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简单的ANSYS断裂力学模型,计算隧道二衬裂缝在不同灌浆压力作用下的缝端应力强度因子,并依据裂缝扩展准则的判据,分析不同灌浆长度时的允许灌浆压力,给压力灌浆修补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超宽裂缝严重影响了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本文对存在较大超宽裂缝的病害桥梁进行压力灌浆法处理。通过对病害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适合该桥梁裂缝情况的施工技术,并对其进行探究,以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裂缝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通过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填充法、局部修补法等处理方法,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几种较为可行的处治方法:压注灌浆法、扩缝灌浆法、直接灌浆法、条带罩面法、局部修补法、板下封堵法、罩面法、加铺面层法等,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材料灌浆,修补结构裂缝,可以大在改善灌浆材料的可灌性能,可灌入0.3mm或更细小些的裂缝,又因施工简单,其应用日趋广泛。本工程实例补强处理的裂缝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灌浆法在桥梁工程病害处理的相关内容,同时指出桥梁施工病害问题,问题涵盖裂缝、砌石松动、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同时,在分析桥梁病害问题的基础上,详细的对灌浆技术的应用工艺进行探讨,实践可知,灌浆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善桥梁裂缝、砌石松动和混凝土保护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卫军 《交通标准化》2012,(13):150-152
分析桥墩结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桥墩裂缝的常规处理程序,并结合实际工程,就裂缝灌浆施工方法作详细的介绍,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相关技术。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压力灌浆技术施工原理、灌浆管埋方式、灌浆形式,重点研究了压力灌浆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并在具体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压力灌浆技术成本低廉,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压力灌浆后,能有效提高公路路基强度,降低路基施工难度,减少施工投入成本,且能预防公路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111-112
针对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配套使用的压力灌浆技术,结合G345镇安金钟至木王林场段公路改建工程实例,首先对压力灌浆工艺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试验和对比,确认压力灌浆在提高桩基整体承载力上具有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基本岩土力学理论,对压力灌浆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裂缝是最常见的工程病害,结合施工实践分析了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以及对裂缝的修补技术和灌浆的质量控制,并提出预防和减少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BS7448断裂韧度试验标准,对常用的E43厚钢板进行了CTOD(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断裂韧度试验,分别测试了在20℃室温条件下母材、热影响区、焊缝区的CTOD数值,测试验结果表明:母材、热影响区、焊缝区的CTOD特征值均大于允许值,工程结构断裂韧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2.
垮塌区Navier-Stokes幂律型浆体的有效扩散范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注浆过程水泥浆体在破碎岩体中的扩散范围和压力分布状态,以Navier-Stokes方程为理论基础,在COMSOL平台上建立单裂隙模型,模拟浆体在不规则的单一裂隙面上的流动特征. 在此基础上,建立破碎岩体的平面裂隙模型,同时设置不同的贯通系数,模拟浆体在破碎岩体中的扩散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当模型中裂隙贯通系数较低时(0.1~0.5),浆体有效扩散范围较小,约为1.5~4.1 m,扩散范围随着压差的增加呈非线性的增加,但是增加率快速降低接近0;当模型中裂隙贯通系数较大时(0.5~1.0),浆体的有效扩散范围显著增加,约为4.1~6.2 m,随着压差的增加也呈非线性增加,增加率呈降低的趋势;当模型中裂隙贯通系数为1.0时,即破碎的岩体中裂隙面全部连通状态,浆体扩散距离随着压差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最大扩散距离约为6.2 m. 同时在注浆孔外围6 m处取芯结果能明显观察到浆体固结的破碎岩块,这与模型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的单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模型.研究结果填补了在动水条件下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注浆扩散理论模型的空白,对于根据具有不同黏度时变性的浆液和不同水流流速来设计注浆工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长春 《北方交通》2012,(10):99-101
梵净山2号隧道进口端,在施工过程中山体局部出现位移及隧道结构变形、开裂现象,通过研究,首先采取锚锁抗滑桩、洞内注浆加固、洞外反压回填等综合措施进行处理、稳定山体,然后进行隧道换拱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山体及隧道病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金相剖面法,通过测定压力容器用钢13CrMo44钢及焊接接头各区裂纹尖端饱和伸张区高度(SZD),来确定焊接接头不均匀体各区的断裂韧性.该法能把焊接接头各区的组织特征、微观断口形貌同断裂力学宏观参数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诸方法难以使裂纹尖端准确达到预定位置的缺陷.试验结果表明:用 P_5焊条手弧焊对接的焊接接头断裂韧性只有母材的一半,熔合区断裂韧性最低,是结构的最薄弱环节.焊接接头各区的断裂韧性值为合理评定压力容器缺陷,正确估算剩余寿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西南地区典型岩溶公路隧道为例,针对侧穿与正穿2种隧道与溶洞穿越模式,采用前进式注浆工艺,并对充填物注浆前后物理性质的变化、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P-Q-t曲线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分析了注浆加固前后隧道拱部的变形情况,最后给出了公路隧道穿越大型充填溶洞加固注浆技术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场物理试验测量高压旋喷桩桩身沉降量以及桩周摩擦阻力,获得其随顶部荷载以及桩深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总结高压旋喷桩承载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桩体发生破坏之前,高压旋喷桩的沉降量随顶部荷载增大呈线性递增;当小荷载时,摩擦阻力随桩顶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但并非一直呈线性变化,在达到一定沉降量后其增加很小;摩擦阻力从桩身下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并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加;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进入塑性区后的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呈现非线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盾尾注浆扩散半径及管片所受注浆压力的计算方法,将浆液的扩散过程简化为其在土体中大量孔径不均匀的毛细管中的渗流运动,建立了浆液渗透扩散力学模型.基于柱面扩散理论,假定浆液为宾汉姆流体,引入等效孔隙率替代土体初始孔隙率,通过模拟浆液在单个毛细管中的渗透过程,得到了考虑浆液时效性的浆液扩散半径和管片所受浆液总压力的计算式.结合具体实例,讨论了浆液扩散半径、注浆对管片产生的压力与注浆压力和注浆时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其他注浆参数相同时,在不同注浆压力和不同注浆时间条件下,浆液对管片产生的压力的增长速率均大于浆液扩散半径的增长速率;当盾尾建筑间隙影响厚度和土体等效孔隙率不变时,浆液流动锋面上毛细管总面积与浆液扩散半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原理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汽车荷载与动水压力耦合作用的面层层底含裂纹的沥青路面进行裂纹扩展规律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动水压力的作用明显改变了对称荷载与偏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层底的裂纹扩展规律,并随着动水压力增大,裂纹尖端呈现张拉型扩展与剪切型扩展共同作用的复合形式,从而加速了沥青路面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