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图像水印加入与提取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及其应用范围,以及小波变换技术在数字图像水印技术制作中的应用,同时,还就小波变换在数字图像水印制作技术中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预测和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图像水印制作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图像数字水印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作为一种信息安全技术。数字水印在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方面的作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文中综述了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水印的特点、水印系统结构、主要参数及关键技术。并通过对几种典型的水印嵌入方法的着重介绍。分析了数字图像水印制作技术的发展现状、关键问题,讨论了其研究方向并指出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JPEG2000静态数字图像压缩标准原理为基础,对影响JPEG2000压缩图像的参数如压缩率、tile大小、DWT以及JPEG2000压缩过程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比已有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压缩参数对数字水印算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黑白数字图像的有穷状态自动机表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机理论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很多领域自动机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将黑白图像进行像素地址编码的基础上使用语言来描述数字图像,从而得到用自动机来描述数字图像的方法,任意有穷分辨率黑白图像均可以用有穷状态自动机来表示,多分辨率图像能够用有穷状态自动机来描述当且仅当该图像中不同形状的子图像的个数为有限个.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像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图像数据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全面分析了数字图像安全需求以及为达到各安全需求的各种安全措施,重点对数字图像加密以及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炼钢工艺过程的特点,开发了炼钢工艺过程数字图像监控系统.重点解决了网络多播、多线程通信与同步等关键技术.系统将采集到的火焰图像进行实时处理,获得的结果参与实时控制.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炼钢工艺过程的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技术对工程图学的渗入,特别是以计算机图形学为主要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M)的迅猛发展,扩大了旧的工程图学的范畴,形成新的工程图学体系,其研究和应用领域呈继续扩大的趋势.为使学生满足这一新形势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工程制图教学跟上工程图学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其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计算机在公路领域的应用近几年有了比较全面的发展.笔者在近几年从事公路工程工作中.认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极大的希望;紧接着在1978年又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各行各业开始走向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就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逐步地走上大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扩散层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一组放大倍数不同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扩散层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对5种数字图像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找出最佳的研究扩散层材料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盒维法最简单,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结果准确,计算时间短.因此采用盒维法测定扩散层分形维数最合适.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系统动态数据实时性的要求,开发了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动态数据采集系统。提出的方法是在原有的非接触式CCD摄像头接触网检测系统中应用嵌入式系统采集动态图像,在ARM最小系统板的基础上加外围芯片和接口,再移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完成图像采集,进而为下一步的图像处理和传输打下基础,最终完成接触网各几何参数的检测。试验室的系统测试表明,系统可以很好的完成动态图像的采集,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钢轨断面高速检测技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以三角形摄影测量原理和片上可编程(SOPC)技术为基础,利用亚像素图像处理算法、NIOSII处理器和以太网接口等IP软核技术,实时采集和并行处理钢轨图像,实现了多路钢轨断面的高速高精度在线测量.文中论述了基于SOPC与PC协同的高速高精度图像处理系统设计,并给出了系统原型机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可量测实景影像技术的特点,探讨了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地理技术应用于交通信息化管理的方法、特点.结果表明,基于道路实景影像技术的可视化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直观有效的路产管理、路权维护和其他功能的扩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总结了国际上基于遥感的运动车辆探测研究的进展情况,将运动车辆探测研究分为基于航空机载遥感影像、卫星SAR影像和光学卫星影像等三类,并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比较,指出基于光学卫星影像和基于卫星SAR数据的运动车辆探测研究将成为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5.
图像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图像篡改的双刃剑.如何对已篡改的图像进行数字取证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基于JPEG特性的图像被动取证技术进行分析,根据JPEG图像被动取证技术中不同算法所选用的特征量,将现有的技术方法分为两类:针对JPEG重压缩的被动取证和针对JPEG重采样的被动取证.详细分析了上述两类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对应的优缺点,指出当前基于JPEG特性的图像被动取证的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P多播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网络设计要求,说明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基于TCP/IP协议、客户-服务器模型、IP多播、WinSock2方式与流媒体通信相结合,实现实时图像传输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7.
Telemedicinehasbeenwidelyusedinmanyhealthcareapplicationssuchasmedicalcareinre moteruralareasandaftercareofpatientswithpace maker implanted[4] .Anotherwell knownexampleoftelemedicineistheremotetransmissionanddiag nosisofECGthroughtelephonenetwork[1 -3 ] .Telemedicineisalsoveryhelpfulinmanyemergen cyandambulancesituations.Earlydiagnosisbyaspecialistinemergencies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thepatients[5,6] .RecentstudyhasshownthatsocialchangesinJapanhaveresultedinarapidincreaseofacutecardiovascul…  相似文献   

18.
ITS域跨平台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适应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实现交通信息传输的兼容性、标准化与适应性,研究了异构信息系统的Web、CORBA、QT跨平台处理技术与H.264视频转码机理,分析了基于ITS条件的跨平台异构操作系统数据及图像传输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基于B/S的可伸缩SVG路况地图Web浏览界面,C/S的ViewBox视窗与H.264转码技术的交通信息监控技术。应用结果表明:新技术的应用满足ITS的地域广与实时性高的要求,提高了ITS图像跨平台传输的质量与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交通图像处理系统需要存储或上传非正常交通状况的图像,而图像数据量大难以存储或上传,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交通图像压缩系统.针对交通图像压缩的特点,采用算法复杂度相对较低的JPEG算法,并对算法进行并行化处理,使系统内各个模块并行运行,增强了系统的实时性;采用两个基于Loeffler快速算法的一维DCT变换(1D DCT)模块实现二维DCT变换(2D DCT),并在对大量交通图像进行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一套适合交通图像压缩同时适合FPGA处理的量化表,大大降低了系统对FPGA资源的占用.外场实验分析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压缩图像质量好,压缩比较高,实时性强,对分辨率为720×576的彩色图像具有30帧/s的处理能力,可以作为交通图像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块.  相似文献   

20.
A calibration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for three-dimensional(3D) binocular structured light measurement systems. In virtue of a specially designed pattern, matching points in stereo images are extracted. And then sufficient 3D space points are obtained through pairs of images with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parameters of each camera estimated prior and consequently some lights are calibrated by means of multi point fitting. Finally,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applied to interpolate and approximate all dynamic scanning lights based on geometry. The process of calibration method is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binocular 3D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structured lights and the 3D reconstruction results are satisfy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