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为对象,研究润滑表面粗糙度、润滑油的变黏度效应以及气缸套圆周方向的形变等因素对润滑状态的影响。运用三维瞬态平均Reynolds方程与微凸体接触模型,建立缸套-活塞环三维瞬态动压润滑模型,并使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润滑状态计算程序,得出行程内的最小油膜厚度、压力分布、摩擦力等曲线。结合实际工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在活塞环圆周方向上的油膜压力及油膜厚度分布都是不均匀的,有明显变化;在压缩冲程上止点附近,微凸体摩擦力数倍于流体摩擦力,是引起摩擦磨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活塞环-缸套为研究对象,利用GT-Suite软件建立了活塞环-缸套摩擦模型,将摩擦、润滑和动力学三者耦合起来,同时考虑了活塞环和缸套的扭曲变形、接触表面粗糙度等因素,计算分析标定工况下活塞环-缸套的油膜厚度、油压分布、摩擦力和摩擦功耗。着重分析了不同润滑油温和不同转速条件下第一环油膜厚度和摩擦功耗,结果表明:第一道活塞环处润滑效果差、摩擦功耗高;随着油温升高,油膜厚度显著减少,同时摩擦功耗显著减少,综合考虑润滑和摩擦功耗,发现油温在80~90℃时摩擦特性较为理想;随着转速提高,油膜厚度增加,同时摩擦功耗增加,转速对油膜厚度影响较小,对摩擦功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表面织构活塞环与CuO纳米润滑油协同润滑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活塞环-缸套流体动压润滑数值模型,研究表面织构和CuO纳米润滑油对活塞环协同润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uO纳米润滑油能有效减小粗糙接触力,降低磨损,但会引起流体黏性剪切力增加;活塞环织构表面与缸套之间形成的微动压效应对动压润滑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减小流体摩擦力,减少摩擦损失,但在上下止点附近会导致粗糙接触力增加,磨损加剧;活塞环表面织构的位置会影响其摩擦性能,对比发现中间织构效果最好,与无织构活塞环相比能减小摩擦损失5.17%;表面织构和CuO纳米润滑油之间存在协同润滑作用,合适浓度的纳米润滑油和一定尺度的表面织构能在减少活塞环摩擦损失的同时降低磨损。本研究中中间织构活塞环和体积分数0.5%CuO纳米润滑油组成的协同润滑能达到最佳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4.
活塞、活塞环的摩擦以及润滑油粘度对燃料经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活塞、活塞环的摩擦以及润滑油粘度对燃料经济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气缸套的润滑主要是流体动力润滑,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活塞环和气缸套之间因局部接触而发生混合润滑。通过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和添加减摩剂,可以改善润滑而提高燃料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对车辆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失效分析和仿真计算,以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制作与缸套—活塞环相同材料的磨损试样,采用拉丁超立方法设计了模拟缸套上止点附近磨损的8组不同压力与速度的试样磨损试验。依据磨损试验数据,分析了缸套试样的磨损质量和磨损率的变化过程;通过试样表面电镜扫描,分析了缸套试样不同磨损阶段的表面形貌特征;采用响应面拟合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Archard黏着磨损模型中磨损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仿真计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现代民内燃机的动力储备在很大程度上由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工作能力所决定,并且首先要由这个摩擦副保证有可靠的润滑条件所决定。应当指出,发动机活塞环-缸套上部润滑油工作条件非常苛刻:活塞环-缸套零件的高温使润滑油粘度急刷下降,接近上死点顶部空间的工作气体压力达到最大值,活塞环处的油膜液体动力压力趋近于零。这样,活塞环与缸套在此区间的接触条件接近于临界状态。此外,当活塞工作行程下行时,活塞的顶环在气缸表面上所形成的润滑油膜厚度,对评定润滑油工作热氧化条件,以及润滑油在发动机整个润  相似文献   

7.
在自制的基于摩擦力的活塞环槽温度限值测试装置上,采用火焰加热活塞模拟内燃机燃烧室的燃烧过程,在加热强度一定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不同冷却强度、配对副以及润滑介质时缸套-活塞环间的摩擦力随活塞环槽温度的变化。结果发现:活塞环槽温度限值随冷却强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CKS环与镀铬缸套配副时比镀铬环以及喷钼环与镀铬缸套配副时活塞环槽温度限值高;SAE15W/40润滑油作为润滑介质时比SAE40,SAE10W/30润滑油作为润滑介质时活塞环槽温度限值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款高速汽油机主轴承内部润滑与摩擦磨损问题,考虑到轴承承载不均导致的轴瓦与润滑油非稳态传热,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D)和轴承动力学理论方法,通过迭代计算,得出该高速汽油机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主轴承在最大转速(9500 r/min)时轴承内部精确的温度场与热变形,并以此为轴承新的几何轮廓边界条件分析轴承的实际润滑情况.结果表明,与未考虑轴瓦温度场及热变形相比,轴承润滑状态明显恶化,具体表现为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减小、最大油膜压力增大,且出现较严重的磨损.最后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测得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际摩擦磨损情况吻合,验证了所用方法和所得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一台最小冷却的发动机(MCE)在标定工况为1900转/分、298千瓦下已成功地运转了250小时。文章提出和讨论了环/缸套/润滑剂种类和活塞项环转折区的缸套热负荷和活塞热负荷。给出在耐久试验运行中环和缸套磨损以及润滑油消耗量和渗漏数据。对于环与陶瓷缸套(SiN)的转折区温度高达650℃的绝热发动机所需要的各种待选的环材料和合成润滑剂的台架试验数据,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1)润滑系的作用:将适量的润滑油(俗称机油),供给摩擦副表面,形成油膜,减少摩擦和磨损。稳定流动的润滑油,还可清洁和带走摩擦表面的热量和磨料杂质.保证轴承适当的工作温度和表面的洁净。飞溅产生的油粒,使气缸壁形成油膜,减少气缸壁的摩擦和磨损.增加气缸的密封性;并对气缸壁有防腐作用,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机械损失,提高发动机效率。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是极其重要的系统,它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的耐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缸-活塞组各零件;首先是缸套的耐磨性.用非合金铸铁制造的缸套在使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磨料磨损过程加剧,摩擦表面的热效应增强,不能保证发动机的耐用性.有些厂在缸套壁上镶嵌耐热镍合金垫片,虽然气缸-活塞组的强度有所提高,但也存在对摩擦副的某些不良影响.实验室和实车试验已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析类金刚石碳涂层对活塞销及裙部的减摩效果。采用浮动缸套法和弹性流体润滑仿真方法分析活塞裙部摩擦。试验结果表明,类金刚石碳涂层减小了活塞销对缸套的摩擦,并且在发动机低转速和活塞销偏置较大的条件下效果尤为明显,尤其减小了上止点和下止点附近的摩擦。弹性流体润滑仿真证实,类金刚石碳涂层活塞销能够影响活塞的运动,减小活塞裙部与缸套之间的接触压力。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工作时运动机件表面会产生剧烈摩擦,润滑油就是在运动机件之间形成良好的油膜,将接触面隔开,以湿摩擦代替干摩擦,变固体摩擦为液体摩擦。据资料统计,车辆因润滑不良造成的故障占总故障的41%。因此,要充分发挥润滑油的作用,保证发动机可靠润滑,降低磨损,减少故障,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必须从发动机润滑油的选择、使用上加以重视,避免因日常使用中的  相似文献   

15.
降低摩擦损失是提高整机经济性并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包括活塞环和活塞在内的活塞组件,工作条件恶劣,活塞组件-缸套系统的摩擦损失可占整机近50%.活塞组件往复运动过程中,在冲程的不同位置其速度不同,活塞组件-缸套的润滑模式也不同.在靠近上下止点处,较高的润滑油黏度对改善润滑和降低接触摩擦有利;在冲程中间处,更低的润滑油黏...  相似文献   

16.
范春起 《汽车技术》2004,31(12):31-34
利用SRV高温磨损试验机模拟了缸套一活塞环在上止点区域的工作状态,研究了中磷(MP)缸套/铬钼铜(CrMoCu)环在190℃的高温环境和不同载荷下的磨损形式,分析了材料副在相应条件下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较轻载荷下、环、套表面主要为均匀的磨料磨损,环表面还出现了小区域的疲劳剥落;在中等载荷下,环、套表面除了磨料磨损外,还呈现了明显的粘着现象;在重裁条件下,磨损形式为磨料、疲劳、粘着、氧化和犁沟式混合磨损。  相似文献   

17.
凡是机械运转都会产生磨损.活塞、活塞环、气缸在高温、高压和润滑不足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其三者磨损的原因是: 1、活塞环与气缸内表面间因压力造成的磨损 发动机在工作时,燃烧的高压气体窜入活塞环背后,增大了活塞环对气缸壁的压力,压力高达39MPa左右,致使摩擦力增大,磨损加剧,再加上发动机高温造成部分润滑油膜破坏,容易导致三者间形成干摩擦,更加剧了三者的磨损.  相似文献   

18.
<正> 从摩擦力测量曲线图中可得出以下结论:1、润滑油的温度对活塞的摩擦损失有很大影响。2、活塞摩擦力不会增加到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的程度。3、在膨胀冲程中,由于活塞的敲击所引起的高负荷增加了摩擦力。但由于持续时间短,故其总的损失不大。4、活塞的  相似文献   

19.
滑动轴承的常见损坏形式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不工作时,曲轴支承在轴承上。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带有一定压力的机油被强制性地输送到曲轴与轴承的摩擦面之间,形成楔形油膜,将曲轴与轴承两个零件的表面完全分开,形成流体摩擦,此时由于两摩擦表面不接触,故摩擦只发生在润滑油流体的分子之间,零件几乎不产生磨损。但是,这种几乎没有磨损的润滑状态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发动机实际工作中,由于负荷、温度、转速等的变化,往往很难达到上述理想状态,从而造成曲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形成一定量的磨损。  相似文献   

20.
表面处理对活塞环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塞环与缸套的摩擦磨损对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圆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活塞环与缸套的摩擦学性能进行试验,考察了未经处理表面、镀铬表面和PVD表面活塞环的摩擦特性,重点分析了摩擦系数、表面摩擦形貌以及磨损量.结果表明:相比未经处理表面,镀铬和PVD处理均能有效减小活塞环配对副摩擦系数,其中PVD环配对副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稳定;未经处理表面呈现磨粒磨损特征,镀铬处理表面呈现抛光磨损特征,PVD处理表面呈现塑性变形特征;镀铬处理在减小活塞环磨损的同时增大了配合缸套的磨损,PVD处理在进一步减小活塞环磨损的同时配合缸套的磨损也较小.总体上,3种表面的活塞环中,PVD处理活塞环表现出了最优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