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就高速公路的交通控制与管理的总体结构进行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简单的概括了当前我国进行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对策、运营体系的现状以及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可实施交通流量和交通运行监视;对关键点进行气象检测;对关键路段实施交通适时控制;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高速公路高速、安全、经济地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持续高速的发展,对高速公路的运营也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高速公路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自身的特点,结合对卓越绩效的认识,从前瞻性设计、收费管理、应急管理、社会责任四方面贯彻高速公路项目运营的卓越理念,并从和谐、高效、创新等角度构建卓越质量的高速公路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电子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时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电子识别技术的高速公路门架数据结构,并研究了该数据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交通态势预测预警、交通监管等场景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系统要素短缺,在借鉴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系统上,构建基于我国国情的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系统。本研究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工程商品及建设过程有许多自身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制定和执行适宜的工程建设费用控制模式非常重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叶盛至中宁(以下简称叶中)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建设单位提出,经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总公司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形成“总量控制、变更增减、现场计量、单价支付”的工程建设费用控制模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FTMS)是高速公路管理的高技术工具。FTMS一般包括交通检测子系统,交通监视子系统和交通诱导子系统及控制中心几个部分。它通过实时采集交通信息,实时处理并发布相应的诱导信息,派出紧急救援车辆等来进行有效的交通管理。自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FTMS成功地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的许多高速公路上应用。加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可实施交通流量和交通运行监视;对关键点进行气象检测;对关键路段实施交通适时控制;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高速公路高速、安全、经济地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与规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运营中的高速公路养护是当前高速公路及其经营机构面对的重要问题。分析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提出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控制过程及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规范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造价管理。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和信息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论证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发展的对策措施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热泵沼液增温系统投资高、运行困难的缺陷,设计了一套太阳能-污水热泵沼液增温系统(solar and untreated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USSHPS).该系统设定3种系统运行模式,分别为全年中温增温模式、全年高温增温模式和夏季高温增温、冬季中温增温模式,并从系统运行能耗、环保性、经济性与产气量最大化角度对各增温模式进行理论计算,同时,构建太阳能-污水热泵沼液增温系统运行模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赋权.研究结果表明,全年中温增温模式、全年高温增温模式和夏季高温增温-冬季中温增温模式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293 0、0.327 5和0.379 5,夏季高温增温-冬季中温增温模式是三者中最优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滚装甩挂运输新船型可“直进直出”条件下的“边装边卸”作业模式,与传统船型“船艉 进出”条件下的“先卸后装”作业模式对比,建立滚装甩挂码头牵引车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并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规模算例下CPLEX与所设计遗传算法的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船型“先卸后装”作业模式,新船型“边装边卸”作业模式在运营成本方面可降低约15%;当装卸任务分布密集时,卸船任务靠近船艏运营成本越高,装卸任务分布稀疏时,卸船任务远离船艏运营成本越高;总体而言,“边装边卸”作业模式的运营成本低于“先卸后装”作业模式。研究结论可为“边装边卸”作业模式下的港口滚装甩 挂作业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及其适用条件,分析了当前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面临的新形势及直通优先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对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的主要思路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铁路客运站类别划分、铁路客流划分、旅客列车类别划分、客流集结规律、基于集结后的客流的旅客列车开行数量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大站规划与设计要体现方便换乘的功能、创新铁路企业客运组织理念、改变旅客出行行为,从而为采用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80486CPU的工作方式切换机理和寻址方式机制,指出了工作方式切换的要点和步骤,提出了保护方式下的DOS中断调用方法和在实方式下直接访问4GB内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和企业运营管理的需求,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在网络化运营模式下具备夜间行车条件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分析了等线、转线、一线维修一线行车和基于客流规律的周期性夜间行车组织方法的技术条件、组织特征、适用条件和与综合维修天窗的协调方法.在夜间高速列车运行距离长、综合维修天窗时间短时优先采用等线行车组织方法,综合维修天窗时间较长时优先采用转线组织方法,基于客流规律周期性地组织夜间列车运行和设置综合维修天窗既能满足维修作业需求,又能在夜间客流需求较大时为夜间高速列车运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管型航路内航空器运行效率,降低飞行延误和冲突,首先选取了定速、超越和自由3种典型自主运行模式,并分析了其特点;其后,建立了管型航路中航空器自主运行仿真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仿真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自主运行模式中关键变量的相关性;最后,以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高空航路为实例,建立了各衡量指标回归模型,并对3种模式典型指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自由模式中的吞吐量和总延误时间指标相对较好,但冲突率相对较高,冲突率最小值为0.036 1;超越模式中各项指标相对折衷,其航路资源的利用率不如自由模式,吞吐量约为自由模式的61.89%;定速模式中的航空器缺乏调整速度和间隔的调整能力,受航空器的初始间隔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终端区空中交通运行效率,研究平行跑道运行模式对终端区交通流特性的影响.根据终端区空域结构特点、跑道运行规则,建立了终端区进场动态排序策略、进离场协调策略和航空器跟驰行为模型;选取国内某终端区标准进离场程序SID-STAR和双平行跑道构型,基于NetLogo仿真平台实现了终端区交通流运行仿真,对比分析了独立运行、相关运行和隔离运行典型跑道运行模式下终端区交通流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独立运行模式下终端区交通流运行效率较高但流量波动性较大,隔离运行模式下运行效率最低但最稳定;独立运行模式下终端区交通流的拥堵消散最快且延误最小,相关运行模式次之,隔离运行模式下终端区交通流的拥堵消散最慢且延误最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市郊铁路服务长距离通勤客流的定位和客流到达分布不均的特征,提出在市郊铁路以公交化方式开行多种停站模式列车.将市郊客流按照到达分布的不同,分为均匀到达和非均匀到达两部分,使用混合分布刻画不同列车服务频率下的两类客流到站方式,并考虑停站多样化产生的企业附加成本,建立以乘客出行时间最少和企业运营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市郊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结合市郊客流特点,分析列车开行方案与乘客选择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给出在市郊列车多停站、公交化运营时的混合客流分配方法;以该方法为迭代基础,设计了遗传求解算法.算例分析表明,与均匀到达模式相比,本模型给出的开行方案可有效降低出行时间和开行成本,具有更好的开行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分析城市低密度开发区域的公交出行需求特征,提出与该类型区域客流出行特征相适应的公交运营模式,从而达到既满足客流出行需求又保证公交运营服务可持续的目的。最后,结合深圳市小型公交支线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快速客运网背景,将列车开行模式问题定位为列车运行区段与列车类别的协同优化确定问题.通过对列车开行模式类型的分析,提出以运输效用为核心的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模式确定方法.分析列车开行模式的适用条件,研究列车发车间隔、技术成本系数与旅客时间价值三类因素作用下列车开行模式选择的临界水平.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路网范围内两类列车开行模式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显示:列车通达运行范围以技术条件为界的开行模式方案换乘次数较少,平均直达里程较长,且列车无欠速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