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安全中的路侧事故风险评价是一项受较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工程,需要依赖于有效的风险评价模型。选取了适用于山区等级公路路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区等级公路路侧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了评价指标与风险等级间的联系数表达式来评价路侧风险等级。最后,通过选取贵州省内某二级公路进行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根据路侧危险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急需开展公路路侧事故风险评价研究. 基于事故模拟再现分析,根据车辆驶入路侧后的事故形态,将路侧事故严重程度划分为 4个等级,对不同等级路侧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研究,给出驶入车速、边坡坡度与边坡高度阈值.构建了路侧事故风险评价的贝叶斯网,基于路侧事故致因因素阈值,针对单因素、双因素与三因素分别给出了不同等级路侧事故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选取典型路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贝叶斯网的计算结果显示发生 2次及以下翻车事故的概率为 0.929,与路侧事故模拟试验结果相符,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公路路侧事故风险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绕城高速公路上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其出入口范围内的原因,减少事故的发生,从人-环-路-车四个方面,分析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突变理论的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为例,判断其突变级数隶属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西安绕城高速的风险水平属于"安全"级别,与实际相符,同时验证了指标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高速公路运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准确判定安全风险状况,首先,基于影响运营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然后,运用灰色关联法确定比较序列(评价对象)和标准序列(评价标准),建立风险判断矩阵以计算比较序列与标准序列的关联度,其中最大关联度所对应的标准向量等级即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风险等级。最后,以我国广东省某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可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风险状况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可以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处置,实现事故的主动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策划的流程,对比分析了主要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概率风险评价法、灰色评价方法、故障树分析法.结合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特点,研究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进行施工现场危险源的风险评价.以某山区高速公路项目为例,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范围、周围环境按类型、分状态地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建立了项目工程危险源台帐,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采用LEC方法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出项目工程的主要风险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案.其分析结果显示: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为高陡边坡、深桩高墩、大跨桥梁、长大隧道、特殊地质,事故类别集中在五大类型,加强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各要素的安全管理,能提高抗安全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山区公路的路侧事故率较高,这与山区公路中缺乏防护设施的保护有关。为改善山区公路安全性能,降低车辆冲出路外的路侧事故,对公路路侧安全性设计原则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针对山区公路特有的特点,提出在山区公路中应加强路侧护栏的设置,路侧护栏作为公路上基本的交通安全设施,能减轻事故的严重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陡下坡路段事故率预测、事故风险等级评估,得出路侧护栏设置等级的方法;在对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护目标确定的条件下,对不同设计速度情况下,得出中央分隔带护栏事故率预测值,结合防护目标确定中央分隔带护栏的设置等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事故严重度的宽容性路侧护栏优化设置理念,通过提高桂武高速公路高填方路段、连续下坡路段及高路堤路肩墙路段的护栏防护等级,优化护栏端头及护栏过渡段的设置方式,提高了桂武高速公路在今后运营中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区铁路隧道施工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降低其事故发生的概率及所造成的损失,建立基于D-S证据理论的山区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由AHP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基于Bayes近似法的D-S证据理论计算方法,进行多层次递阶评价,得出山区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等级的评估值,为后续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江西省昌樟高速梅林段、梨温高速和泰井高速2006年至2007年单车路侧交通事故,详细记录并分析事故资料,总结出江西省高速公路单车路侧事故的特点以及相应路侧障碍物在路侧事故中的反应特点,提出13种常见路侧障碍物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高速铁路建设中,部分高铁线位走向与已有高速公路走向一致且距离接近,高铁运行引发的环境改变对高速公路驾驶人行车安全有较大影响.以距离接近的沪昆高铁与杭金衢高速公路为例,利用微观交通仿真FOSIM模拟不同路侧环境和流量下的多种场景,并以车速标准差和距碰撞时间为评价指标,评估不同场景下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以此为基础提出安全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铁运行引发的复杂环境会增大高速公路的车速离散性和追尾风险,而对高速公路采取限速手段、建立导向系统将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速公路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高,施工难度大,导致重大风险源数量多,风险等级高,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难度大。对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生产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总结了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主要风险源及其特点,以及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对策,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对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安全性进行评价,构建了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安全性评价体系,选取了相应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通过主观权重法对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安全性进行评分与评价,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面:通过专家评分和主观权重计算可知,所依托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的安全性等级为良。  相似文献   

14.
着重选择渝黔高速(重庆—贵州)重庆段、渝涪高速(重庆—涪陵)、成渝高速(重庆-成都)重庆段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005年—2006年共计746起单车掉线事故(ROR)资料,从事故发生数量、事故分布形态、事故发生时段、事故涉及车型以及事故路段分布5个方面探讨了高速公路ROR事故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在高速公路上大规模实施路侧振动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对高速公路ROR事故的安全管理以及路侧振动带的类型选择、设置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着重选择渝黔高速(重庆—贵州)重庆段、渝涪高速(重庆—涪陵)、成渝高速(重庆-成都)重庆段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005年—2006年共计746起单车掉线事故(ROR)资料,从事故发生数量、事故分布形态、事故发生时段、事故涉及车型以及事故路段分布5个方面探讨了高速公路ROR事故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在高速公路上大规模实施路侧振动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对高速公路ROR事故的安全管理以及路侧振动带的类型选择、设置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高填方、临水临崖段时有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现行公路护栏设计对此没有针对性的、便于操作的设计方法,通过护栏等级设置和护栏型式选择两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结合路侧环境、道路条件、交通量、事故情况等因素的量化的设计方法,同时对可选用护栏型式进行了总结,给出了推荐护栏型式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识别影响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害程度(TAIDME)的相关因素,本文构建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耦合度模型(RFNB-CDM)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处理2016—2020年云南省1760起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数据,综合考量后,将涉及事故信息、道路信息、肇事机动车辆信息及驾驶人信息等4类18个相关因素作为初始特征进行研究,使用RF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并得到各因素对于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TASME)的重要性排序;其次,将新特征输入 NB 模型,对TAIDME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为改进原有模型不能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刻画的缺点,本文引入耦合度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RFNB模型相较于RF和NB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更加精确,分类性能分别提升5.56%和14.79%。其中,追尾碰撞、18:00-次日 6:00、事故车辆数2辆、下坡段、夜间无路灯照明、货运、大中型货车和直行匀速这8类因素存在时更易加重TAIDME,追尾碰撞和直行匀速这两类因素发生耦合作用时,最易导致重大伤害事故; 道路表面干燥、路侧金属防护和中央绿化带隔离这3类因素存在时可降低TAIDME,路侧金属防护和中央绿化带隔离这两类因素发生耦合作用时TAIDME最低。研究结论可为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及降低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的影响因素,确定其行车风险等级,从而可提高隧道入口段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利用文献萃取法,从驾驶员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中选取18个行车风险因素,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因素集。基于决策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因素识别模型,筛选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并结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可拓云评价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明确了隧道入口段的行车风险等级,通过与可拓法的对比分析进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例应用分析发现,利用可拓云模型和可拓法计算出隧道X和隧道Y的行车风险等级均为Ⅱ级,而隧道X的特征期望值大于隧道Y的特征期望值,表明隧道X的安全水平高于隧道Y。两个模型计算出的可信度均小于0.01,可信度都较高,结果表明了可拓云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探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的提升,同时对研究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西省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运营特点,首先对隧道内交通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从交通事故发生风险的角度,分析影响隧道交通安全的各项因素,建立山区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熵权模糊理论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长大隧道九岭山隧道、普通隧道梅岭隧道进行实例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交通流特性及事故原因,以车辆临界减速度和不安全度为基础,将危险程度由二维矢量转化为一维标量,提出了以制动减速度和不安全密度指数作为出入口区域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行车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安全风险管理规定与人机工程学原理,确定了风险等级和评价标准;基于大量试验数据,提出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主线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