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路涎流冰的勘察要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公路涎流冰勘察要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涎流冰的防治工程措施,对指导涎流冰地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提高涎流冰地区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藏公路涎流冰基本特征与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在西藏地区冬春季节集中出现,而且分布较广,在东部山区尤其严重。从涎流冰的形成及成因中不难发现,西藏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决定了西藏公路涎流冰具有全地域性、病害规模大等基本特征。涎流冰在路面上形成几十米以至数百米的冰面,形成交通安全的黑点,而且经过多次冻融又对路面和构造物形成冻融性破坏,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文章针对西藏公路涎流冰的基本特征与危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国新 《公路》1994,(5):39-41
1前言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特殊地理现象,它不分山区或平原,每到冬季诞流冰漫淹公路,轻则阻车,重则翻车,直接危及公路的行车安全,是寒冷地区较典型的公路病害之一。所谓诞流冰就是地下水、涎层水、地表水流露出地面冻结而成的冰流或冰坎。2涎流冰形成的原因及分类涎流冰的产生是由于公路上测土壤中的各种水或沟溪中的水,在下移过程中,水流被下降的气温冻结,同时,通过日照消融、夜晚又冻结而层层诞流结冰。将其归纳,可分为泉水涎流冰、潜水诞流冰和溪(沟)水涎流冰三种类型。在勘测时,必须作全面细致的水文、地质、地理调查,…  相似文献   

4.
论述涎流冰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涎流冰的防治处理措施,为保证冬季寒冷山区公路安全运营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涎流冰是川藏交通廊道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灾害。通过卫星图像判识和现场调查表明,川藏公路涎流冰以坡面溢流型为主。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地形、透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及渗透性等对涎流冰形成的影响。试验分析表明,负温条件下当地下水出露或地下水浅埋(一般地下水位小于冻深)时涎流冰就会形成。负地形因利于地下水汇集而更易于形成涎流冰。涎流冰形成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冻结过程中冻结层逐渐封闭为整体,孔隙水压力呈先线性增长、后增长速率逐渐变缓直至稳定。地下水位越深,冻结形成涎流冰的时间越长;孔隙水压力越大,间接说明涎流冰的形成与冻深有关。含水层渗透性越好,相同条件下形成涎流冰的时间越短,形成的涎流冰规模越大,地下水孔隙水压力越高。含水层厚度越大,涎流冰规模也越大,但地下水孔隙水压力相对降低。试验结果表明,负地形、地下水浅埋、含水层厚且渗透性好,是形成大规模涎流冰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马磊 《广东公路交通》2006,(Z1):207-208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工程地质病害,它导致路基冻胀、失稳,毁坏路面,破坏桥涵构造物,造成交通事故,危害很大.总结了新疆公路涎流冰治理的经验,并提出防治涎流冰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北部边疆大兴安岭修建的某公路工程中,不少地段遇到了涎流冰,给施工和养护带来了很大困难。经几年的施工实践,对涎流冰产生的原因、变化规律以及对公路的危害有了初步认识,经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一、涎流冰的形成涎流冰多产生在高寒地区,对交通运输妨碍极大。高寒地区夏季短暂,冬季漫长,一般结冰期长达半年。每当进入冰冻期,由于地下水不冻结以及植物覆盖层下的层间水冻结期晚,因而在地下水及层间水露头的地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寒地区公路施工,阐述了“冰包”(涎流冰)形成的机理,并结合长期治理“冰包”的实践方法,提出了治理“冰包”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那曲至嘉黎公路为例,分析高原地区涎流冰对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危害,并根据高寒地区涎流冰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绕避、阻挡、排导、加高路堤等各种有效治理措施,为高原地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8)
通过饱水粗粒土与饱水细粒土的冻结试验,得出饱水粗粒土的冻结是形成公路涎流冰的内部条件,三层体中形成的密闭体系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的结论。根据病害形成原理和成因分析,借鉴传统防治措施,针对路堑边坡提出蓄冰沟与渗井结合的新型防治措施,并使用Midas/GTS软件对蓄冰沟与渗井措施进行应力与渗流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采取新型防治措施(工后)坡面的水头、孔隙水压、渗流速度以及位移和未采取新型防治措施(工前)相比都明显减小,现场观测到坡面夏季渗水量和冬季涎流冰体积大幅减小,工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张森 《东北公路》1993,(1):42-45
本文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冬季道路冰滑,雪阻,涎流冰等道路病害的养护和防治方法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新疆、内蒙以及东北等寒冷地区流涎冰病害广泛分布,这也是寒冷地区道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它会造成水毁、塌陷、裂缝、板块破坏、边坡塌陷、滑坡、剥落、路基失稳等道路病害,对道路安全及畅通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某道路涎流冰病害进行调查,对本道路存在的涎流冰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类似的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青藏公路流冰冻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公路沿线的气候特点和多年冻土的发育特征,说明了该地区由于气温较低,冻融过程频繁导致充水、流冰交替出现的情况,分析了涎流冰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G109青藏公路进行调查研究,多年冻土地区挖方边坡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冻融引起的边坡失稳及坡面变形,以及开挖引起边坡水及地下水汇集造成涎流冰。经对多年冻土区影响路基稳定性因素分析,提出将路基挖方边坡防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处理,探索多年冻土区路基挖方边坡设计及施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卢景岐  霍雷声  丁培建  马立峰 《公路》2001,(12):102-103
用盐融化冰雪是公路冬季养护的传统做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巳逐渐认识到防冰盐对混凝土具有腐蚀破坏作用,本文分析了防冰盐对混凝土的腐蚀破坏机理,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再现了盐水对混凝土的腐蚀破坏情况,由此提出了防止混凝土被防冰盐腐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每天上下班,在湖南岳阳市巴陵石化公司厂区公路上,总能见到壮观的摩托车流,2000多辆男式女式、色彩缤纷、排量各异的摩托车形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冻害是寒区隧道的主要病害,水的冻结会使排水系统阻塞并产生冻胀力破坏衬砌,在洞内形成挂水、淤冰、积水,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严重的会使隧道报废。青海省大坂山公路隧道在国内首次使用衬砌保温层对冻害进行预防性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根据大坂山隧道的工程实践,论述了寒区隧道保温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有效流量生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量预测是高速公路规划需解决关键问题。本文立足高速公路吸引流量的实质,界定了接公路项目可行性编制方法得到的高速公路预测流量和高速公路有流流量的区别,客观分析了高速公路有效流量的生存条件及影响因素,从宏观分析的角度建立了高速公路有效流量的预测模型,重点探讨了诱增流形成的“产业布局诱增”模型。  相似文献   

19.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是国内外迄今尚未解决的主要公路病害,具有大冲大淤、冲击路径变化不确定以及毁损作用极其强烈的特性,是公路泥石流研究及防治的核心。本文基于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公式;遵循特大型泥石流发育特点及公路泥石流防治特殊要求建构了泥石流综合治理模式,并开发了速流结构、底埋隧道、翼型墩汇流技术及糙桩技术,并对相关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成果对于彻底解决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病害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流速度是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文章通过充分分析河北,河南的观测数据,确定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对自由流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