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传递矩阵法,结合振动微分方程,提出一种计算纵肋圆柱壳自由振动特性的周向传递矩阵法.该方法基于板壳理论和圆柱壳振动控制方程,推导出圆柱壳周向传递的场传递矩阵和纵肋处的点传递矩阵,结合圆柱壳边界条件,得到频率方程,利用精细时程积分法原理,可保证计算的精度.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解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比较传递矩阵...  相似文献   

2.
主动控制系统最适用于控制低频谐波噪音。本文研究的是流场中敷设阻尼材料的有限长加筋双层圆柱壳的低阶模态声辐射性能,壳体的振动用Fligge壳体方程来描述,通过将加筋结构等效为反力和反力矩加在圆柱光壳表面上,采用Helmholtz波动方程和壳体表面的边界条件推导出声一流场一结构的耦合振动方程,然后采用相应的求解方法进行求解。理论结果用辐射声功率和表面振动均方速度级的形式表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低阶模态对壳体声辐射起着主要作用。作者亦详尽讨论了阻尼材料物理性能对壳体低阶模态声学性能的影响,这对壳体振动和噪声性能主动控制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含内部结构的水下圆柱壳振动声辐射快速预报问题,提出一种解析-数值混合方法.将整个结构分为水下圆柱壳和内部结构两部分,采用轴对称边界元法得到圆柱壳表面声阻抗,结合Flügge壳体理论,建立水下圆柱壳的数理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内部结构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圆柱壳与内部结构接触点的位移协调和内力平衡条件,建立整个结构的动力学方程,求解方程得到壳体表面振动速度,再采用边界元法得到声场中任意一点的辐射声压.通过与数值软件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方法在改变内部结构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时具有显著的计算速度优势.  相似文献   

4.
李学斌  刘土光 《中国造船》2004,45(B12):125-133
本文依据Flagge壳体理论,从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自由振动平衡方程出发,推导出在简支边界条件下壳体自由振动的特征方程,分析了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和自由振动特性,详细讨论了壳体几何参数和材料特性参数以及轴向压力对于自振频率的影响,给出了最低频率随L/R变化的包络线。本文还使用Timoshenko壳体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圆柱壳是潜艇、化工容器以及宇航结构中的主要形式,它的动态特性一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基于分离变量法和Flügge经典壳体理论,分析了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在悬臂边界条件下的自由振动问题.给出了精确解的形式,得到了自由振动频率和振型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材料特性和几何参数对频率的影响.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经典弹性板壳理论,通过解析方法导出两端圆板封闭圆柱壳自由振动的求解方程和边界条件。圆柱壳与两端圆板的连接条件由连接处的变形连续性和内力平衡关系得出。应用三角函数和Bessel函数构造该组合壳体的模态振型,对决定任意边界条件圆柱壳模态振型的八次方程的根进行了详细讨论。在MATLAB中编写固有频率的搜索程序,给出了两端圆板封闭圆柱壳自由振动的半解析解。半解析方法得到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的数值结果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的结果作了比较,两者几乎完全一致。该半解析方法不存在高频处理难的问题,并且计算速度远远高于有限元方法。  相似文献   

7.
粘弹加筋层合圆柱壳的阻尼振动和层间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层壳理论并在壳厚方向采用二次插值函数推导出粘一弹加筋层合圆柱壳的动力学方程,并得出简支粘弹加筋层合圆柱壳阻尼振动的解。对粘弹层合圆柱壳,所给出的振动频率和结构损耗因子与A.Okazaki的结果吻合良好。分别计算了粘弹加筋层合圆柱壳对应的低阶频率、结构损耗因子和层间横向应力幅值,并分析了粘弹性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很高的层间横向应力是低频振动中引起粘弹层合圆柱壳分层破坏的主要因素,而采用适当模量的粘弹性阻尼材料将有效地降低层间横向应力的幅值,特别是层间法向正应力的幅值。  相似文献   

8.
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的振动分析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静水压力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的自由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Flugge壳体理论,列出了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的振动微分方程,对于两端简支的边界条件,推导出关于静水压力和频率的特征方程。用代数方程求解公式得到方程的解析解。本文详细讨论了壳体参数(L/R、h/R)和材料特性参数(Eθ/Ex)等对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还分析了应用Love-Timoshenko、Donnell壳体理论的计算结果与Flugge理论的结果差异,同时指出文献[1]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9.
环向加肋充液圆柱壳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中空和充液加肋圆柱壳的自由振动特性,基于Love壳体理论,列出了中空圆柱壳和考虑充液耦合下的振动微分方程,对于两端简支的边界条件,推导出关于中空和充液圆柱壳的频率的特征方程。用代数方程求解公式从而得到方程的解析解;详细讨论了加肋形式、充液对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弹性边界刚度对充液圆柱壳的振动特性影响。基于Flügge理论并考虑流体的影响,根据波动法建立弹性边界条件下充液圆柱壳的耦合振动特征方程,采用一种改进傅里叶级数的计算方法得到弹性边界条件下的轴向波数,将求得的轴向波数代入耦合方程并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方程得到耦合频率。通过与两种边界条件下充液圆柱壳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文中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通过算例,分析了在边界约束刚度变化过程中,充液圆柱壳的耦合频率在不同轴向波数、壳体尺寸等因素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圆环板与内、外圆柱壳正交连接的变形协调条件,把每跨双层壳作为整体,建立双层 圆柱壳段的平衡方程,并叠加环肋骨、中间支骨、纵筋的刚度。运用相关矩阵分析手段和相邻 壳段的连续条件,将壳段平衡方程组集成待定参数的总体方程。该方法可以准确求解双层圆 柱壳结构任何部位、构件的挠度和应力  相似文献   

12.
外壳板采用纵骨加强的双层加肋圆柱壳水下声辐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外壳板加纵骨的双层加肋圆柱壳水下声辐射计算方法,计算模型采用Donnell壳体理论,考虑了环肋、舱壁和实肋板对内外圆柱壳的径向、切向、纵向反作用力以及纵向反弯矩,利用傅氏变换和模态展开在波数域建立了计算模型的声弹耦合控制方程。推导了所有结构部件以及水介质的速度阻抗表达式,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在波数域求解出径向振动速度,利用稳相法得到远场辐射声压。研究表明,如果纵骨沿圆周均匀排列,则纵骨的存在不导致圆柱壳周向模态耦合,纵骨加强的双层圆柱壳水下声辐射计算可以大大筒化。采用文中方法研究了环频率以下外壳板加纵骨的双层加肋圆柱壳水下声辐射特性,计算表时:在较低的频率段,外壳板采用纵骨加强使双层加肋圆柱壳水下辐射声压增大;增大纵骨刚废,结构辐射声压也相应增大;纵骨间距对双层加肋圆柱壳水下声辐射影响比较复杂,辐射声压谱随纵骨间距变化较大,而总声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环肋圆柱壳自由振动分析的能量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学斌 《船舶力学》2001,5(2):73-81
本文使用Reyaeigh-Ritz法分析了环肋圆柱壳自由振动特性。从Fluegge经典壳体理论出发,考虑肋间壳板的变形以及肋骨在两个轴方向上的弯曲变形,把能量方程成为一个代数特征值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肋骨的布置型式,数量和刚度的变化对于环肋圆柱壳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本文引入应变能因子讨论了环肋和壳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总体振动和局部振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丁海旭 《船舶力学》2001,5(6):55-65
本文提出了均匀外压下的由圆环板正交连接的双层变厚薄壁圆柱壳的整体强度解析计算方法,利用圆环板与内、外圆柱壳正交连接的变形协调条件,把每跨双层壳作为整体,建立双层圆柱壳段的平衡方程,运用相关矩阵分析手段和相邻壳段的连续条件,将壳段平衡方程组集成待定参数的总体方程。从壳体封端的边界条件出发,计入不同规格的环肋、纵筋、中间支骨、圆环板及其径向筋、周向筋等构件的刚度,囊括了结构纵向上的全部性能,该方法可以准确、简便地求解从单层壳到双层壳各跨段任何部位、构件的挠度和应力,并捕捉结构的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15.
刘伦  曹登庆  孙述鹏  龙钢 《船舶力学》2016,20(8):1016-1027
使用Gram-Schmidt正交化构造了满足圆柱壳自由边界条件的一组正交多项式,并以此为基函数构造圆柱壳的振动位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基于Sanders壳体理论,利用Rayleigh-Ritz法,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弹性边界约束的正交加肋圆柱壳振动特性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求解了两端简支的正交加肋圆柱壳的自由振动固有频率,将其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该文还分析了边界各方向约束刚度对正交加肋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本文的方法收敛性好,计算效率高,且可用于分析受经典边界约束的加肋壳振动特性,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6.
《Marine Structures》2003,16(5):397-415
This paper i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ructure study of double cylindrical shell subjected to hydrostatic external pressure. The author makes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shells of pressurized double cylinders using equilibrium conditions of forces and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with ring plate orthogonally connected to inner and outer shells and puts forward the expressions of longitudinal and circumferential forces of double pressurized cylinder. In this paper, equilibrium equations are established for a double cylindrical shell stiffened longitudinally and transversely and subjected to uniform hydrostatic external pressure by using an adjacen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a solution with high accuracy is presented to calculate theoretically critical pressures of panel buckling and interframe shell buckling. The solution can be used to both the double and single cylindrical shells without longitudinal stiffeners and therefore, it may be applied widely with higher accuracy. Also, some simplified formulae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re given to calculate the panel buckling and the interframe shell buckling strengh.  相似文献   

17.
梁斌  陈金晓  李戎  张伟 《船舶力学》2016,20(8):999-1006
研究了考虑功能梯度材料的水下环肋圆柱壳耦合振动特性。根据Flügge理论和正交各向异性板壳理论,采用波动法推导出静水压力下环肋FGM圆柱壳耦合振动特征方程,运用牛顿迭代法得到静水压力下环肋FGM圆柱壳的耦合频率值。经过退化计算,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文中计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算例,分析了静水压力下环肋FGM圆柱壳在不同静水压力、材料组分、体积分数、壳体尺寸、肋条尺寸和数目等情况下耦合振动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因素对耦合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向加肋对充液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环向加肋对充液圆柱壳耦合振动的影响。基于Love壳体理论,考虑壳体内部完全充液,采用波动法建立充液环肋圆柱壳耦合振动的频率特征方程,得到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耦合频率值。通过与已有文献数据对比,验证了文中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环肋参数对充液圆柱壳结构耦合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肋骨尺寸、数目的增加,对充液圆柱壳振动频率的提升影响明显,而内、外加肋形式所产生的影响则相对有限;肋骨对频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周向波数较大时;肋骨高度变化对耦合振动频率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张超  商德江  李琪 《船舶力学》2018,22(1):97-107
采用模态叠加法建立了水下纵肋加强圆柱壳振动与声辐射计算模型,其中纵肋的建模采用了Timoshenko梁理论,且考虑了纵肋的径向弯曲、周向弯曲、轴向纵振动和扭转振动。与仅考虑纵肋径向弯曲振动的传统建模方法相比,文中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解吻合更好。分析了光壳和纵肋加强圆柱壳的振动模态、壳面均方振速和辐射声功率,给出了纵肋对圆柱壳低频振动与声辐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入纵肋后圆柱壳产生了新的振动模态;在低频段某些频率附近,壳体振动有所增强,但高频振动被明显降低;加入纵肋后,圆柱壳在低频段辐射声功率会出现许多新的峰值,峰的数量随纵肋数目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更高频段上加入纵肋后辐射声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基于壳体理论,研究圆柱壳的频散特性以及相速度和群速度特性,利用数值方法求取特征方程的实数、虚数和复数根,分析其物理含义.研究表明,传播波的数量随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些传播波的起始频率都是某一支近场波的截止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