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基于时空理论,结合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首先,根据国内外汽车发展经验,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拟合中国汽车拥有量的发展规律,并初步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然后,根据关联理论筛选出与民用汽车拥有量关系密切的若干个社会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出几个主要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民用汽车拥有量预测模型,并再次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结合上述两个模型的优点,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 2003~2007年数据证实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最后利用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20年的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空理论,结合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首先,根据国内外汽车发展经验,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拟合中国汽车拥有量的发展规律,并初步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然后,根据关联理论筛选出与民用汽车拥有量关系密切的若干个社会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出几个主要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民用汽车拥有量预测模型,并再次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结合上述两个模型的优点,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 2003~2007年数据证实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最后利用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20年的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正>回想起2007年,那是一个对于观致汽车最美好的时代,"奇瑞量子华丽转身观致汽车、观致开创中国汽车研发新模式、观致打造中国汽车新高度、观致汽车首发日内瓦车展……"而2007年十足火一把的观致汽车似乎是起步就站在了最高点上,之后的8年里,观致汽车似乎是消失了,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鲜有观致汽车的出现。为名所累被出局之所以又想起观致汽车,是在6月底,我在某网站上看到了一篇以《买这些车要小心了盘点可能出局的10大品牌》为题的文章,其中援引了中汽协秘书长董扬的一句话"未来5年内,  相似文献   

4.
微博控     
《家用汽车》2012,(7):26-26
家用汽车:#公益爱心捐赠#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家用汽车》杂志携手联众公司体育关爱基金的公益事业为爱心捐赠活动正式启动——让我们因爱起航。希望在未来会有更多志愿者与我们肩并肩,为祖国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5.
宋奇康 《家用汽车》2007,(12):150-153
每个热爱汽车的人,都在心中畅想未来汽车的模样;而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的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交通》2018,(2):81-83
正一场盛会引行业大咖齐聚,共襄汽车未来变革。2018年1月20日,以"把握全球变革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顶级盛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简称百人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启幕,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及各大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就"绿色新能源、智能汽车、燃料电池产业化"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也正是在这场对全球未来汽车变革思路都有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各大中型城市纷纷上线了共享汽车业务,对于共享汽车这一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不少中老年朋友对笔者阐述了他们的想法。这些中老年朋友并不关心共享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而是关心对于共享汽车应该如何进行监管。这些朋友说,现在手里有驾照的人着实不少,然而仅拥有驾照并不代表该驾驶人有着充足的道路驾驶经验。面对没有准入门槛的共享汽车,一旦有无证驾驶者或没有道路驾驶经验者驾车上路,无疑会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无比繁多的隐患。共享汽车如何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车企之间发生了很多大变化,很多外资品牌"抛弃"了自己的老东家,选择跟外人合作,不过这些事情说白了都是被双积分政策驱使的。在未来,外资品牌想要在中国立足,要是在国内没个"靠山",那可真是寸步难移啊。江淮汽车-大众汽车2017年最轰动的车企联姻一定非江淮和大众莫属了,不仅有两国总理现场坐镇,还打破了中国多年来一家外资车企只能与两家中国车企建立合资公司的规定。由此可见,国家为了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力度和决心。2017年6月1日,江淮  相似文献   

9.
贾可 《家用汽车》2012,(6):160-160
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正是自主品牌汽车已经进入到一场实际的强行军之中,大家是否缺乏锻炼,是否缺乏常识,是否有团队合作,是否有强者出现等等,这些结果也都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呈现。我们的这次夜间拉练是在第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即将召开的前夕进行的,加上其他常规的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家用汽车》2015,(1):82-91
<正>"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小排量高效燃油车频出"这些关键词充斥着2014年的车市,低油耗甚至是零油耗成为了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新能源汽车更是趋势中的趋势。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充满了欢笑和掌声,同时也充满了抱怨和无奈,我们从政策、补贴、车型、隐患四大方面,全方位盘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2014年。  相似文献   

11.
<正>沈阳汽博会这一顶级汽车盛宴将继续为沈阳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汽车工业及会展产业的繁荣、汽车文化的发展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辽宁中汽会展有限公司承办,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协办的2015第十四届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沈阳汽博会)定于6月26日-7月1日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以"跨越发展,畅想未来"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交通》2018,(5):80-81
正智能网联正逐步成为汽车产业的"智高点",每一个寻求突破的汽车企业,都希望能捷足先登,掌握未来市场的主动权。4月9日,由工信部及深圳市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国际车联网大会,于深圳市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宇通做为唯一的商用车车联网企业受邀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同时,在本届中国车联网的年度评选中,宇通车联网荣获了"2018车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奖"与"2018车联  相似文献   

13.
正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们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笑看新能源汽车走遍世界。作为世界上的汽车大国,中国正在以疾如雷电的速度发展新能源汽车事业。实际上,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当今的发展之重。转眼间,在世界地图的板块上,可以明显看到多个国家技术探索背后的身影。看着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理解逐渐加深,我们有必要为  相似文献   

14.
科技。艺术。社会。未来。这纷繁庞大的四个话题,我们如何可以承载?《家用汽车》可以为您书写一种幸福,但却集结不出这些话题的关联。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和中国都市里的汽车家庭一起,守候和追寻。虽然我们做不到,但汽车可以。汽车可以承载科技。每一次技术的更新,都是革命性的。科学技术赋予汽车魅力,汽车改变着人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后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国公司地介入,中国汽车工业在各个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融入世界汽车体系后,中国汽车工业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本文先从发展规模和工业格局上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然后从产业水平、贸易竞争指数、劳动生产率、国内市场容量和其他一些指数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而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到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介入情况,了解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正逐步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也随之有相应的变化。通过这些分析,笔者总结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在发展水平、生产格局、技术状况、零部件工业、消费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因此引发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政府近日发布了一系列计划,将推动自动驾驶汽车、车联网、清洁能源车辆等技术的发展,并开始拨款支持与这类技术发展相关的研发项目。英国政府当天发布《移动未来》《最后一英里》等文件,将清洁能源车辆、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列为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些计划的总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中国目前汽车维修市场的现状,并分析和探讨了未来的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方向及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的汽车市场很繁荣,连续七年的全球销量第一;我们的汽车互联网环境很火热,网站有无数的留言、行业有无数的自媒体;但在我看来,这些热闹景象不能代表中国汽车文化的繁荣。首先,文化是需要培养的。汽车真正成为中国普通家庭一部分的历史不过20年。在此之前,汽车跟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没有基础,就必然没有培育文化的可能。而20年来面对丰富的外来汽车文化,中国的汽车爱好者  相似文献   

19.
有车,有你,有爱,有家。初夏,蓝色的汽车,蓝色的背景墙,蓝色的天空。这辆奔驰B200从斯图加特来到中国,我们又驾驶它来到了废弃的首钢。借着梅赛德斯-奔驰的130年历史,向百年荣誉首钢致敬。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容量问题,根据汽车发展先导国的经验(即新车注册数与R值都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新车注册数和R值之间的经验模型.讨论经验模型的使用范围,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段处理,发展成为汽车容量预测模型,使其能够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运用不同的预测参数.运用这套预测模型,给出了中国乘用车未来10年的汽车需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