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研究职住空间失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对职住分离的态度和偏好,并有助于在制定政策时考虑通勤者更真实的需求和期望.本次研究采用理想通勤时间和实际通勤时间的匹配程度来度量职住空间失调,并以昆明市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通勤者认为他们的职住空间是失调的,有41.04%的通勤者遭受重度空间失调.进一步,基于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职住空间失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出行方式、居住区位、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有无小孩对职住空间失调有显著影响.同时,由于个体对通勤时间的态度和偏好的异质性,更长的通勤时间并不总是意味着职住空间更加失调.  相似文献   
2.
由于随机用户均衡模型求解的复杂性,人们对基于该模型的反推OD矩阵的可靠性提出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为实验平台,通过所设计的实验对随机用户均衡条件下反推OD矩阵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路段流量样本和初始OD矩阵等输入数据对反推OD矩阵可靠性影响明显,增加路段样本量或降低初始OD矩阵的偏差均能有效的提高反推OD矩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老年人的出行方式选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老年人出行行为,对提高老年人出行便捷性和可达性,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会和改善交通系统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贵阳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研究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决策机理,并深入挖掘公交站点辐射区内不同老年群体选择行为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出行特征是影响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相对重要度达58.51%,其次是建成环境因素(35.49%),二者均远高于社会经济属性的相对重要性(6%)。(2)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非线性作用显著,其中老年人步行出行的距离阈值为3 km;老年人出行更多的是空间分散模式,而非以市中心为导向模式。因此,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干预在建成环境阈值范围内更加有效。(3)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不仅存在独立的非线性效应,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还会导致其存在群体差异。这些发现可为创建面向老年人友好的出行环境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活动空间能够反映居民受到的时空制约以及移动自由度,对分析居民出行行为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强调时间维度对个体活动空间的重要塑造作用,引入活动持续时间作为权重因子,构建了活动空间的时空重心测度模型,提出“偏移度”“扩展度”两个概念来量化个体活动空间,并与传统空间中心测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昆明市居民调查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活动空间是由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共同决定,当存在出行距离大于4 km以上,偏移度对空间测度的修正程度约为5%~15%,时间要素对活动空间的影响程度变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公交候车时间容忍阈值反映的是出行者能够容忍的最长候车时间. 研究公交候车时间容忍阈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出行者对候车时间的感知和态度,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公交吸引力和分担率,并可以为公交运营组织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昆明市的调查数据,对候车时间容忍阈值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对候车时间容忍阈值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秩和检验法对不同群体的候车时间容忍阈值的分布差异进行了检验. 进一步,基于序次Logit 模型识别了候车时间容忍阈值的影响因素,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交互项、职业、家庭年收入、公交出行频率对候车时间容忍阈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节能评价是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贴合实际的节能分析方法有助于准确把握高速公路项目的节能效果,从而更加真实地评价高速公路项目的可行性。文中结合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阐述了目前高速公路项目节能分析方法及其不足,运用交通量-车速模型和交通量分段累加法对目前节能分析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高速公路节能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理想通勤时间对住址选择及职住关系、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等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为案例,研究了理想通勤时间的分布及其与实际通勤时间的差异,并基于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理想通勤时间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理想通勤时间在[10,20)min区间所占比例最大,并不总趋于0,这印证了通勤出行具有一定的正效用.71.3%的通勤者对实际通勤时间不满意,期望缩短通勤时间,仍有8.4%的通勤者的理想通勤时间大于实际通勤时间.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居住区位对理想通勤时间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交候车时间容忍阈值反映的是出行者能够容忍的最长候车时间. 研究公交候车时间容忍阈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出行者对候车时间的感知和态度,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公交吸引力和分担率,并可以为公交运营组织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昆明市的调查数据,对候车时间容忍阈值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对候车时间容忍阈值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秩和检验法对不同群体的候车时间容忍阈值的分布差异进行了检验. 进一步,基于序次Logit 模型识别了候车时间容忍阈值的影响因素,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交互项、职业、家庭年收入、公交出行频率对候车时间容忍阈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国家标准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乘用车制动摩擦衬片道路试验方法,对所得试验数据应用拉格郎日插值法进行处理并取得了理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具有较高的仿真度和稳定性,试验方法可行,且可移植性强,适用于综合评价高性能摩擦衬片的实际安装性能,对摩擦衬片的研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家庭职住空间是城市通勤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通勤效率是居民日常出行行为决策的评价标准之一,剖析二者间互动机理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及提高交通可达性的关键。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建立职住空间与通勤效率研究框架,提出家庭职住空间和通勤效率度量方法,利用2016年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职住空间对通勤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职住空间分散的家庭倾向于将非工作活动嵌入通勤链或采用小汽车出行以提高通勤效率,但更高的小汽车拥有水平会增加接送类时空固定性较强的活动,最终导致家庭通勤效率降低;高收入和长住学距离均使家庭的职住空间更加分散,然而高收入促进通勤效率提高,而长住学距离使通勤效率下降;通勤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近市中心居住家庭的非工作活动以时空灵活性较强的购物与休闲为主,故而通勤效率较高,郊区居住家庭周边的商业设施较少且非工作活动较为固定,故而通勤效率较低。因此,城市用地布局和住房供给应综合考虑如何降低通勤交通的机动化依赖程度、如何缩短非工作活动的出行时耗以及不同社会经济属性家庭的需求,以逐步提高城市居民的通勤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