,最近几年国外科研人员提出了具有创新思想的无压载水舱船舶概念.本文介绍了这一新技术的研究概况,希望有助于国内无压载水舱船舶的研究以及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3.
傅希强 《航海》2012,(1):63-64
国际海事组织(以下简称IMO)历来对船舶压载水问题高度重视,并一直致力于制定全球压载水管理方面的公约,并于2004年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我国作为世界航运大国、IMOA类理事国,也在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本文从船舶压载水的作用、对海洋的危害、处理办法,以及如何有效控制船舶压载水,提升最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加强对船舶压载水的管理和控制,并提出下阶段实施"零压载水"的计划和目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海事组织(以下简称IMO)对船舶压载水问题高度重视,并于2004年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我国作为世界航运大国、IMOA类理事国,也在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本文从船舶压载水的作用、对海洋的危害、处理办法以及如何有效控制船舶压载水,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零压载水"的理念加强对船舶压载水的管理和控制提出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无压载水船舶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斌 《中国船检》2011,(2):46-48,104
据报道,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超过120亿吨,平均每立方米压载水有浮游动植物1.1亿个,已被确认约有500种生物物种是由船舶压载水传播入侵。因此,船舶压载水特别是远洋船舶压载水的随意排放,已被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6.
船舶压载水导致外来生物入侵之立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船舶压载水的非法排放引发的严重海洋外来生物入侵,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问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压载水公约》中压载水的排放规定和美国、澳大利亚的相关国内法,提出对中国在防治船舶压载水导致外来生物入侵方面的法律体制进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船舶压载水问题已被列为海洋环境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回顾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压载水管理公约及相关规则通过9年多来,世界范围的共同研究和探索,在简要介绍当前国际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海洋卫士?压载水处理系统。随着压载水公约生效日期的临近,提出了履约进程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船舶压载水对保证船舶稳性和航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船舶压载水中带有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也随压载水在全球范围内的起转移,污染海洋,危害人类,本文对控制船舶压载水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传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紫外线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方案,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压载水是保障船舶安全航行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会携带浮游生物、微生物、细菌甚至是各种生物的卵从一个海域到另外一个海域,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破坏该海域的生态环境。每年通过船舶运输方式,约有上百亿吨的压载水在世界范围运转,大量海洋物种由此肆意传播,压载水的排放所导致海洋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引起各国广泛的关注。为了解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可能携带的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具体情况,本文通过对压载水的取样检验,探究在福建各地区港口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信息     
船舶压载水问题进展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55届会议(MEPC55)于2006年10月9日—13日在伦敦召开。就船舶压载水管理问题简要总结如下。1履约进展根据《船舶压载水和沉淀物国际管理公约》(简称《压载水公约》)第4条,环境保护委员会继续对公约条款评估以确定对2009年后建造的压载舱容积在5000m3以下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检》2013,(6):91
继2013年4月16日,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获得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颁发的可替代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AMS)证书后,2013年5月24日,海德威科海洋卫士压载水处理系统又摘得了全球第一家DNV全系列型式认可证书。成为了全球首个满足IMO最新规范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陈跃泓 《航海》2014,(4):68-71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旨在防止船舶压载水排放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病原体传播导致的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及资源方面损害。公约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到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均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船舶管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操作和管理好压载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压载水公约履约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寻求最佳的解决路径。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于2017年9月8日生效。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最新决议,委员会分别针对新建船舶和现有船舶明确了具体执行时间表,批准了基于修订的G8导则制订的压载水管理系统认可规则,并制定了压载水置换统一解释及应急措施导则等一系列文件。  相似文献   

14.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随意排放带来不同海域的生态污染及危害,已经引起了全世界海洋国家的极大重视。随着近期芬兰签约加入船舶压载水公约(BWM公约),该公约正式生效。以压载水公约D-2标准为背景,以压载水处理系统原理为基础;分析了在各类船舶上加装压载水处理系统设备的选型方法和特点。为即将到来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加装高潮期提供指导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船舶压载水是海洋外来致病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对国内各沿海港口到港国际船舶的压载水中致病细菌的组成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各港口到港船舶的压载水中都有致病菌检出,主要类群为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等;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均在不同程度上携有致病菌。此外,综合分析船舶压载水致病菌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船舶压载水管理及国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进军 《中国海事》2006,(11):44-46
一、船舶压载水管理背景对船舶进行压载最初的目的是保证船舶安全和稳性,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海水作为最方便的载体成为船舶习惯使用的压载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船舶压载水的加装和排放所引发的相关环境问题,特别是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转移造成的危害,引  相似文献   

17.
船舶压载水对生态影响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压载水中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全球性的海洋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对海域原有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极大威胁。为保护本国水域环境,许多国家都采取了船舶压载水管理措施,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严格的压载水排放标准。本文通过简介几种处理的方法来预防船舶压载水给我国带来的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航行安全,远洋船舶需要装载一定量的压载水来维持船舶必要的吃水;船舶空载时为防止船首遭受砰击和螺旋桨空转也需要装载一定的压载水。当船舶装载货物时,需要将压载水排出以空出吨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转运100亿吨压载水,已被确认约有500种微生物经由压载水传播入侵。压载水随意排放可能带来的生物入侵和生态灾难,已经被国际海事组织(IMO)宣布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琪 《中国水运》2005,(4):50-51
因船舶排放压载水造成的外米物种对海洋环境的侵害,已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确认为危害海洋的四大威胁之一。据悉,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大约有100亿t,压载水中携带的生物有3000~4000种,目前巳确认约有500种外来物种是由船舶压载水传播的。近年来我国沿海频频发作的赤潮及其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的破坏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20.
余育聪 《江苏船舶》2005,22(5):35-37
远洋船舶空载或轻载时,为了航行安全需要加入压载水以增加抗风能力,到港装货时要排放压载水。压载水中的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同时也被搬运,并导致海洋水域环境的污染。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控制和管理公约(草案)》,正是表达了人们对保护环境意识的加强,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