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铝制车轮(铝轮毂)制造正成为我国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铝合金轮毂由于重量轻、强度高、美观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渐成时尚潮流。本文探析了汽车铝合金轮毂产业的现状、市场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汽车轮毂作为汽车行驶部件之一,轮毂的性能也对汽车安全行驶起到决定性作用。文章对汽车铝合金轮毂特性进行概述,并对铝合金轮毂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两方面对轮毂热处理机理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得出铝合金轮毂在特定温度、恒温时间和时效时间下的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铸件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铝合金制造汽车零件的优越性及铝合金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几种常用铸铝汽车零件及其铸造工艺方法,从而指出了铝合金在汽车上应用对车辆轻量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1汽车轮毂的分类汽车轮毂根据其材质的不同可分为铝合金轮毂和钢制轮毂。铝合金轮毂具有节能、安全、舒适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各类车型中。铝合金轮毂的表面的处理工艺因车型和个人需求的不同,一般采用电镀、拉丝、喷漆电烤等工艺。钢制轮毂的表面一般采用喷漆电烤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集成铸造缺陷的铝合金轮毂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轮毂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建立了轮毂铸造缺陷集成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某低压铸造铝合金A356轮毂进行了模拟分析,预测了该轮毂弯曲疲劳试验时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铸造缺陷集成模型所预测的铝合金轮毂疲劳寿命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与局部应力应变法预测相比,铸造缺陷集成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水平,提高了设计效率及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铸造锻造技术在铝合金轮毂成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铸造锻造复合成形技术的工艺概况与特点,并以轿车铝合金轮毂成形为例,介绍了该工艺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轮毂作为汽车中的关键零部件,其制作的工艺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电镀工艺对环保的影响大,应用量正在逐步减少,涂装逐渐成为主导工艺。随着汽车工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轮毂作为汽车中关键的零部件,其制作的工艺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钢铁轮毂已经逐步被铝合金轮毂所替代。为了使汽车铝轮毂更美观,其表面处理一般采用镀铬、抛光、喷漆、喷粉、加装不锈钢或塑料毂盖、压铸花纹、改进轮毂设计图案等办法。涂装是铝轮毂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在轮毂的设计开发流程中的几种成功创新方法,希望能够对国内的轮毂造型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轮毂是汽车底盘行驶系零件,它起到承载车身重量,并将动力传输给轮胎的作用。在汽车的外观设计中,轮毂的造型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特别是在车身侧面,轮毂所占的体积使它往往成为人们的视觉中心。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轮毂的造型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前期目标设定法在做造型设计方案前,轮毂的材质、轮毂造型数量、轮毂的尺寸、轮毂外观工艺的设定和输入,将一定程度上明确轮毂造型的设计方向。这些内容的设定需要有效的方法分析作为基础。从材质上看,轮毂可以分为钢轮和铝轮两种。钢轮毂由钢板锻压而成,多为银色或黑色涂装,外形单调,通常会加装塑料装饰罩提高美观度,成本比较低廉,多用在经济型小车或汽车备胎上。如雪佛兰新赛欧、本田飞度等;铝轮毂则是由铝合金通过低压铸造或锻造等工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现有的铸造铝合金轮毂进行减重,得到最优化的锻造铝合金轮毂结构,借助有限元模拟软件对轻量化的轮毂结构进行性能评价,达成满足性能目标要求的最优的轮毂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国内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代表,浙江万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秉承着"国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装备系统制造商"为愿景的指导思想,集10多年铸造设备研发、制造、服务经验,构建了全球营销网络体系。到目前为止已有1 000多台装备整机成功应用于国内各大汽车铝合金轮毂、缸盖、缸体、活塞、高压开关、工程机械、电力五金、航空航天铸件等专业生产企业,并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以WFZJ  相似文献   

11.
铝合金是目前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应用频率较高的材料,这是因为铝合金的应用能够切实降低汽车自重。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优势,其次分析了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技术、分类、方式,旨在为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此来提高汽车轻量化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振 《时代汽车》2021,(7):28-29
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比较缓慢,汽车制造业领域更是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创新探索,我国汽车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更加规范了我国汽车制造的体系和标准,大大提升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1])。本文对汽车运用工程新标准的现状与应用进行分析,明确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给出合适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汽车行业不断的转型升级,从生产性的人工密集生产制造到今天的智能化机器人应用,体现着我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实力。汽车制造行业不但拥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征,还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对于零部件制造的精准度以及质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随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汽车市场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大,加上我国消费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和成熟,作为汽车生产的制造商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始寻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道路,移动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AI智能应用,而AI人工智能则催生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在汽车制造行业中有着人工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能够提高产业效能,大幅降低汽车生产成本,从而帮助汽车生产制造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大片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汽车工业发展加快。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特别关注环境污染。在汽车制造业的各个方面,汽车涂装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本文简要讨论了来自汽车涂装行业的污染。然后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措施,以促进汽车涂装工艺的发展并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发展速度正在逐步提高。但是,我国对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限制,并且汽车的年产量仍然较低。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至关重要。汽车冲压件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零件,例如车身,车架和车架,全部由钢冲压件制成。车身面板是汽车冲压件的关键组件。本文主要对汽车车身板件冲压生产工艺的发展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持和实用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大量的新兴科技被应用于现代化生产加工过程当中,其中虚拟制造技术作为一项由多门学科先进知识成果所形成的综合系统全新技术,在制造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将虚拟制造技术应用于汽车装配工艺中,不但能模拟产品制造和装配工艺过程,还能有效处理汽车装配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性问题,对于有效提高汽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推进了我国制造行业的进步。对于新型汽车制造行业来说,传统制造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应当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为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具体类型,主要研究了如何在汽车智能制造中合理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希望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覆盖件的冲压工艺正在逐步得到促进。汽车覆盖件的冲压工艺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它更好,因为它基本上适用于所有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可行性和过程更加灵活。但是,冲压过程的应用具有几个缺点。例如,模具生产过程通常更复杂,参数也更多样化。然而,总而言之,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仍然是汽车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保留覆盖件冲压过程,汽车制造效率将变得很低,因此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将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交通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4亿辆,机动车数量的增长,进一步激发了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由于机动车运行环境比较复杂,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路况、汽车工艺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汽车可能出现故障。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需求,推动了电子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应用。本文阐述了电子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应用的优势,以及电子诊断技术在发动机维修、内燃机维修、油样检测、底盘输出功率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自动化技术作为新时代科学发展的新兴产业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亦是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亦是衡量评价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价值评判依据。因此,在实践生产进程中汽车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及实际现状融入自动化"创新技术",因此,如何构筑系统的自动化汽车机械制造技术体系是当前所研究的重点。鉴于此,通过阐述自动化技术基本概念及优势分析基础上,从自主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及集成化应用三方面入手,最终形成了"创新应用-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