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发动机气门驱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阐述了发动机无凸轮轴电磁驱动气门新技术。气门无凸轮轴电磁驱动是电液驱动、电气驱动和其它无凸轮轴方式驱动中最有希望达到实用化程度的无凸轮气门驱动方式。目前该技术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
5S-EF发动机是直列4缸、2.2L、顶置凸轮轴、16气门、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式发动机,装配在丰田佳美轿车上.进气凸轮轴由正时齿带驱动,进气凸轮轴上的齿轮同排气凸轮轴上的齿轮相啮合,从而驱动排气凸轮轴转动.凸轮轴轴颈支承在每个气缸气门挺杆之间的5个位置和气缸盖前端.气门间隙的调整由外置垫片装置实现,其气门调整垫片位于气门挺杆的上方,因此不必拆下凸轮轴,就能更换垫片.  相似文献   

3.
潘志强 《汽车技术》2000,(12):40-42
丰田皇冠2JZ-GE发动机为水冷直列6缸4气门电控直喷式发动机,其气门由顶置双凸轮轴直接驱动。由于其气门升程比摇臂式气门低,所以气门间隙的调整比较困难。结合图例介绍了气门间隙的测量与调整。  相似文献   

4.
本田—雅阁汽车的F22B1发动机装备独特的单顶置凸轮轴4气门结构,它的VTEC机构可使进气门正时及升程随工况需求同时改变。 一、结构简介 进气门总成是由主摇臂、副摇臂、中摇臂组成的(如图1a),它们分别由凸轮轴上的3个相应凸轮(如图1b)驱动。低速时,3个摇臂各自动作,但只有主副摇臂是压在气门杆上  相似文献   

5.
丰田8A-FE发动机为多点式电喷发动机(1.342L,6000r/min时功率为63kW),采用上置双凸轮轴、16气门配气机构(图1)。凸轮轴和气门组件均装在气缸盖上。其中,8个排气门由排气凸轮轴驱动,8个进气门由进气凸轮轴驱动。  相似文献   

6.
珊瑚 《摩托车》2012,(14):20-23
在四冲程发动机的结构中,一般采用气门式配气机构,它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是将进排气门倒挂在汽缸盖燃烧室的顶部,其凸轮置于曲轴附近,曲轴通过正时齿轮带动凸轮轴旋转,凸轮推动挺杆,最后推杆带动置于汽缸体中的摇臂开闭气门,如图2所示。现代四冲程发动机目前普遍采用顶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发动机工作时,曲轴通过正时链轮、正时链条,将动力传递给凸轮轴,凸轮轴通过凸轮驱动摇臂,并通过摇臂克服气门弹  相似文献   

7.
洛特斯工程公司(LotusEngineeing)的N·威尔逊、C·多本森和G·马德尔声称,该公司研制的柔性气门驱动系统能代替普通发动林的凸轮轴,是一种调节发动机气门升程和定时的十分灵便的方法。该机构采用计算机控制电子-液压系统来控制发动机气门运动,以获得一般气门的升程、加速度和速度特性。  相似文献   

8.
一汽花冠装备的3ZZ-FE和1NZ-FE发动机采用了WT-i(VariableValveTiming-intelligent)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W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控制进气凸轮轴气门正时的机构,在进气凸轮轴与传动链轮之间装有油压离合装置,让进气门凸轮轴与链轮之间转动的相位差可以改变,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对气门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这里以3ZZ-FE发动机为例,介绍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专用试验台上测试了机械式连续可变升程气门机构(CVVL)运动特性,测量了多个凸轮轴转速下进气门的升程、加速度和凸轮轴转矩等随偏心控制轴转角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最大气门升程和加速度、凸轮轴平均转矩和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均随控制轴转角增加而增大;凸轮轴平均转矩随凸轮轴转速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驱动凸轮轴损耗的功小.改变控制轴转角可以使气门最大升程在9.7mm以下连续调节.  相似文献   

10.
1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 a)气门和气门导管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气门在气门导管导向下作往复直线运动,以保证气门与气门座良好的密封.由于气门导管承受着250℃~300℃的高温且润滑条件又差,极易磨损.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凸轮发动机配气相位联合仿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atlab软件编制了遗传算法智能优化程序,结合发动机工作过程一维数值模拟技术,在满负荷工况以动力性为优化目标,部分负荷工况以经济性为优化目标,对应用电磁驱动气门的发动机配气相位进行了联合仿真优化.初步探讨了在中低转速工况发动机单/双进气门工作模式的转换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联合仿真优化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发动机配气...  相似文献   

12.
As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moves into the 21st century, fully flexible valve actuation systems are being proposed as an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advanc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ncepts. Electro-hydraulic valve actuator systems are being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variable valve technology. Compared to the servo control system, the system using a proportional valv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price, high anti-pollution abil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Our research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ree-way proportional reducing valve.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are described. The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is derived. From the analysis of a linearized model and dynamic simul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ystem will be stable only if the proportional reducing valve has a positive opening. Some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ystem’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put signal, the stiffness of the return spring and the pre-tightening force of the return spring, are studied using AMESi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simulated analyses. Further study shows that the dynamic response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by adopting closed-loop control of valve lift.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自行研制的电磁驱动气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落座时气门产生的冲击应力,0.3m/s落座速度下,冲击应力峰值为51.63 MPa;分析了动质量、落座速度和气门侧偏角等参数对气门落座冲击的影响,其中气门侧偏角和落座速度对冲击应力影响显著。通过设计缓冲结构,气门冲击应力降低了50%,且落座速度越大,缓冲效果越明显;缓冲结构很好地抑制了气门的反跳,有利于降低气门精确控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电磁驱动气门机构控制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实现电磁驱动气门机构软着陆的控制困难,提出了一个开环控制策略,通过调节线圈电流来降低落座速度。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来探讨电流时序及其对落座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开环控制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柔性调节无凸轮配气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液压驱动柔性调节的无凸轮配气机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气门运动特性,试制了原理样机,通过对原理样机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配气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提出了气门"软着落"方案,有效降低了气门落座冲击。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可以实现气门提前角、气门开启持续时间(时面值)、气门迟闭角等参数的连续可变。将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成功应用于液压自由活塞柴油机的排气门,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现代汽车对发动机 ,尤其是轿车发动机高功率、低油耗以及低排放的要求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直动式液力间隙调节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 ,。该机构主要采用了液力间隙调节器 (HLA)和可变配气相位 (VVT)技术。概述了HLA和VVT的意义和应用 ,并详细阐述了该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调节配气定时参数降低燃油消耗及减少排放机理的基础上,对比了进气门定时单独连续可变,排气门定时单独连续可变,进排气门定时联动连续可变及进排气门定时独立连续可变4种可变气门定时技术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其在汽油机上的应用策略.最后,使用这种策略对配有进排气门定时独立连续可变技术的汽油机进行了气门定时优化试验,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以凸轮为驱动力的配气机构辅以配气相位调整装置所实现的各种配气相位可变控制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介绍了电动气门的工作方式及性能特点,阐述了汽车电源电压升级的可能性及车用发动机气门电动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汽油机采用VVA可改善怠速稳定性,提高中低速外特性扭矩,往往也有一定的节油效果。但VVA机构研制难度很大,目前只有个别机构实用。作者研制了一个采用双级谐波传动的调相机构。试验表明,该机构能圆满实现调相功能,其长期工作的可靠性也经受了一定考验,考察了调相对发动机充量系数的影响,计算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在全部转速范围内,充量系数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张力  吴俊刚  徐中明  苏伟  黄琪 《汽车工程》2006,28(3):308-310,315
在摩托车发动机单顶置凸轮轴配气正时机构的结构形式基础上,研制一种可切换凸轮型线的VVT机构,具有2套可切换的进气配气正时参数。对VVT机构调整摩托车发动机热力循环过程和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合JH125摩托车发动机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该机构结构简单、对原机结构改动小、成本低,能够实现配气相位的可变控制,有效改善发动机性能,可广泛应用于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