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成 《驾驶园》2008,(6):86-91
两页白纸上,按满了鲜红的指印。河南省183名货车的车主,联名向媒体投诉。他们质疑:行驶证核载吨位为21吨的车,养路费征稽部门为何要按30吨征收养路费?而既然交了30吨的养路费拉30吨货,公安交警又为什么要按超载处罚?他们既不是"大吨小标"货车的生产者,也不是销售者,为什么要替"大吨小标""背黑锅"?  相似文献   

2.
公告制的施行,对规范车辆制造业起了立竿见影的作用.首先,明确了汽车参数在车辆申报、生产、销售(上牌)等方面的法律意义.一部车的技术参数就是这部车的法律.如果在生产中参数失控,超出限值,就是违法,不能销售;在车辆上牌检验环节,检验方式也是越来越科学.如在参数检查中,以前只重视尺寸参数,现在则是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并重.有些车管所已装备地秤对上牌车辆进行称重检验,这更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因为在上牌环节治理"大吨小标"主要是治理某些汽车厂"有预谋"的超载行为.一部车想"大吨小标"必然在车辆整备质量上有体现,如底盘大梁加强,挂车车厢加高,加长等.所以抓质量参数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公路及物流运输业的发展,特别是长途物流的迅速发展,重型载货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加上在"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初期,国家加大了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各地方的基础建设提速,重型载货汽车的供不应求导致了产品"鱼目混珠",如大量的重型载货汽车生产企业想方设法打政策的"擦边球",申报车型时大吨小标、小吨大标、高  相似文献   

4.
■"套标"是怎么回事 汽车出厂杜绝了"大吨小标"之后,汽车市场的"套标"现象仍然存在."套标"搅乱了机动车管理,更坑害了车主. "套标"是指套用其他车型技术标准为车辆上户口.它不同于"套牌","套牌"是用车人伪造他人车牌照或是多车使用一个牌照.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正本期专栏选登了2篇文章。轻型货车"大吨小标"问题一直是公安交管部门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监管,排查隐患整治工作的重点。南宁交警支队车管所陈子丽结合南宁实际做法和经验,介绍了通过车辆关键技术参数为"大吨小标"违规嫌疑车辆画像的具体方法,分享了通过用数据画像排查"大吨小标"违规嫌疑车辆,并根据画像结果对嫌疑车辆采取针对性的管控和查处措施的做法,有效降低了轻型货车"大吨小标"隐患增量,希望能为各地排查治理"大吨小标"违规车型提供一条可借鉴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轻型货车"大吨小标"问题一直是公安交管部门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监管,排查隐患整治工作的重点。笔者分享了南宁交警在货车注册登记环节,通过用数据画像排查"大吨小标"违规嫌疑车辆,并根据画像结果对嫌疑车辆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降低了轻型货车"大吨小标"隐患增量的实战做法,希望能为各地排查治理"大吨小标"违规车型提供一条可借鉴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2019年5月21日中央电视台曝光轻型货车"大吨小标"违规生产,2020年10月4日吉林松原市、2021年1月26日江西赣州市、2021年1月29日贵州毕节市分别发生涉及"大吨小标"轻型货车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暴露出轻型货车生产、销售、登记等环节存在管理漏洞。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严格规范机动车查验,谨防"大吨小标"问题车辆上路行驶,本文从"大吨小标"车辆危害、常见违规情形、规避违规操作等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重点查验项目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蓝牌轻卡"大吨小标"问题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严查"大吨小标"问题后轻卡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安全》2022,(1):63-67
加强车辆生产和登记管理 一、提高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要求 (一)为从产品源头有效消除轻型货车"大吨小标"、超载运输隐患,遏制小微型载客汽车非法改装行为,自 2022 年 1 月 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新申报《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蓝牌轻卡"大吨小标"治理政策频出,蓝牌轻卡上牌、年检,法规针对空车质量、轮胎负荷、发动机排量、货厢宽度等加以限制,越来越多的城配从业者把目光转向路权限制少、空间大、承载高的欧系封闭式厢车。图雅诺汽车深刻洞察市场,以合规、高效的产品精准定位城配运营场景,已然成为轻卡升级城配市场的更优之选。那么,欧系封闭式厢车有何独特魅力得以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杨春雷 《时代汽车》2022,(3):189-19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强,智能网联车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车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对于车联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深入,为了能够使车联网更好的普及,应该加强对智能网联车辆交通信息技术和信号控制的研究.本文基于目前车联网发展现状对智能网联车辆信息处理技术和信号控制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动网格技术对双道超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双道超车过程中,3辆车周围均出现强烈的压强和空气流速变化,当主超车在两车之间时,流场变化更为复杂。随着车辆相对位置的变化,3辆车周围的涡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涡的变化消耗流场中的能量,使车身受力发生变化。行驶过程中,3辆车的侧向力、风压中心位置和横摆力矩均发生明显变化。绝对速度增加,主超车与被超车的最大侧向力均呈线性增长,给车辆行驶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可靠性、安全性的提高,电子电气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其中,电器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得汽车上电路数量及用电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对于整车的线束布置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化。文章以商用车整车线束布置为核心,明确整车线束三维布置设计原则,提出整车线束布置方式,分析整车线束布置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整车线束布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增程式电动汽车作为串联混动的一种,发动机在该车辆上不直接驱动车辆,仅驱动发电机发电为车辆提供电能,相对于传统车及其他混动车型发动机,其工作点及车辆控制策略都更为简单,凭借这一特点,增程式电动汽车在新能源的舞台占据一席之地。文章列举了中国市场出现的几款典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并对其工作模式、性能参数及市场表现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对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沈俊  于良耀  宋健  陈炯 《汽车技术》2006,(3):5-7,43
ABS是改善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装置,在各种类型的车辆上都有应用。越野车结构和运行工况较一般车辆复杂。提出了越野车ABS匹配与普通车辆的不同点,针对某越野车自主开发了液压三通道ABS。详细介绍了该越野车的ABS匹配过程,包括硬件设计、软件控制策略和调试方法,以及实车匹配试验等。  相似文献   

16.
在体验经济时代(在消费过程中追求顾客满意、注重自我体验),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兴产业,不断受到人们的追捧,其内饰比外观更为重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内饰中,许多零部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互动性,这也是用户了解新能源汽车内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下,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单纯地将智能技术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其内饰造型、人机交互和使用体验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人机工程学是新能源汽车内饰设计的出发点,掌握用户形象认知是新能源汽车内饰设计的关键。因此,本文从用户的认知角度来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内饰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车联网以及智能驾驶概念的提出及实施,车辆的总线数据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通用汽车广泛采用设置车辆网关模块以及防火墙用以隔绝汽车内部总线数据与外界的直接联系以保证车辆安全性,但是在车辆的开发测试阶段,无法直接获取总线数据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造成了很大障碍;本文基于通用某新能源车型在开发测试阶段总线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对各种获取总线数据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提出了使用跳线人造工程接口的方法获取车辆的总线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缓解地球资源的日益紧张,全球各国各行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而新能源汽车正式汽车制造领域为了应对社会资源续存问题所开发出的新型出行工具。但因为新能源汽车从诞生至今还只经历了较为短暂的一段时间,因此其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维修等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精进。本篇文章以现代化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为研究核心,简单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及其主要分类,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使用中的常见故障,阐述了其相关维修技术,并就控制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质量进行了相关策略的探讨,期望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越来越完善,进而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春燕  王钧利 《公路》2005,(7):199-202
选取了西安地区平坦且周围环境开阔的几条高速公路,通过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不同车辆(大卡车和大客车、中卡车和中客车、小型车)的源强噪声、速度进行测试,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上不同车型源强噪声及速度遵循正态分布。得出其所产生的源强噪声、速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分布区间;与经验方法所得数值比较,实际上大型车和中型车速度普遍提高而源强噪声下降,但小型车速度提高,源强噪声增大。说明路况等级提高,新车增多、车辆性能改善,高速公路上车辆的源强噪声、速度也在发生变化。将以上研究结果应用于交通噪声预测及其研究中,能更切合实际,更科学地进行环境评估和治理。  相似文献   

20.
周君  包旭  高焱  李耘  姜晴 《交通信息与安全》2021,39(2):95-100,108
车辆检测技术的主要难点是在于解决车辆之间的遮挡,以及由于光照变化引起的车辆与其阴影之间的遮挡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检测的精度。针对这个问题,在原ST-MRF方法上研究了基于模式识别与ST-MRF相结合的车辆检测方法。模式识别技术分割相互遮挡的2辆车之间的边界,并识别相互遮挡车辆的边缘间隙以及边界信息,模式识别结果反馈给ST-MRF算法,算法对相互遮挡车辆重新分配标号,优化处理并融合不完整的分割部分,确定单个车辆信息。路段车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检测区域行驶的325辆车,用原始ST-MRF算法跟踪统计到的车辆数为258辆,成功率为79%,采用模式识别技术与ST-MRF相结合算法统计到车辆315辆,成功率为97%;交叉口车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公交车与小汽车相互遮挡的交叉口场景下,能较准确地得到车辆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