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TransCAD平台下OD矩阵反推结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基于T ransCAD软件平台下OD矩阵反推方法基础上,设计不同的OD矩阵反推方案。通过方案反推结果之间的对比,研究基于路段交通量反推OD矩阵的结果精度与交通分配方法、路段拥挤程度、种子OD矩阵以及路段交通量调查点覆盖范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速路段动态OD反推模型与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进出口匝道间的实时交通量是高速公路管理系统重要的输入数据,也是难以获得的数据。本文回顾了动态OD反推理论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动态路径走行时间的完善和简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高速路段的动态OD反推模型,设计了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并讨论了算法中的六个关键问题,提供了一种获得高速公路进出口间动态OD交通量的有效方法。实例研究表明,模型和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应用于在线系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OD反推理论具体应用过程中碰到的关键问题,包括初始矩阵的标定、观测路段的选择、路径选择模型的标定、路阻函数的确定及反推精度的检验,并提出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4组测试方案,采用敏感性分析、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先验矩阵总量、分布结构以及观测OD对数量对OD反推结果的影响程度;提出了考虑先验矩阵和观测路段流量可靠度的改进极大熵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先验矩阵总量基本不影响OD反推结果;先验矩阵分布结构决定着反推结果的准确性;OD反推要求观测路段包含所有OD对,且OD对数量越多,反推结果越准确,基本不会出现OD信息冗余;在反推过程中考虑先验矩阵和观测路段流量可靠度,有助于提高反推精度。  相似文献   

5.
OD矩阵反推技术在交通量预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文中列出了OD矩阵反推相对于传统OD调查的优越性的同时,指出了交通小区的划分、种子OD的选取、道路网络的构建、路段流量观测点的设置以及交通分配方式的选择对OD矩阵反推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利用TransCAD交通软件进行了OD矩阵反推.  相似文献   

6.
由于随机用户均衡模型求解的复杂性,人们对基于该模型的反推OD矩阵的可靠性提出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为实验平台,通过所设计的实验对随机用户均衡条件下反推OD矩阵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路段流量样本和初始OD矩阵等输入数据对反推OD矩阵可靠性影响明显,增加路段样本量或降低初始OD矩阵的偏差均能有效的提高反推OD矩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OD矩阵估计方法对用地形态和强度与交通生成的关系考虑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地生成率调查和路段流量调查的现状OD矩阵估计方法.由现状路段流量的调查可以进行OD矩阵的反推;直接调查各类用地生成率,可以得到各小区出发、到达量,通过Frator平衡法对反推所得的OD矩阵进行校正,进而得到现状OD矩阵.  相似文献   

8.
在大范围机动车 OD 调查难以开展的背景下,通常采用路段流量进行 OD 反推,针对传统路段流量反推法无法检验分布结构的缺点,提出一种利用局部路段真实 OD 矩阵进行区域 OD 矩阵更新的方法。即从区域先验 OD 矩阵中减去模型 Select Link 计算的特定路段 OD 矩阵,再加上该路段真实 OD 矩阵,通过替换将区域分布结构更新。当区域多个路段真实 OD 矩阵需要替换到区域 OD矩阵中时,采用两步循环替换法:第一步,单个路段循环替换,每个路段替换后的 OD 矩阵作为下一路段 Select Link 计算的输入;第二步,利用第一步的最终结果,对所有路段 OD 矩阵进行整体替换。以桂林绕城(东)高速为例进行验证,与传统 OD 反推方法相比,结果 OD 矩阵长途出行比例提高了7%,反映了区域机动车分布变化规律,路段流量分配值与调查值相关系数达0.99,证明了更新后 OD 矩阵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动态起点-迄点(OD)矩阵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所需的基础数据。为了提高交通网络中动态OD矩阵估计的精度,在最小化路段实际交通量和分配交通量之间差值以及最小化历史OD矩阵和待估计OD矩阵之间差值的基础上,将浮动车采集信息融合到OD矩阵估计过程中;在动态网络加载过程中,OD矩阵估计值如果大于加载车辆数会使网络中的定点问题求解发散。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模型并引入容量约束,提出1种带不等式约束的动态OD矩阵估计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OD矩阵估计的精度较好,优于带滑动窗的广义最小二乘算法。  相似文献   

10.
以路段流量推算出行OD矩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冠英 《上海公路》1999,(2):41-42,44
以多路线概率分配法为基础,通过迭代运算,从路段数少于OD对数的路网实测流量推算出出行OD矩阵,采用以计算时间替补内存在不足的技巧,在微机上实现对大型路网反推OD矩阵的运算。  相似文献   

11.
OD矩阵(Origin—Destination Matrix)是路网规划与评价的基础数据。以往OD矩阵数据是通过交通调查的方法获得,这往往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运用贝叶斯定理的先验分布原理,构造贝叶斯智能学习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出由各路段交通流量的观测值来推算估计以及预测OD矩阵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准确估计出OD矩阵数据,同时在优化网络拓扑中,能对未来交通量的分配进行预测。对比分析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输规划的效率以及交通评价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OD矩阵推算技术在高速公路影响区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简化高速公路影响区的交通需求预测工作,从分析我国高速公路的特点入手,引入节点OD矩阵和线路OD矩阵推算技术,对传统四阶段法中的交通生成和分布预测过程进行了修改。重点对新预测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如对交通区划进行调整以实现线路OD与区域OD间的关联、运用OD矩阵反推技术推算得到现状OD以及进行交通区划的还原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新预测方法的流程图和工程应用实例,最后总结出新方法的应用条件。该方法的应用大大减轻了高速公路交通预测的工作量,对高速公路后评价、高速公路项目工可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宗才  李建辉 《公路》2008,(4):84-89
从试验、理论和施工工艺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关于FRP加固混凝土柱动力特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出基于高速公路收费站进出口数据推算OD矩阵的一般方法。在缺乏初始OD矩阵的条件下,结合指数平滑法和无约束重力模型思想,通过VB编程反复迭代进行初始OD矩阵推算;利用组合模型预测高速公路各收费站出入口流量,通过弗雷特法进行OD分布推算。以沪宁高速公路为例证实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李旭宏  华文静  顾志康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0):102-105,119
公路交通OD模拟是一种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得现状交通分布的方法。在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交通规划、图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提出针对单节点和单点对的两种模拟方法。可以通过小样本调查数据反映实际交通分布情况,并且使得计算出的OD资料更为精确、完整。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a novel path flow and origin/destination (OD) matrix estimator for iterated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DTA) microsimulations. The presented approach, which operates on a trip-based demand representation, is derived from an agent-based DTA calibration methodology that relies on an activity-based demand model (Flötteröd, Bierlaire, & Nagel, 2011).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monstrate the transferability of the agent-based approach to the more widely used OD matrix-based demand representation. The calibration (i) operates at the same disaggregate level as the microsimulation and (ii) has drastic computational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OD matrix estimators in that the demand adjustments are conducted within the iterative loop of the DTA microsimulation, which results in a running time of the calibration that is i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a plain simulation. We describe an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ology to the trip-based DRACULA microsimulation and present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hat clarifies its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