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华之星"动力车用JD128异步牵引电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培庆 《机车电传动》2003,(5):67-70,74
介绍“中华之星”高速列车异步牵引电动机的性能、基本参数、结构特点。将“中华之星”、“奥星”、“蓝箭”电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着重阐述了轴承与润滑系统研究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华之星"高速列车控制与网络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控制与网络系统的构成,阐述了网络控制平台的技术特点及高速列车控制的主要功能、故障诊断及显示。试验及现场运用表明,该套车载计算机分布式控翻系统性能优良,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钢质拖车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阐述了拖车各部件结构及设计特征。实践表明,钢质车体可以满足高速列车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友梅  杨颖 《中国铁路》2003,(12):35-36
简要介绍了最新研制的“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特点,并对其今后的运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华之星"高速列车信息显示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颖  李蔚 《机车电传动》2005,(4):38-40,66
针对“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的控制与网络系统结构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开发了以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net为核心的智能显示单元(IDU).具有全新的数据交换方式和显示方式,还介绍了机车显示系统设计及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使之更稳定高速地运行。  相似文献   

6.
探讨高速列车设计中所应当考虑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介绍了我国目前高速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研究进展:数值计算、N,N试验、动模型试验、在线实车试验;对多种不同头形的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列车空气阻力、列车表面压力分布、气动升力、横向气动力、列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应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以提高运营安全性、可靠性及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牛得田  单巍 《机车电传动》2003,(5):91-93,99
分析了高速列车车体结构轻量化的必要性及所采取的措施,对比了国外几种典型的车体铝合金结构,介绍了“中华之星”动车组铝质拖车的车体铝合金结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速列车司机室空调进排风口空气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高速列车司机室空调机组冷凝风机设计提供依据,文章对“中华之星”号高速列车动力车司机室空调机组进、排风口位置空气压力进行了实车测量,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列车运行速度增加,进、排风口压差减小,且动力车作为尾车时进、排风口压差减小程度大于作为头车时的减小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客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和车体结构强度的计算提供依据,对“中华之星”号高速列车客车车厢内部空气压力随车速的变化进行了实车测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增加,车厢内部压力下降(负压增加),且压力系数的绝对值也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高速列车辅助供电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TGV、ICE、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特点,较详细介绍了“中华之星”辅助供电系统的情况,并对TGV、IEC列车辅助供电系统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隧道壁面气动荷载是隧道结构破坏的主要诱因之一,了解并掌握其特征对高速铁路隧道结构设计与安全营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通过论述高速铁路隧道壁面气动荷载特征与现场实车测试、动模型试验以及数值仿真模拟三种研究手段的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归纳得出:(1)列车驶入隧道前,壁面气动荷载峰值小、持续时间短;列车...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列车头车外形结构优化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新一代高速列车为CRH380A,最高运营时速为350 km/h。现以500 km/h的高速列车为研究背景,对CRH380A高速列车头车外形结构进行优化,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的8 m×6 m风洞中对四种不同优化方案的高速列车头车的气动特性及其对有限编组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侧偏角为0°时,在35~70 m/s的试验风速范围内,风速的变化对头型NEW-A的气动特性的影响很小;当侧偏角不变时,模型NEW-A的头车、中间车和尾车气动阻力最小,4种头型当中NEW-A头型的空气动力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将引起剧烈的压力波动,造成司乘人员耳感舒适性、车体及其零部件、隧道衬砌及辅助设施的气动疲劳寿命问题,有必要对磁浮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压力波效应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对单列车通过隧道时车体压力载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初步揭示隧道长度、列车速度、阻塞比对车外压力波的影响规律;得出时速500~600 km/h速度下基于最大正负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论证了列车通过隧道产生的压力波幅值与列车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适用范围,总结了压力最值与速度的拟合关系式。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车体设计选用气动载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将空气流场视为黏性、可压缩的非定常流,对高速列车和跨线桥梁模型进行适当简化,以沪昆线上某(112+80+32)m预应力混凝土独塔斜拉桥为例,基于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滑移网格法建立高速列车和跨线斜拉桥流场计算模型。分析了列车以350km/h速度从斜交跨线斜拉桥下穿过时,桥梁底面压强分布情况。通过积分换算出列车气动效应对桥梁产生升力、阻力和扭矩时程。将该气动力时程施加至斜拉桥空间动力模型,研究运营阶段斜拉桥动力响应。研究表明,高速列车尾流对斜拉桥的气动力作用大于列车头,列车正上方梁体所受气动力最大;列车风对运营阶段斜拉桥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若跨线桥为质量惯性较小的钢桥,列车气动力对其影响仍需进行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