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上海市道路货运结构与国民经济的适应性。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国民经济指标及道路货运结构指标,评价上海市道路投入及经济产出的有效性,进而说明上海市现状的道路货运结构与国民经济的适应性。最后,通过模型结果分析上海市道路货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道路货运结构的调整提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博弈论对工程机械代理商服务投入策略进行分析,建立了关于服务投入的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并求出了其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解。最后运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对模型均衡解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对各品牌工程机械代理商制定服务投入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论述开放国民经济市场体系与宏观产出问题,建立了一个宏观产出的最大化优化模型.并通过对这一数学模型分析最后探讨对其求解的各种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证研究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含交通因素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以2009年底全国各省份第二产业劳动力、资本以及各省交通运输要素作为投入,以2009底年各省份的第二产业GDP作为产出,对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而利用该模型定量地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资本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和劳动力要素亦显著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对我国交通运输企业投入产出及技术进步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基础上,以企业工资总额与劳动投入,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回归关系和企业技术变化类型为希克斯中性的假设前提下,采用微积分理论及函数分级法,推导出运输企业技术进步评价的动态生产函数模型,并以某远洋运输公司为实例进行测算和分析,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已完工程实际投资水平、实现施工过程中控制投资成本的目的,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了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成本分析,设计了人工投入和资金投入的计算规则,并构建了某山区高速公路挖方工程的CD生产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实际挖方量低于预期挖方量,劳动力投资的收益大于资金投入的收益;规模报酬系数小于1,说明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首先在分析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业发展应采用既能够集约利用土地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交通运输方式,然后在对五种运输方式占用土地的数量比较分析后,着重分析了铁路和公路对土地占用的功能综合比较.最后提出了在土地资源约束下如何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徐玉巧  田连升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118-120
首先在分析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业发展应采用既能够集约利用土地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交通运输方式,然后在对五种运输方式占用土地的数量比较分析后,着重分析了铁路和公路对土地占用的功能综合比较。最后提出了在土地资源约束下如何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引导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从交通投入与系统产出两个层面分析影响交通结构效率的因素,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 (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并考虑交通的环境效益,系统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的区域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应用Tobit回归方法与地理加权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解析交通结构效率差异成因、空间分异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结构调整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综合效率存在地域分布差异,效率值排名前5的省份和效率值分别为上海(1.567)、广东(1.366)、云南(1.292)、江西(1.181)、安徽(1.160);全国范围内,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人口密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9513、0.7659、0.5691,三者对于交通结构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变量系数空间分布图显示不同地区各社会经济要素对于交通结构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现阶段我国整体交通效率的提升需要将交通基础建设的大规模、粗犷式发展转变为交通布局规划的精细化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论述开放国民经济市场体系与宏观产出问题,建立了一个宏观产出的最 大化优化模型.并通过对这一数学模型分析最后探讨对其求解的各种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推动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需要对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进行定量 评价,进而提出准确、有效的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策略。为此,从交通经济的视角审视交通运输业 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间的关系,以灰色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宁波市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灰色评价模 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11—2014 年宁波市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关 联度权重计算结果,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城市交通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对交通经济的发展起主 导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宁波市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也呈现产业结构比例失 调、增产速度不一,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不高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宁波市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三大战略,包括:加强交通及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加大交通主导产业培 育、重视引导航空运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交通运输业中环境治理成本规划问题,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扩展置信规则库(EBRB)的环境治理成本预测模型. 基于DEA模型对环境治理投入产出历史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量化EBRB中每条规则的可靠度,建立考虑规则可靠性的EBRB模型,用于预测交通运输业的环境治理成本. 根据2004-2017 年我国各省份交通运输业环境治理实际数据验证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准确性高于现有环境治理成本预测方法,可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个模型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1949~2012年的数据,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中国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三者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和交通运输对碳排放的贡献存在"拐点效应",即二者在短期内对碳排放的贡献表现出上升趋势明显的现象,然而从长远角度看,这一影响逐渐减弱;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刺激效应较为突出,而长期方向上则表现为递减的现象,同时,在样本区间内,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业冲击的响应较为微弱,缺乏敏感性;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均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尽早达峰对中国实现总体碳达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测算 2000—2019 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分析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构建拓展的 STIRPAT (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在设置各主要影响因素增长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岭回归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并基于情景分析预测5种发展情景下交通运输业碳达峰情况。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将于2035年达到峰值12.35亿t;强化低碳情景、一般低碳情景、一般高碳情景及绝对高碳情景下,中国交通运输业将分别在2030年、2032 年、2040年及2043年达到峰值,峰值量分别为10.31亿,11.00亿,14.01亿,16.47亿t。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达到一般低碳或强化低碳情景,使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尽早达峰。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评价体系是对交通行业应用信息技术取得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可以结合交通行业的特殊需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交通运输行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应急保障中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从系统韧性角度出发,结合此次疫情的突发性和新特点,分析了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复杂动态系统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和挑战。充分借鉴联合国、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等关于韧性交通运输系统构建和交通应急保障的经验,梳理出交通运输行业系统韧性分析要点。从疫情防控与应急保障两方面,提出了建设韧性交通运输体系、做好客货运输保障和丰富应急管理手段等措施建议,以期有利于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并为下一阶段综合交通网建设及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运输代理企业和运输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特点的基础上,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指出了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结合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个参数化委托代理模型,针对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了在均衡状态下的合同设计内容及其效率性质,分析运输代理人与承运人在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及激励问题,给出并证明了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几个命题.文章以新的视角对运输代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力求为运输代理企业与运输企业之间合作伙伴的协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能充实运输代理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78–2012 年的数据,应用交叉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Cross-efficiency DEA)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对中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效率波动 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的投入和产出要素之间,均存在 单向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交通运输业的效率波动可以划分为效率上升、高效运行 和效率下降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交通运输业对人均消费、政府支 出、能源消耗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击均表现出正向为主的响应,对劳动的冲击表现出负 向响应,而对信息的冲击则表出响应“滞后”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家制定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产业和先导产业,交通运输以其基础产业特性和服务经济属性,成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过程中,针对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特点和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政策势所必然.美国是交通运输高度发达的国家,研究美国交通运输的演变轨迹和发展历程,对理解交通运输产业特性,把握交通运输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通过计算1947-2002年美国交通运输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美国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进行分析,为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破解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这一题目"。因此,在阐述陕西省公路交通运输业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陕西省公路交通运输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