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旋转涡流制动器电磁机构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旋转涡流制动器的优点后,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导出涡流制动功率计算的实用公式,该公式反映了电磁机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言语中结合初步给定的外部条件,提出了设计旋转涡流制动器的思想方法,并进行了设计计算,得到了结果参数。  相似文献   

2.
介绍隔声量的实验条件,阐述了隔声量计算中所用各参数的确定公式,以不同厚度的钢板和铝板作为计算对象,应用AutoSEA软件计算分析它们的隔声量,将计算结果和实验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证明AutoSEA软件预测单层板材的隔声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桩基础桥梁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以加权残差公式为基础,采用积分方程方法推导与桩基础对应的层状场地动力刚度矩阿公式,并用解析解验证了数值分析的计算结果。然后用子结构法联合积分方程方法和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求解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地震响应;最后以芜湖长江大桥主跨斜拉桥长塔墩的地震响应为例,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Penzien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钢轨交流内阻抗,将钢轨等效为实心圆柱体,并推导出内阻抗公式。针对在大参数下,以Kelvin函数表示的内阻抗公式的计算结果并不准确,通过对Kelvin函数作多项式近似,修正交流内阻抗计算公式,利用余弦函数和多项式对Bessel函数做近似,得到另一精度更高的公式,并使用有限元对钢轨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内阻抗计算公式正确地反映了交流电阻和内电感随参数变化的规律,而且有效解决了大参数问题,将修正后的计算结果同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误差小于10%,验证了修正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太沙基松动土压力理论是基于浅埋地层这一基本假定建立的,其对于城市深埋地层不具备适用性。在深埋土质隧道土拱效应完全发挥情况下,考虑主应力轴旋转修正无黏性土侧压力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有限差分数值平台开展不同埋深、不同内摩擦角下的有限元模拟确定深埋黏性土层的破坏模式。给出考虑主应力轴旋转和内摩擦角对松动区高度影响的深埋无黏性土、黏性土地层的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以实现对城市深埋土质隧道上覆土压力的准确计算。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文献、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深埋情况下,无黏性土层松动土压力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吻合良好;土体强度参数会对黏性土松动区高度造成影响,即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松动区高度不断减小;黏性土层松动土压力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铁隧道设计广泛应用“结构—荷载”模型,结构体系已向细微化发展,但荷载体系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土压力计算尚未很好地解决.因此,各种土压力公式的计算精度及适用条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各种土压力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埋深的关系,探讨各种土压力公式在地铁设计中的适用性及存在问题.将不同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砂土地层中修正太沙基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吻合度最好.基于修正后的太沙基公式,提出了无经验参数的竖向土压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道机车车辆强度计算中广泛存在的各向同性材料结构线性静力有限元分析问题,根据弹性有限元理论进行公式推导和用有限元实例进行计算验证,着重研究有限元计算中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材料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出2类位移边界条件下弹性模量与计算结果间的简单关系。由公式推导过程及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能否最大程度地反映结构在实际运用中的承载响应,除材料参数的选取外,更重要的在于合理确定结构有限元模型的离散质量及边界条件。对于铁道机车车辆上的一些传力及承载结构,为了使计算结果在局部及整体能够符合实际情况,必须使用弹性边界元为计算模型提供弹性位移边界。  相似文献   

8.
对浅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经典理论的计算结果差异显著,且在某些假定上存在不足。本文克服了经典理论假定上的不足,建立了实用的松动压力公式。该公式计算的松动压力随埋深、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的变化均符合一般规律。该公式随埋深变化具有极大值,这一特征与岩柱理论、谢家烋公式类似。该公式可以用于内摩擦角φ≤45°的一般土质隧道,当φ≤10°时,该公式计算值与Terzaghi公式计算值差别微小。实测数据和对土柱的理论分析表明:松动压力的理论最大值为岩柱理论计算值。本文公式与Terzaghi公式计算值小于最大值,谢家烋公式计算值大于最大值。该公式对浅埋土质隧道和松散破碎的岩石隧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线规》修订中缓和曲线线型、缓和曲线长度标准的计算方法、公式、分档方法、参数取值、计算结果和选用原则,以及第一、二线间和二、三线间区间曲线线间距加宽标准的计算方法、公式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际装载加固方案冲击试验原理,应用ADAMS软件模拟冲击时的连挂过程,建立了装载加固冲击试验仿真计算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刚性加固工况下的纵向惯性力值计算,并通过与力值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对模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1.
黄健平 《科技交流》2006,36(4):80-82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一般按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当墙背坡俯斜较大,土体中出现第二破裂面时,按第二破裂面公式计算.目前,用公式法计算库仑土压力,则是先假设破裂角出现的位置(即交于边坡、荷载内、荷载外、荷载边缘等),然后按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并验证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假设,如不符合则需重新假设,需反复计算多次.对计算路堤和路肩挡土墙的墙背土压力,可能出现同时符合两种假设边界条件的情况,则应取其土压力较大者作为采用的计算值.计算非常繁琐,作者经过多年研究,用优化法计算库仑土压力非常简洁和方便,可供设计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RC梁二次受力抗弯性能,制作3根钢筋混凝土梁试件。采用改进后的夹片式锚具对其中两根实验梁分别进行了10次碳纤维板张拉,获得了负载张拉阶段实验梁相应的力学数据。对比分析实验梁相对于对比梁抗弯承载力的提高效果,进行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公式推导。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大负载情况下对RC梁进行碳纤维板张拉,能有效改善被加固梁的抗弯性能;推导的抗弯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员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和《地铁设计规范》给出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地铁站火灾时人员疏散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经验公式的局限性。以南京地铁1号线某车站为实例,利用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得出疏散时间并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经验公式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提出折减系数;并设定5个场景,利用Pathfinder对折减系数进行确定,对优化公式、进行了验证。将优化公式、原公式以及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原公式,优化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更接近,误差更小,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按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中老化系数x的取值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按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是计算混凝土徐变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该方法中的关键问题--老化系数x的取值,提出了新的观点,运用考虑龄影响的徐变本构理论与继效流动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推导了松驰系数R与徐变系数φ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对原有实验数据的重新拟合,得出了计算老化新的实用公式。  相似文献   

15.
系统基于贝塞尔公式、判别异常值常用的统计方法、计算机语言等,实现简单、快速计算实验标准偏差的功能。介绍了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其特点,并通过对选取案例的计算结果对比,证明系统可解决现有计算方式无法有效判别异常值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轨道具有无限周期结构特征。对于无限周期轨道结构的计算,有限元法和规范建议公式都是近似的解法。而U变换法是针对无限周期结构提出的一种精确求解方法。基于U变换法,计算得到2种具有无限长周期结构特征的轨道模型在静荷载作用下的精确解。通过与有限元法和规范建议的公式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U变换法与有限元法及规范建议的公式计算结果十分接近。据此可以证明U变换法是一种计算无限周期轨道结构精确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慧娟 《铁道学报》1995,17(4):104-107
本文根据最大主应力理论分析了轴拉力对拉扭构件抗裂度及裂缝倾角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拉扭构件抗裂度的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公式概念明确,计算简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瑞利法(能量法)基本原理推导出跨座式轨道交通单跨轨道梁横向自振频率的简化计算公式。通过简支梁和固端梁2种退化的极端情况对公式进行了验证。继而通过具体算例将公式计算结果与MIDAS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论证了计算公式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所推导的公式可以准确、便捷地计算跨座式轨道交通轨道梁横向自振频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体外索极限应力增量规范公式在连续刚构桥梁加固计算时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建立等截面与变截面连续刚构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分析规范不合理部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修正方法。通过对比规范公式修正前后与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发现本文提出的修正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体外索加固连续刚构桥梁的极限应力增量。  相似文献   

20.
软土变形参数的实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圳某软基处理项目的现场实测沉降数据,分析推算了淤泥的压缩指标,并与室内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该地区的淤泥,用常规室内试验得到的压缩变形参数与软土的实际变形特性是相近的,可以满足一般的设计要求。文中还分析了残积土的变形特性,发现用室内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沉降量明显偏大,而用标贯实验结果估算的变形参数计算沉降量与实测结果一致,因此残积土的沉降量宜采用原位试验结果推算的压缩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