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动船舶在河湖中行驶,经常会产生水草缠住螺旋桨的现象,影响船舶正常行驶。目前洪湖地区小型机动船采用一种防草缠绕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该装置主要由刀片、刀架和护罩组成(如图),刀架焊接在船体上,刀片与刀架用螺栓联接,护罩套至桨毂上,与叶根距离3~5毫米;与桨毂间隙3毫米;刀片与桨叶导边间隙2~3毫米为宜。螺旋桨一般为锻钢焊制,桨叶切面为  相似文献   

2.
羊慧  吴静萍 《船舶》2015,(3):35-41
船用桨后固定组合叶轮是一种新型螺旋桨节能装置。为了解其节能机理并验证节能效果,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选用B4-65螺旋桨进行敞水数值模拟,验证计算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然后重点对螺旋桨在加装桨后固定组合叶轮后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桨后固定组合叶轮能够较好地削弱螺旋桨后方的梢涡与毂涡,回收尾流能量。而且该节能装置能与螺旋桨产生有利干扰,增加桨叶上的推力。在低进速区(J0.4)时,该节能装置能达到2%以上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开展大厚度船用复合材料螺旋桨桨叶设计与成型工艺的研究,结合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经验,以桨叶几何型值的确定作为设计和研究切入点,对船用复合材料螺旋桨桨叶进行原材料选择以及复合材料桨叶的结构与铺层设计等工作,得到了满足强度要求的桨叶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1种大厚度复合材料螺旋桨桨叶的制备方案,为大直径和大厚度船用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成型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型船舶螺旋桨质量大和静平衡检测难度大等问题开展技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检测装置.采用力矩平衡原理对该检测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型螺旋桨不平衡量检测算法,并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软件计算出不平衡质量.同时,提出磨削分解算法,通过该算法能快速计算出待磨削桨叶的打磨量,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为船舶螺旋桨和大型盘状转子类构件的静平衡检测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船艇》1990,(6)
据报道,英国一工程师花了10年时间开发成功一种船用自动调距螺旋桨。该型螺旋桨在船舶前进或后退的情况下,均能自动选择最佳螺距,其桨叶安装在螺旋桨轴上。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6,(1)
荷兰格罗宁根螺旋桨技术公司推出带翼船用螺旋桨——端板式螺旋桨。 端板式螺旋桨与普通船用螺旋桨相比,像桨叶划水。端板可以保证螺旋桨桨叶端产生的涡流呈最佳分布,减小水冲力产生的损失。端板还能减少气蚀影响和引起螺旋桨腐蚀的气泡形成,端板还可减少对桨叶顶端的气蚀。  相似文献   

7.
高广卿 《船艇》2006,(7):40-43
早在19世纪以前,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就已被开发应用于船只的推进系统中,包括明轮在内——其应用起源于水轮,随后便得到广泛普及——以及螺旋桨。推进装置的发源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为了保证每一马力的动力都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最大推力,为一艘船艇量身定做专用的螺旋桨已经成为必要。1840年之前人们对这一必要性的认识就已经引发了螺旋桨突飞猛进的开发,桨叶的形状和配置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包括各种不同的单圈推进距离、可控制的单圈推进距离以及逆时针旋转型桨叶。  相似文献   

8.
螺旋桨旋涡发放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S-DYNA软件和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建立螺旋桨与流体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螺旋桨固定桨叶在前方来流下的流体动力特性和结构力学性能,分析总结桨叶后方旋涡运动和桨叶内部应力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螺旋桨桨叶的不规则形状导致了桨叶后方旋涡的相互作用,桨叶单元所在位置的厚度以及该位置与约束位置的距离决定了单元应力的大小。数值模拟得出的结论对研究螺旋桨"唱音"现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BP-1332型可调螺距螺旋桨装置用在无限制航区的腌鱼鲜鱼拖网渔船上,作为推进装置。该螺旋桨强度符合Л_1冰级要求,自动化程度满足苏联船舶登记局规范 A_2符号的要求。设计螺距下推进器直径为2.45米;毂直径为0.8米;推进轴内径为0.17米;盘面比为0.5;输入功率为1620千瓦。变距机构是液压双作用式活塞,桨叶采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全回转推进器螺旋桨的单向流固耦合问题,实现螺旋桨桨叶结构强度精确评估,文章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有限元法开展了螺旋桨桨叶的结构强度计算方法研究,重点探讨了桨叶表面随机分布压力从流体域到固体域的转换技术。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桨叶固液交界面上水动力载荷的转换方法,详细研究了插值加权系数和有限元网格尺寸对桨叶结构强度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给出了适用于桨叶强度评估的插值加权系数和单元网格尺寸选取原则。最后,该文以5 000 k W级全回转推进器螺旋桨为例,开展了桨叶结构强度数值计算和安全评估,获得了桨叶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整体上建立了全回转推进器螺旋桨桨叶结构强度评估方法,可为大功率全回转推进器螺旋桨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全回转推进器螺旋桨的单向流固耦合问题,实现螺旋桨桨叶结构强度精确评估,文章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有限元法开展了螺旋桨桨叶的结构强度计算方法研究,重点探讨了桨叶表面随机分布压力从流体域到固体域的转换技术。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桨叶固液交界面上水动力载荷的转换方法,详细研究了插值加权系数和有限元网格尺寸对桨叶结构强度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给出了适用于桨叶强度评估的插值加权系数和单元网格尺寸选取原则。最后,该文以5000 kW级全回转推进器螺旋桨为例,开展了桨叶结构强度数值计算和安全评估,获得了桨叶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整体上建立了全回转推进器螺旋桨桨叶结构强度评估方法,可为大功率全回转推进器螺旋桨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螺旋桨的几何形状采用一种称之为偏微分方程(PDE)方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加以数学表达。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可以确保螺旋桨桨叶由一组少量的设计参数予以完全确定和控制。这种几何形状可以采用面元法进行分析以得到流经桨叶的流动,并且作为桨的效率性能的量度,也可以得到。让设计参数发生变化,就可以实现桨的功能设计。改变设计参数将影响效率,因此要寻求一组能给出具有最大效率的螺旋桨几何形状的设计参数。这是通过  相似文献   

13.
特殊导管螺旋桨桨叶强度校核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婷  罗薇  广超越 《船海工程》2013,(1):50-52,56
对新型电力推进装置——电机/螺旋桨一体化推进器进行强度校核方法的探讨。采用分析计算法,计算电机一体化导管桨桨叶在静态负荷下的强度。在保证螺距沿径向分布、厚度沿径向分布的光顺前提下,以等强度方法将桨叶厚度减小,并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桨叶厚度减小前后模型的水动力性能,对比发现,其结果误差较小,表明该强度校核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克里木”油船上的调距桨是为了实现船舶所有运行工况而采用的,包括不改变螺旋桨轴的转向进行机动的工况在內。通过调节桨叶螺距或者是改变螺旋桨转速就可以达到上述各种工况。可以转动桨叶的螺旋桨(简称活叶螺旋桨)和布置于它的毂部空间的转叶机构,是调距桨的基本组件。转叶机构空腔与液压系统沟通,以保证转动桨叶螺旋桨桨毂中一切活动连接支承获得润滑。转叶机构靠设计中称为变距机构的传动进行工作。设有远距离操纵系统以及对它的工作进行监视的系统,一切操纵均可在驾驶桥楼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瑞典工程师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颖的螺旋桨,它的噪音和振动仅为普通螺旋桨的二分之一。这是由于这种螺旋桨桨叶的形状十分特殊,它简直就象一只只香蕉似的。据称,这种新颖螺旋桨可大大改善船上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16.
周伟兴 《航海》2002,(3):20-22
表面驱动 传统的螺旋桨与桨轴都浸没在水中。表面驱动装置只有螺旋桨的桨叶浸入水中。桨轴及其支架都在水面上,它们不再产生附加阻力,而且改善了流经螺旋桨的水流,螺旋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尽管二百年前发明的第一个螺旋桨以及此后密西西比汽船上的明轮都属于表面驱动一类,但并非为了提高推进效率,而是因为还未发明有效的轴封装置。 为了把表面驱动原理付诸实用,Arneson Drive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该系统在尾构架后  相似文献   

17.
螺旋桨性能和压力分布预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提供了一个预估螺旋桨性能的升力面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引入了一种新的螺旋桨尾涡模型,用圆锥螺旋面来模拟尾涡片的变形现象,以考虑尾流收缩等非线性影响。应用离散的涡、源奇点系作升力面数值计算.编制了螺旋桨性能及桨叶表面压力分布的计算程序。对DTNSRDC系列侧斜桨和AU型桨计算了桨叶上环量径向和弦向分布、螺旋桨敞水性能、桨叶上压力分布和桨后尾流场,并与相应的试验结果和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望提高大侧斜螺旋桨性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螺旋桨设计参数对桨叶片空泡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亮军  唐登海  辛公正  曾志波 《船舶力学》2016,20(11):1361-1368
文章基于扰动速度势面元法建立了在均流条件下螺旋桨桨叶片空泡数值预报方法,空泡模型采用压力恢复闭合模型。通过对5600TEU集装箱船螺旋桨空泡的数值预报,以及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预报螺旋桨桨叶片空泡,可用于分析参数对螺旋桨空泡性能的影响,为抑制螺旋桨空化设计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桨叶侧斜、纵倾以及桨叶剖面型式对螺旋桨空泡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加大侧斜能够减少空泡面积,空泡向外半径偏移;桨叶剖面的设计对空泡性能影响较大,优化设计桨叶剖面可以有效减少空泡面积,提高螺旋桨抗空化能力;纵倾向压力面弯曲的分布形式可以改善梢部的压力分布,减少叶梢附近空泡长度,从而可望减少由空泡引起的脉动压力。  相似文献   

19.
以DTMB4381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桨叶表面布置加速度传感器,采用锤击法测得桨叶的固有频率.探究螺旋桨直径、螺旋桨安装位置、敲击工具和敲击位置对桨叶固有频率测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螺旋桨的固有频率与其缩尺比呈反比;改变螺旋桨的安装位置会对其固有频率测量结果产生微小影响;不同的敲击工具激发桨叶固有频率的能力不同;改变敲击位置会使桨叶固有频率测量结果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用RANS方法预报螺旋桨非定常空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空泡混合模型用RANS方法对螺旋桨非定常空泡进行了预报.采用尺度函数以渐进扩张的方式对桨叶表面进行网格划分,在导边、随边、叶根、叶梢等部位加密,而在桨叶表面中部单元逐渐增大.为了更好地考虑湍流边界层的流动特性,构建了棱柱层和四面体混合非结构化网格.为节约划分网格的时间,建立了一种几乎不需人为干预的快速划分螺旋桨计算域网格的方法.对非均匀进口来流用自定义函数进行设置,空泡的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该方法在螺旋桨非定常空泡计算方面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