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通过多组次室内粉煤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影响粉煤灰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得出粉煤灰土强度与掺入比、龄期、含水量的关系以及粉煤灰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变形模量、压缩模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水泥土抗压、抗剪强度参数之间关系,配制不同水泥配比的水泥土试样,对不同龄期下的各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快剪试验,得到水泥土的抗压、抗剪强度参数,并分析强度参数随水泥配比变化规律,确定16%水泥掺量、0.50水灰比为依托工程的水泥配比,建立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黏聚力、变形模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泥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都会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呈线性关系;掺入水泥的软弱土,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都明显提高;淤泥质土和淤泥土层的水泥土变形模量小于规范推荐值。  相似文献   

3.
以缅甸某工程试验区项目为依托,通过对该试验区软弱地基土进行土工试验,得出该试验区软弱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通过对地基经过水泥土搅拌加固处理后的水泥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及直接剪切试验,得出相应的强度指标,并统计分析了地基土与水泥土的这些指标。  相似文献   

4.
模袋固化土室内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模袋固化土强度增长规律,通过对现场原状土的物理分析及模袋固化土的室内配比试验,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和掺入比,并建立了贯入阻力、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为利用模袋固化土作为堤心来替代砂石料等常规材料修建海上围埝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确定模袋固化土充填围埝的可行性,并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经济合理的配合比.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模袋固化土施工,可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使资源配置合理化,同时也达到环保的效果,降低废料污染.  相似文献   

5.
以泰州市东风路南段的低液限粉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消石灰、水泥及消石灰和水泥对粉土进行改良,并对改良后的粉土进行室内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消石灰、水泥及消石灰和水泥改良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有大幅度提高;改良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养护龄期增长逐渐增大,但在14~28 d之间的增长速率较大,28 d之后的增长速率较小;改良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压实度的增加明显提高;消石灰和水泥联合改良粉土抵抗变形的能力显著提高;3%消石灰+5%水泥联合改良粉土不仅能够满足路基填料的设计要求,且比较经济,是较佳改良方案。试验结果具有参考价值,实际工程中可以依据强度要求确定不同的石灰+水泥掺量。  相似文献   

6.
王艳芳  江涛  张磊  夏炎 《水运工程》2022,(11):215-221
为提高航道岸坡膨胀土的水稳性及干湿条件下的抗裂隙能力,选用浓缩型MB-148 CA型土壤稳定剂对膨胀土进行土性改良。开展土的水稳性、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扫描电镜试验,从宏、细、微观多角度研究MB-148 CA型土壤稳定剂的改良效果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改良后土体水稳性较好,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优于素膨胀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土体强度衰减速率及裂隙扩展速率得到有效抑制。2)土壤稳定剂改良膨胀土的稀释浓度不应低于为1:300(体积比)。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上海地区软土的特点,采用单掺高炉矿渣微粉、掺入高炉矿渣微粉辅以石灰作为碱性激发剂和单掺水泥,对上海地区软土进行固化处理,通过三轴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镜(SEM)微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掺GGBS固化土的最优掺入量为16%。单掺GGBS固化土粘聚力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增长而提高。碱性环境下的GGBS-Lime固化土固化效果优于单掺GGBS固化土,GGBS:Lime最优配比是3:1。GGBS-Lime固化土粘聚力随龄期的增长而迅速提高,但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相同掺量的GGBS-Lime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于单掺水泥的固化土。SEM试验结果表明:GGBS掺入量越高,养护龄期越长,孔隙填充作用越明显,固化土的孔隙越少、越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航式民船,距离陆域50 km的江海交汇处进行水上十字板剪切试验,并寻求软粘土十字板抗剪强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钢渣固化疏浚土水化速率慢、早期强度低的问题,将水泥与钢渣复合,以提高固化土早期强度。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研究了含水率对水泥-钢渣复合固化疏浚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水泥-钢渣复合固化机理。研究发现:复合固化土强度随疏浚土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1.25倍液限固化土性能更接近1.5倍液限固化土性质。以疏浚土强度100 kPa为标准,试验研究了满足该强度标准的不同含水率水泥-钢渣复合配合比,对水泥-钢渣复合固化剂的实际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微观分析表明,水泥钢渣复合作用机理主要是水泥水化和钢渣火山灰反应产生的水化硅酸钙和斜方钙沸石,能填充孔隙、黏结土颗粒、增强土骨架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25省道南延工程路基施工中处治土的问题进行分析,选用水泥稳定土处治方法,考虑水泥稳定土延迟时间进行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压实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泥、矿渣、生石灰和沸石对Pb/Cd复合污染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探讨重金属Pb2+/Cd2+浓度对污染河道底泥的强度特性和变形特性影响规律,分析Pb/Cd复合污染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关系、E50及pH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底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提高,且与未污染的固化底泥强度相比,污染固化底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存在临界值,临界值的大小与龄期和Pb2+/Cd2+浓度有关;固化底泥的破坏应变主要分布在1%~2%之间,破坏特征与Pb2+浓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合污染底泥在实际工程的处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低掺量水泥固化土的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模袋固化土围埝所用的堤心材料,对低掺量水泥固化土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主要同搅拌用土的土性、含水率、固化剂的掺量、固化土搅拌的均匀程度有关,同养护条件、固化剂的掺入形式和搅拌用水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滨海相软黏土的工程特性,现取渤海近海口处的软黏土按照规范进行了无侧限抗压的有关试验,研究密度、含水率给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造成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沧州软土的强度与含水率和密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针对其明显的相关性,建立土壤强度与含水率、密度之间的相关公式,以此可以更好的研究和预测该区域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HAS高强耐水土壤固化剂(HAS固化剂)室内固化长江航道削坡土的试验,以及将成型固化土泡水及放置于户外自然环境的试验,分析了不同的固化剂、石屑和土样的配比设计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得到了HAS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实现长江航道削坡土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依托实际工程,分析固化土试块室内与现场原位试验结果发现:固化后的淤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龄期增长而增加;各养护条件下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固化剂掺量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施工现场气候、水文条件与搅拌后固化土的均匀性会对固化土强度产生影响;对淤泥固化技术在景观生态海岸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在景观生态海岸工程中应用淤泥固化技术的设计流程及检测标准,并提出淤泥固化技术在景观生态海岸工程中的三种应用方式,即“复合地基处理”“固化土基床材料”以及“固化土回填料”。  相似文献   

16.
疏浚淤泥废弃泡沫塑料轻质土的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殿光  朱晨  姬凤玲 《水道港口》2005,26(4):237-240
为了处理我国港口航道工程的维护和建设中产生的大量疏浚淤泥,以疏浚淤泥为原料土,添加水泥及废弃泡沫塑料,开发出了具有较高技术经济效益的新型土工材料—疏浚淤泥废弃泡沫塑料轻质土。对某一特定配方的试样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各向等压压缩试验及三轴试验,并对疏浚淤泥废弃泡沫塑料轻质土的压缩、剪切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结合温州市苍南县海塘安澜工程(南片海塘)弃土的资源化利用工程,对海塘施工工程产生的淤泥土掺入三澳核电建设工程产生的粗颗粒弃土和P.O42.5级水泥与M32.5水泥进行复合改良,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验淤泥土在复合改良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水泥与粗颗粒弃土复合改良淤泥土强度的效果明显,采用P.O42.5级水泥复合改良时,粗颗粒对强度的影响较小,且UCS值随着粗颗粒掺量的减小而减小;采用M32.5级水泥复合改良时,粗颗粒掺量对UCS值的影响效果显著,两种水泥复合改良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值的配比均为掺40%粗颗粒和15%水泥固化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所处场地土层不单一,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土质下的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增长固化机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的桩身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数据,分析了各类土段搅拌桩桩身强度变化特征,来说明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的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9.
姚汾  吴相豪 《水运工程》2012,(6):155-159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系统研究石灰、粉煤灰以及水泥单掺、双掺、三掺对粉质砂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掺水泥加固粉质砂土的效果优于单掺石灰的加固效果;双掺石灰、粉煤灰加固粉质砂土的效果优于双掺水泥、粉煤灰和双掺水泥、石灰的加固效果,双掺石灰和粉煤灰加固粉质砂土的最佳配比为石灰掺量大于6%,且粉煤灰掺量为石灰掺量的3倍;石灰、粉煤灰和水泥混掺加固粉质砂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双掺的强度接近。  相似文献   

20.
依托连云港徐圩港区二港池多用途泊位转运区软基处理工程,开展海相软土固化、干湿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水泥混掺石灰、粉煤灰和石膏固化土的固化特性和强度劣化机理。结果表明:水泥和石灰混掺的固化效果、干湿循环耐久性最优,水泥和粉煤灰次之,水泥和石膏最差;水泥+石灰固化土28 d龄期强度分别为水泥+粉煤灰、水泥+石膏固化土强度的2.3~2.9倍、4.7~7.8倍;经历1次和5次干湿循环后,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10.0%~51.7%和28.8%~69.9%,表明第1次干湿循环对固化土强度影响最为显著;5次冻融循环后,固化土动弹性模量降幅为56.3%~60.3%,质量损失率为10.9%~14.0%;干湿、冻融循环后,固化土微观结构遭到破坏、土体孔隙增加是其强度降低甚至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