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讨论了CuxS薄膜经氮离子注入后对薄膜的特性影响,铜硫化合物薄膜是经两次蒸发制备在玻璃上。实验发现氮离子束注入引起了CuxS薄膜中的铜与硫成分的改变,很明显的观察到样品中的铜对硫的比值随注入离子束强度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2.
在玻璃基底上通过两次蒸发的新技术制备CuxS薄膜.硫在衬底温度为160℃~200℃时与淀积在衬底上的铜直接发生反应,生成CuxS薄膜.实验发现,生成的CuxS薄膜与衬底温度有很大关系,160℃时生成的CuxS呈黄绿色,而在190℃左右生成的多晶状的CuxS薄膜,颜色为深绿色.通过XRD、SEM、TS等方法对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玻璃基底上通过两次蒸发的新技术制备SuxS薄膜,硫在衬底温度为160℃-200℃时与淀积在衬底上的铜直接发生反应,生成CuxS薄膜,实验发现,生成的CuxS薄与衬底温度有很大关系。160℃时生成的CuxS呈黄绿色,而在190℃左右生成的多晶状的CuxS薄膜,颜色为深绿色,通过XRD、SEM、TS等方法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离子束入射方向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IBED)在W18Cr4V高速钢表面沉积TiN薄膜.利用阳极极化曲线测试技术研究TiN薄膜在0.5mol/L H2SO4和3%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在0.5mol/LH2SO4溶液中,离子束入射角度为45°时的TiN薄膜的阳极极化曲线呈现自钝化,自腐蚀电位Ecorr由原始高速钢的-400 mV增至-71 mV,致钝电流密度ib和维钝电流密度ip分别比原始试样降低4个和2个数量级,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在3% NaCl溶液中,离子束入射角度分别为0°、30°沉积的TiN薄膜的阳极极化曲线均呈现自钝化-点蚀击穿过程,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自腐蚀电位和点蚀击穿电位升高,入射角度为45°时的TiN薄膜不发生点蚀破坏,自腐蚀电位Ecorr由原始高速钢的-600 mV增至-10 mV,具有高的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离子注入以及真空退火对氧化钛薄膜的结构和性能影响,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基体上沉积得到了金红石氧化钛薄膜,在此基础上注入磷离子,并进行真空退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剂量和能量的增加,使得氧化钛薄膜的晶体结构损伤程度加剧;真空退火后,未注入与离子注入的薄膜Ram an峰均出现红移和加宽现象,薄膜能带结构因氧缺位及低价钛而产生的变化,导致薄膜的方块电阻逐渐降低,电阻可降至100~200Ω/cm2.  相似文献   

6.
以CH4为放电气体,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ICP—PECVD)法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使用FTIR、AFM、台阶仪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并对薄膜的沉积过程进行了光谱诊断(OES).研究了射频功率和基底在放电腔体中的位置对薄膜表面粗糙度、沉积速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位置处薄膜粗糙度随着功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射频功率的升高,薄膜的硬度逐渐增大,沉积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薄膜硬度和沉积速率都随着与线圈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光谱诊断结果显示,随着功率的升高,Iβ/Iα和CH的强度呈增大趋势.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薄膜生长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在ITO玻璃上制备了CuPc 薄膜,并用分光光度计(U-3310)测试了四种不同厚度的CuPc薄膜的透射/吸收/反射率随波长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吸收规律.结果显示波段在340~370nm和570~720nm光吸收率基本上在90%左右,在480nm吸收率最低,大部分光都已透射.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进行了成分分析,对照能谱图可以看出样品中含有碳、氧、铜等元素,与酞菁铜薄膜元素组成成分相符.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在ITO玻璃上制备了CuPc薄膜,并用分光光度计(U-3310)测试了四种不同厚度的CuPc薄膜的透射/吸收/反射率随波长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吸收规律.结果显示波段在340~370 nm和570~720 nm光吸收率基本上在90%左右,在480 nm吸收率最低,大部分光都已透射.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进行了成分分析,对照能谱图可以看出样品中含有碳、氧、铜等元素,与酞菁铜薄膜元素组成成分相符.  相似文献   

9.
苯并三氮唑醇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型无硫磷苯并三氮唑醇衍生物(EBP),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它们作为加氢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是一类新型无硫磷环保型润滑油添加荆.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面分布,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钢球表面形成了一层含氮、氧膜,这层膜能提高基础油的摩擦性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直连式脉冲燃烧高温风洞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经济、有效地开展超燃室试验研究。设计制作了直连式脉冲燃烧高温风洞.该风洞采用燃烧氧氮混合气体和氢氮混合气体获得高焓气体。氧氮混合气体和氢氮混合气体分别采用路得维希管和稳压燃料供应装置供应.稳压燃料供应装置经过特别设计,以消除试验后残余氢气的安全隐患,并维持试验期间的供应压力基本恒定;采用专门的气动快速阀。以控制2种混合气体快速同步注入燃烧加热器.风洞运行结果表明,燃烧加热器可在总温1100—2200K。总压1.0—4.0MPa的范围内工作,能提供100—150ms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三乙醇胺(TEA)在化学水域沉积法工艺中的作用,本文以氯化铜, 硫脲, 氨水和三乙醇胺为原料, 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玻璃基底表面成功制备了硫化铜薄膜. 研究了三乙醇胺不同含量对薄膜的厚度、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并分析了反应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三乙醇胺在反应中起到络合剂的作用,随着三乙醇胺含量的增加, 反应诱导时间延长到23 min; 沉积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组成薄膜的颗粒粒径变大且薄膜增厚240 nm, 同时透射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用碱性缓冲溶液分散碳纳米管(CNTs),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构筑了聚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PDDA)/CNTs多层膜电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紫外-可见光谱法对PDDA/CNTs多层膜的组装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DDA/CNTs组装层数、支持电解质种类、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对溶出峰电流的影响。该多层膜修饰电极检测铅、铜离子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观察32例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及红细胞内锌、铜的动态变化。结果: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锌较术前显著升高,而铜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血浆锌、铜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浆锌停机后恢复近术前水平,停机8h又出现下降,血浆铜停机20h恢复近术前水平。红细胞内锌、铜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锌、铜变化与血液稀释、手术创伤、载体蛋白及应激因素有关。适量增高锌、铜浓度,有利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对高烧失量粉煤灰应用于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的条件进行研究,对试验用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加以分析,并进行确定石灰、粉煤灰的最佳比例试验、不同硫含量的二灰强度试验和二灰碎石强度试验以及含硫量5.7%的高烧失量粉煤灰二灰碎石强度增长规律试验,研究表明,高烧失量粉煤灰的二灰碎石的强度很低,但含适量硫的高烧失量粉煤灰具有优质粉煤灰的路用性能,可以满足规范对路面基层的要求.因此,高烧失量粉煤灰在加入一定量硫的情况下是能够应用于路面基层的.  相似文献   

15.
将直径0.26mm的铜包钢线集束装入铜管进行拉拔变形、800%淬火中间处理、拉拔变形,制成钢纤维增强铜基复合导线。钢纤维在铜基体中均匀连续分布,钢纤维由铁素体与马氏体双相组织组成,铜、钢界面呈锯齿状。铜体积比为57%、变形率为2.8时,复合导线拉伸强度达到1256MPa,相对电导率达到43.5%IACS,在大幅度降低铜含量的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燃油硫分对柴油机排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燃油中不同的硫质量分数在柴油机内的燃烧状况及对柴油机排气成分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利用化学发光法、定电位电解法、磁气风式法、Galvanic Cell Type法及过滤称重法分别测定了硫分质量分数为0、1.5、3.0和5.0时的NOx、SOx、COx、残碳颗粒(DS)及可溶性有机物质(SOF)的浓度及对着火延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燃油硫质量分数对柴油机燃烧状况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燃油硫质量分数的增加,燃油消耗量也随之增加,在硫质量分数3.5%范围内对燃油消耗量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处于平缓,并从而影响排烟温度。CO随硫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明显上升,但CO2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硫质量分数的增加,SOF生成量反而下降,而DS的生成量则随之上升;NOx含量随着燃油中硫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高含硫粉煤灰对二灰基层膨胀开裂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煤灰含硫量对路面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工程实例出发,分析探讨了高含硫量粉煤灰导致路面基层膨胀开裂、强度降低进而产生破坏的机理,并结合室内外实验予以验证.以期引起同行的注意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DLC),对薄膜在600℃以下的温度进行真空退火,保温3小时,用椭偏仪和红外分光光度计对退火前后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在400℃以下没有变化,400℃以上开始失氢,SP~2杂化结构开始增加,500℃以上薄膜的折射率上升,600℃时石墨化,红外吸收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