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卡车热管理系统设计中往往将冷凝器布置在轻卡一侧,如今随着散热器性能的换热性能的提高,可以将冷凝器集成在散热器前方,以求降低整车成本与紧凑前舱布置,为优化采用集成冷凝器方案后的冷却模块散热性能,本文采用STAR CCM+软件对某款卡车前舱进行模拟计算,获取了不同前置冷凝器布置位置下的前舱中的速度场与温度场,在此基础上利用场协同理论对其换热效果进行了分析,确定将冷凝器布置在散热器中部为最优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重点介绍了前舱引流板对温度场改善的分析过程。针对某项目设计过程中,前舱温度场不达标的情况,提出增加前舱引流板的建议,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析对比,增加前舱引流板后,前舱的流场及各主要零部件的温度情况改善明显,使进入前舱的气流利用率最大化,解决了整车开发过程中,前舱温度场难以达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金锐  陈平  房长江 《天津汽车》2011,(1):26-28,62
CAE分析技术能及时发现汽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开发成本。文章利用CAE技术对氢燃料电池世博车前舱骨架结构进行了静动态性能分析,包括前舱骨架的模态、强度及刚度的仿真分析。从而对前舱骨架制动和转弯等工况下的强度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某些前舱骨架局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符合要求的改进设计方案,改善了整车的应力分布,对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梁亮 《上海汽车》2012,(10):47-51
在汽车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地设计前舱外型面与前舱零件间的间隙,即前舱吸能空间,以满足行人头部保护的要求.文章以某车型为例,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对满足行人头部保护要求的前舱吸能空间进行估算,并建立了详细的行人头部碰撞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估算得到的前舱吸能空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对电动汽车前舱高压零部件布置过程中涉及的高压安全、碰撞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布置技术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变速器在整车布置匹配过程中涉及的布置位置、结构匹配、空间和装配工艺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变速器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NVH、操纵等性能的匹配方法,整车各项性能达成开发目标的同时,保证了最大通用化率和最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纯电动前置前驱轿车机舱典型布置方案,采用部件集成方法来降低整车成本、优化机舱布置空间,对于电驱动总成、高压部件、电动压缩机、电动水泵等关键部件的布置进行分析说明。合理、整洁、美观、方便装配维修的机舱布置方案,能降低整车开本、提升整车可靠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公司某纯电平台开发实践,梳理了全新纯电平台开发的必要输入、平台拓展策略以及需要重点考量的要素。通过布置方案对比得出了选型建议,结果表明:A型臂前置式麦弗逊悬架相对A型臂后置式麦弗逊悬架,可以获得更大的电池包布置空间;轴前电机布置+转向器前置的布置方案L113相对更小,可以改善乘员舱空间利用率;后电机采用轴后电机布置可以有效改善三排人体的脚步空间;空调箱相对传统横置空调,分体式空调箱和纵置空调箱有利于女王副驾的布置,但对前舱高压器件的布置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主动式罩盖的开发对行人保护头碰非常重要,发动机前舱的零件布置与发动机罩盖间的距离是保护行人头部的关键空间.在行人头部撞击到汽车后,主动式罩盖的后端会弹起并起到增大保护空间的作用.针对带有主动式罩盖车型的开发设计,早期对前保蒙皮进行设计,中期进行CAE的仿真分析,后期采用物理试验进行验证都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带有主动...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动力总成布置方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行分析,结合整车布置空间和产品的动力性、经济性需求,通过对整车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0~80km/h加速时间三种工况下的需求功率进行计算,并根据纯电行驶里程需求,对主要动力总成进行选型,完成电动机、增程器和动力电池匹配,得到满足整车需求的动力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整车总布置设计与操纵稳定性不足转向特性的参数分析,建立总布置设计参数与整车操稳不足转向特性关联的理论模型,把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与静态储备系数,即汽车的轴距、前、后轮的侧偏刚度及整车的质量分布(整车布置)等固有特性关联起来,提供一种总布置设计的有效措施和方法,确保整车操纵稳定性处于良好性能区间的最佳点,从而为与此抵触的性能指标留出设计平衡空间,最终达到整车性能全面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研究了前端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角度对于前舱冷却气流进气量的影响。主动进气格栅可以有效地降低整车风阻,但其对于前端开口面积的阻挡,会使前舱冷却气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数值仿真法在造型固定的情况下,改变主动进气格栅叶片的角度,研究冷却气流进风量的变化和叶片角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调整叶片角度,可以在相同的格栅开口下,获得更多的进气量。对比了不同角度下前舱流场的不同,分析了前舱进气流量增加的原因,为主动进气格栅的设计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如何减小电动汽车高压电池在体积和重量方面对整车的影响是整车布置的重要课题。对高压电池在整车布置中遇到的人机、结构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布置技术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驱动机构作为电动尾门的关键零件,直接影响了尾门系统在整车上的性能表现。文章主要介绍了3种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方式,并对比研究了不同驱动机构对整车布置空间、感知外观、操作性能以及噪声表现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行车制动系统是整车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动液加注作为制动系统装配的最后一道工序,始终是总装车间的一项关键工艺。混动汽车由于其同时保留内燃机系统及电动系统,前舱产品布置复杂拥挤,往往给制动液加注通讯设备的设计开发造成不小的难度。文章归纳总结目前总装制动液加注常用几种的通讯方式,通过对比,提出了一种较经济,针对混动汽车的制动液加注通讯设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艺红 《天津汽车》2012,(10):31-33
为保证整车具有更好更快的制动性能,将制动系统的管路布置由三通道改为四通道,在现有制动系统DBC7.4ABS模块的基础上附带PBA功能,增加制动辅助(BAS)装置。通过对相应的零部件进行设计变更,对整车制动系统重新进行标定,并针对整车的技术条件进行了常温和冬季性能试验,确保整车制动性能满足欧盟法规要求,并顺利通过了E-mark认证。此制动系统的开发设计无须额外增加传感器,不会增加太多的生产成本,也不会增加整车的质量及安装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车设计初期阶段,总布置设计需要对整车关键尺寸和关键零部件结构设计提出约束条件,以控制整车性能指标。碰撞作为整车关键性能指标,对总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文章阐述了总布置设计中,对整车、车身及关键零部件的控制策略,以确保整车在碰撞时可以按照设计过程碰撞,达到相应碰撞得分。表明总布置设计对整车碰撞控制策略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强 《上海汽车》2013,(4):20-24
分析了现行整车强制性法规中总布置相关的内容,研究了整车人机工程设计要求。基于Catia数模参数化模块方法以及模型关联参数化理论,提出了一整套以整车总布置参数为基础的整车总布置法规参数化模型和整车人机工程参数化模型。并以其智能化的自动更新、准确高效的校核检查,为整车总布置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检查工具。确保了整车总布置校核的准确性,提高了整车总布置校核的时效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车开发质量,缩短了整车开发周期,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9.
李军 《汽车电器》2009,(8):5-7,10
电气系统的合理布置是整车电子、电气系统构架成功实施的前提,本文对整车电器布置工作从模块及其安装、造型电子布置和线束布置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根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工作特性,在Adams/View中建立考虑悬置刚度非线性的仿真模型,根据极限工况要求对其进行加载,输出质心在稳态下的运动位移,编写动力总成运动文件,并根据此文件在Catia/DMU模块中生成运动包络体。通过整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得到的动力总成运动包络体可为整车前舱的集成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