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三峡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是解决三峡—葛洲坝枢纽船舶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从实施货物翻坝转运、优化船闸设施和水库调度等方面模拟计算施工期葛洲坝船闸货运通过量,探讨缓解施工期船舶过闸压力的可行性通航保障方案。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翻坝转运能降低约5.2%的船舶过闸需求;通过优化设置葛洲坝一号闸上游靠船设施和优化枯水期及洪水期三峡库区下泄流量,能够增加三峡—葛洲坝枢纽约5%的货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建设问题,基于通过能力分析、运量预测、过闸规划船型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和排队论方法分别对枢纽上下游待闸锚地所需泊位数进行分析测算,同时研究分析两坝间待闸锚地容量需求。三峡坝上、葛洲坝坝下锚地需满足96艘船舶待闸,两坝间上下行待闸锚地均需满足28艘船舶待闸。结合三峡枢纽河段锚地设置现状、未来通航交通组织需求,研究提出了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方案,旨在为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提供方案参考,更好满足船舶待闸需求,发挥枢纽航运效益。  相似文献   

3.
分析船闸运行工作原理及船闸通过能力的主要指标,测算单级船闸在不同运行模式和船舶过闸组织方式下的通过能力,结合运行实际,探讨单级船闸与连续多级船闸在单向运行时通过能力最大的实现方法,为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枢纽航运扩能工程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有关设计单位和科研院校组织开展了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和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的前期研究,本文对三峡升船机建设运行及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船闸通过能力的计算是合理确定其平面尺度方案的前提。文章基于系统仿真理论构建单级单线船闸仿真模型,模拟船舶进出闸及船闸运行的全过程,计算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工程在闸室平面尺度为280 m×40 m和400 m×40 m、多组过闸船型比例、单向或双向运行方式下的通过能力。主要结论如下:当船宽大于16.3 m的大型船占比分别为50%、60%和60%以上时,船闸通过能力随着22 m宽船舶占比增加而分别呈现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减小的趋势;在相同运行方式和船型比例方案下,闸室平面尺度400 m×40 m方案的通过能力为280 m×40 m方案的1.24~1.32倍;在相同闸室尺度和船型比例方案下,双向运行时的通过能力是单向运行的1.32~1.43倍;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工程能够匹配三峡新通道工程。研究成果为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工程平面尺度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从中国海事局获悉,现在通过三峡船闸的货运量,已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三峡船闸已经处于饱和运行状态。目前,国务院三峡办已经开始牵头组织开展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和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前期研究工作。据预计,2014年三峡船闸的货运量将达到1.1亿t左右。这个数据说明,长江航运发  相似文献   

7.
朱旺峰 《水运工程》2022,(3):101-105
针对枯水期葛洲坝三江吃水受限问题,提出了兼顾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的葛洲坝三江下引航道扩挖思路及建设方案。综合考虑新通道设计代表船型及三江引航道交通流,分析计算三江引航道尺度需求,研究三江下引航道挖深后对葛洲坝枢纽通过能力的提升程度以及对航运效益影响。工程实施后,葛洲坝枢纽年通过量大约可提高669.8万t,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35亿元/a。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上游库区航道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量快速增多,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峡通航成为制约长江航运进一步发展的节点。从船闸快速检修技术、船闸运行组织、升船机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技术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开创三峡通航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掌握枢纽运输需求及船舶过闸需求变化情况,本文分析了2017-2021年度三峡枢纽及葛洲坝枢纽客货运输情况及船舶过闸情况,并结合当前管理态势分析当前三峡枢纽货物运输、船舶过闸及通航调度管理需求。为今后三峡通航调度管理模式优化研究,缓解船舶待闸压力,保障长江沿线货物运输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能否通过综合运输解决三峡船闸"肠梗阻"的问题,在梳理长江上游综合运输格局和过闸各货类运输需求、流量流向基础上,聚焦通过综合运输通道解决三峡船闸运输需求的可行性,进一步论证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三峡及葛洲坝船闸目前采用单向同步进出闸运行方式,该方式在正常通航条件下、大风大雾通航条件下的通航调度和船闸运行对船闸上、下游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船舶单向进出闸条件下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建议方案和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两者之间的匹配和适应程度,提高船闸运行闸次和通过能力,以及三峡新通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长江经济不断发展,过闸船舶积压待闸现象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充分利用三峡船闸闸室面积,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长宽比船型"成组过闸测试。本文通过对大长宽比船型通过三峡船闸时的移泊时间、出闸时间、闸次间隔时间以及过闸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其对通航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峡船闸通航在即.三峡枢纽五级船闸是世界上水头最高、规模最大、运行工况最复杂的现代化多级船闸.然而,系统构成愈复杂,船舶过闸安全不确定因素愈多,过闸安全愈显得重要.本文根据葛洲坝船闸船舶过闸安全的经验教训,对三峡船闸过闸安全问题提出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近几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能力现状及变化特征,以及近年来已采取的三峡枢纽挖潜措施,从三峡枢纽挖潜扩能的可行性出发,提出了船舶积压常态化下的通航建筑物挖潜扩能主要方向,以提升三峡枢纽航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任静 《中国水运》2014,(9):102-103
三峡过闸运输货物中90%以上来自于川渝地区,川渝地区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沿江产业布局的优化将直接影响到三峡船闸运输需求规模和货物结构变化。今后,新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川渝地区水运需求的持续增长,对三峡船闸的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文中从腹地产业结构升级、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的发展入手,研究其对三峡过闸运输需求变化趋势的影响,为三峡新通道建设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8月1日起,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为期近2个月的时间里,为切实加强奥运安保工作,做好过闸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确保三峡、葛州坝等重点部位的安全,对所有拟通过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的船舶在办理离港船舶签证手续前,进行了开航前检查。直昌、三峡海事局采取特别措施,对所有过闸船舶实施了过闸前安全检查。在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之际,作为过闸前现场检查专班成员,  相似文献   

17.
三峡枢纽区域货运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长江上游货运量的扩大,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已逐步显现.在分析三峡枢纽区域货物运输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引入闽值的概念,通过三峡船闸优化调度,合理进行过闸船舶运输组织,以提高三峡枢纽区域通过能力,同时提出采用水陆联运的组织方式实施货物分流,以缓解船舶的待闸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15日至2007年4月底,三峡船闸实施完建施工,实行单线通航;葛洲坝二号船闸于2007年3月1日至4月19日进行为期50天的计划性大修,葛洲坝只有一号船闸和三号船闸通航。在三峡船闸与葛洲坝二号船闸交织施工期间,两坝船闸通过能力均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为有效应对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现状,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三峡枢纽河段的船舶航路、气象水文条件、三峡大坝船闸过闸流量、过三峡船闸的船舶吨位分析等因素进行浅析并形成初步优化后配布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三峡升船机(以下简称升船机)、葛洲坝三号船闸(以下简称三号闸)基本概况、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别对升船机发挥三峡枢纽快速通道作用的预期和三号船闸现有通航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只有三号船闸与升船机匹配运行才能充分发挥三峡葛洲坝枢纽快速通道作用相关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