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地铁站点出入口发散布设往往结合城市道路格局设置,缺乏前期对地铁站出口行人空间的统筹规划.在总结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定义地铁站域行人空间人性化品质化的定义和内涵,分析地铁站域与行人空间互动关系,梳理行人空间的结构层次,以此构建人性化品质化地铁站域行人空间的理论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估行人空间人性化、品质化等级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使地铁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应重视地铁车站的规范性建设,特别是地铁车站建筑的防火设计。文章对地铁车站防火及安全疏散设计进行分析,旨在保护地铁站的安全性,营造一个安全规范的地铁乘坐环境,从而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地铁站会有火灾、重大客流、爆炸、行车事故、恐怖袭击、雨水倒灌、地震等特殊事件发生,综述国内外学者研究地铁站发生特殊事件时人群紧急疏散的常用模型与研究思路,定义地铁特殊事件的含义,并进行成因分类。归纳地铁特殊事件特点,列举地铁站内部的建筑特性、特殊事件发生地点、乘客心理因素、疏散行为以及生理因素等,并分析以上因素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铁站内部的狭长通道、特殊事件发生在相邻2站台之间、女性及年龄较小乘客恐惧、侥幸和从众心理、乘客自私行为和群集行为等因素都会降低疏散效率;地铁站内疏散标志、报警装置、引导行为、男性乘客镇定心理、乘客良好的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地铁应急疏散过程中,乘客的空间认知对其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针对地铁站空间认知的量化研究较少.以上海世纪大道地铁站的认知地图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标准差椭圆法进行要素认知频次和扭曲分析,通过分析乘客对各要素的认知频次差异、认知位置离散程度及认知位置分布方向,量化乘客对地铁站的空间认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乘车必须经过的出入口、闸机,乘客的认知频次较高且认知位置离散程度较低;对于乘车非必须经过的洗手间,乘客的认知频次较低且认知位置离散程度较高;相较于其他扶楼梯,乘客对邻近闸机扶楼梯的认知频次更高、且认知位置离散程度更低;乘客对要素的认知位置分布方向与其空间定位基准线的走向基本一致.研究不仅可为地铁站内的布局设计提出建议,同时,可为地铁应急疏散行为决策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以建筑交通中的地铁车站建筑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首先对地铁车站的空间构成、形式和环境特点进行概述,并简要分析了当代地铁车站建筑空间设计产生的几个特性需求,指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和百姓意愿的地铁车站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最后阐述了地铁交通建筑的空间设计创作值得探索和深化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网约车出行作为一种新兴的出行模式,在人们日常出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网约车订单数据,引入手机信令、地图导航等多源数据,首先,分析网约车与地铁接驳的时空特征,并与手机用户的地铁接驳出行数据进行对比;其次,基于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极端梯度增强算法)构造充分考虑接驳距离、地铁乘距、接驳需求、公交便利程度、通勤出行占比等因素的回归模型;最后,从到达地铁站与离开地铁站两个方面,分析各因素对网约车与地铁接驳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网约车到达地铁站的订单量远大于离开地铁站的订单量,网约车与地铁接驳距离在1.5~3.5 km的接驳量最大;网约车与地铁接驳存在明显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高峰时段使用网约车与地铁接驳的出行占比与手机用户使用地铁出行的占比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出行在高峰时段或大型活动短时段地铁站的人群集聚风险,选取人、设备、管理、环境等作为一级指标,年龄、客流预警系统、安全培训、自然环境等作为二级指标,建立人群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到地铁密集人群风险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建立地铁密集人群风险等级评价模型,将风险等级分为I级(非常安全),II级(安全),III级(一般),IV级(危险),V级(非常危险)。以某城市、某地铁站为评价对象,通过计算得到该地铁站的密集人群风险值为6.026 9,即该地铁站密集人群风险等级为安全。定义地铁站内拥挤度为人群风险预警指标,探讨人群风险预警等级与预警标准。  相似文献   

8.
何宣 《广东交通》2010,(3):60-61
上海是我国首个地铁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的城市。上海地铁中有一座在全世界都叫得响且让乘客过目不忘的地铁隧道——上海外滩观光隧道。乘客乘坐地铁沿647米长的色彩变换不断的隧道旅行,会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它和世界各地另外8个地铁站均被认为是全球最迷人的地铁站点。  相似文献   

9.
姜丽钧 《轨道交通》2009,(12):74-74
半人高的香水瓶“镶嵌”在地铁站厅的墙壁内、车站的柱子变身成为一个巨大的饮料杯,走进轨交2号线娄山关路站。乘客犹如变成了小人国的公民,这是上海地铁正在悄然进行的一场个性创意广告展示,分别在1号线、2号线、4号线和8号线选择一座示范车站,展示活动将持续到12月20日结束,而未来这些有创意的广告形象将视情况考虑在地铁线路推广。使乘客在地下空间里不会感觉单调。  相似文献   

10.
步梯和扶梯是地铁站内连接站台和站厅、站厅和室外安全区的主要设施,是站内客流使用的重要通道。研究分析行人对步梯和扶梯的选择模式对理解地铁站内行人行为和疏散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集成都地铁两个地铁站在高峰与非高峰下不同人群选择步梯和扶梯的人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4种不同因素对行人选择步梯和扶梯模式影响。结果表明行进方向、前方是否成拱和是否处于高峰期均对行人选择模式产生影响,且影响能力可分为2个等级。论文研究为地铁站人员步梯和扶梯选择模式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何冬华 《城市交通》2018,(1):47-53,6
广州市是中国最早推行TOD地铁+物业概念的城市。从1988年提出广州市地铁1号线规划方案到其沿线地铁+物业实施近30年的历程发现,美国基于白地设定的理想TOD的3D原则在运用于中国城市老城中心区时,往往面临实施失效的困境。尤其是高密度带来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老城区商业商务混合导致城市文化特质的表现不够,设计的创新也因缺乏机制保障而举步维艰。研究提出,中国在城市建成区开发建设轨道交通车站应更加注重与区域特征相结合的特色功能发展,推行适合中国城市中心区高密度+公共空间、混合利用+特色空间、良好设计+运行制度的开发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占炜 《北方交通》2009,(7):111-114
根据交通运输部对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的要求,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安徽省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13.
由于北京地铁大运量的特点,使总能耗量相当巨大,因而节能降耗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北京地铁每条线路的实际能量消耗、列车的牵引用电消耗和其他所有动力用电消耗进行了分析,对于地铁各线路的水量消耗作了调查,所得结论可为节能型地铁的设计和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行人交通特性,以北京市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站台视频资料为基础,观测站台区域行人交通行为,分析行人速度、候车位置分布、密度时空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街道环境相比,站台区域行人自由流速度均值偏高,且站台与楼梯邻接区域行人速度随密度的增大下降较快;车辆到达之前行人候车呈队列形式,车辆到达后呈扇形分布在车门两侧;站台区域行人密度时空分布受轨道交通车辆班次影响,表现出规律性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厢拥挤直接影响乘客的乘车舒适度.本文根据“人体空间气泡”的概念, 引入地铁车厢内乘客心理舒适度,结合乘客感知空间舒适性调查,建立乘客空间理论模 型,并以此得到基于空间舒适性的立席密度评价标准.基于现有行人模型,借鉴社会力模 型中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力,定义“广义拥挤力”,建立地铁车厢乘客“拥挤力”量化模型.以 北京地铁4 号线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得到的车厢内乘客密度分布规律,应用 PFC2D 离散元软件以力的形式来模拟乘客空间舒适度状态.结果表明,要使80%乘客的空 间舒适度等级在舒适以上,则合理密度应该在4-5 人/m2之间,为制定合理立席密度标准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客观、科学合理地评价地铁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并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可拓学理论,以沈阳市地铁1号线为例,构建了可拓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关联度和等级度以及建立的地铁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对沈阳市地铁1号线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评价模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节点重要度的有效评估对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运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网络节点为研究对象,改进经典space L模型,考虑运用同异站台换乘构建网络拓扑结构,建立客流均衡分配模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网络客流加载条件下车站节点重要度的3个评价指标,分析各指标与实际客流的相关性,得到节点重要度的综合测算模型。以北京地铁网络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客流加载条件下的节点重要度更符合地铁网络的运营实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地铁2013 年5 月~7 月的进站客流量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北京 地铁进站客流量以周为周期的波动规律,选用季节时间序列(SARIMA)模型对北京地铁 进站客流量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利用符合要求的模型对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进行预测,预 测结果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的变化趋势,平均误差为0.3%.说明此模型 适用于地铁进站客流量的短时预测,基于预测结果进一步分析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的特 点,为进一步优化进站设施布置、组织进站流线、高效安全的地铁运营组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铁线路方案比选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市地铁规划建设已成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地铁线路方案比选问题也就尤为突出,急需建立一个综合比选方法,来解决复杂的方案选择问题以避免因主观因素而造成的选择偏差.为此,该文建立了方案比选模型,采取将delphi法、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形式.对地铁线路方案进行比选,并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评价问题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上海市地铁9号线和13号线出入口情况分析,利用2010年卢湾区65号地块的建设情况,结合世博期间客流日到达特性,给出世博期间地铁13号线马当路站出入口3种可行的行人交通组织方案,基于木桶理论,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给出最优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