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颗粒捕集器旋转式过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旋转式载体的多孔介质仿真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了旋转式过滤体内部气-粒两相流的速度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排气流速、直径比、进气扩张角等参数对过滤体内流动均匀性和涡流损失的影响规律,并据此提出了优化准则。研究结果表明:当颗粒捕集器入口流速从20 m/s提高至80 m/s时,过滤体内气流流动均匀性会增加,但流场基本结构变化微小;当过滤体直径比在4~6之间变化时,其数值越大,过滤体表面的流动均匀性越差,过滤体利用率越低,当直径比继续增加到超过某一特定数值后,过滤体内流场分布基本不再发生变化;当进气扩张角在60°~120°之间变化时,扩张角越大,颗粒捕集器扩张管内越容易产生涡流,并首先在过滤体相对位置为0.8的地方产生,随着扩张角的增大,涡流强度和区域都会增大,减小扩张角可以减弱过滤体内进气回流现象,改善流场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壁流式陶瓷微粒捕集器是柴油机上一种有效的过滤微粒措施,根据其结构对称性和内部流动数学模型.分别建立边长为2.4mm、2.0mm、1.6mm的相邻微元管的三维模型.研究其静压力分布、速度分布、炭颗粒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4mm边长的模型效果最好,仿真计算的结果能反映过滤体内部流动规律。CFD数值模拟方法能缩短周期,便于改变模型参数,是研究颗粒捕集器流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空冷式中冷器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冷器气室的内腔和内部加强筋做参数几何建模,运用CFD技术对几何模型进行内部流场的三维仿真模拟,计算中冷器内部的流动阻力损失和中冷器芯体里每一根扁管的流量,进而得到了整个中冷器的压力损失和流动平衡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冷器气室内部加强筋无论如何布置都会对流体的流动起到阻碍作用,进而提高流动阻...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微粒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中的分布特性,建立微粒捕集器内部过滤体微元通道模型,利用STAR-CCM+软件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微元通道内微粒物的浓度及压力场分布,根据进口和出口端面上的平均微粒物浓度可以求解过滤通道的捕集效率,根据进口和出口端面的平均压力可以求解微元通道的背压。并研究进出口孔穴形状及孔隙率对通道背压和捕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方形孔穴比正八边形孔穴的捕集效率和背压综合性能指标更佳;随着过滤层孔隙率的增加,捕集效率和背压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以分析再生中形成的灰分沉积对捕集器过滤效率和再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沉积不但会减小过滤体有效过滤面积,增大排气背压,从而降低载体的过滤性能;还会加剧微粒的燃烧,增大载体温度梯度.在再生平衡过程中,排气背压会缓慢上升,而再生平衡点温度会随着灰分沉积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使用Altair公司前处理软件HyperMesh,根据"原始方案"方向盘的模态试验状态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并使用OptiStruct求解器进行求解;然后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标定,确保模态仿真求解的结果和模态试验的结果一致,证明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最后基于准确可信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别对几种改进的方向盘结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最终获得满足模态标准要求,同时也满足减少重量和降低成本的轻量化要求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军  向璐 《北京汽车》2015,(4):23-28
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已成为柴油机技术发展中的核心之一。文中探讨了微粒捕集器的捕集机理、过滤体材料特性以及再生技术。并利用AVL Boost软件建立模型,仿真分析了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和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过滤孔密度对DPF的最高温度、排气背压和排气碳烟量的影响,提出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设计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侧置式重型柴油发动机舱内的冷却模块(中冷器和散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发动机舱及冷却模块的内部三维流动与传热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舱内冷却空气流动与冷却模块的传热耦合仿真分析,研究了中冷器和散热器在前后布置与上下布置两种形式下的散热性能。结果表明:与中冷器和散热器的前后布置形式相比,采用上下布置形式时,散热器冷却液出口温度基本不变,中冷器热侧出口温度降低了24%。中冷器和散热器上下布置形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热负荷,减小发动机冷却模块尺寸,节约材料,优化发动机舱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一国产内燃动力轿车改装成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搭建有限元模型,使用非线性有限元求解器LS-DYNA对该电动汽车进行侧面碰撞的仿真计算,并与原型车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电动汽车相比于原型车在侧面碰撞安全性方面有所提高,其高危零部件在碰撞中能够保持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袁珲 《时代汽车》2022,(6):166-167
ANSA是一款优秀的CAE模型前处理软件,且自身集成了多款软件的求解器,其中有Nastran的103模态求解器.雨刮电机连杆总成可在ANSA中完成模型的建立,并用集成的nastran求解器求解获得op2文件.最后可采用后处理软件查看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三维建模软件Pro/E中建立某3000型沥青拌和站袋式除尘器的实体模型,利用数据交换导入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中,运用有限元理论对带式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其中的速度场分布、压力场分布以及迹线图分布进行了分析,可为提高袋式除尘器效率、延长布袋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欧洲稳态测试循环工况(ESC),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壁流式蜂窝陶瓷微粒捕集器建立CFD仿真模型,研究其静压力分布、速度分布、碳颗粒浓度分布规律,预测其对再生反应的影响,并对比分析ESC几种工况下的流场状况及捕集效率,模拟结果显示高速工况下的微粒捕集器内流场速度和排气背压较大,并拥有较好的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13.
汽车行驶状态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和滤波估计流程,建立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在模型中加入系统噪声和测量噪声,建立系统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利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汽车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进行估计,并进行转向盘转角正弦输入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两者的真实值和估计值吻合良好。利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汽车行驶状态参数进行估计可以降低汽车的成本,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网络延迟攻击下自动驾驶车辆定位估计算法的精确度,研究了延迟模型下自动驾驶车辆定位的无偏差有限脉冲响应(UFIR)估计器设计方法,并仿真实验。搭建延迟攻击下的车辆运动学模型,拓展模型至有限长度的时间窗口,推导UFIR算法按批处理式与迭代式表达形式,分析Apollo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数据流动,基于LG开源自动驾驶仿真器(LGSVL)与Apollo系统,搭建联合仿真测试平台并开展实验。结果表明:与Kalman滤波器(KF)相比,该算法估计精确度更高;当延迟数据出现较大变化时,算法响应速度更快,波动幅值更小,鲁棒性更强。当数据延迟时间小于等于1 s时,估计效果良好。因而,验证了基于LGSVL与Apollo系统进行自动驾驶仿真实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Kalman滤波的城市环路交通流短时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现有的主要交通流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卡尔曼滤波(Kalman)的预测模型及其具体算法。结合城市环路的交通运行特性,构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交通流短时预测模型,并根据北京市三环路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实证数据表明.所建立的交通流动态实时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算法的实时性也满足实际预测系统的要求,可应用于交通流预测及交通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原理,针对人工神经网络神经元之间权值的调整过程,建立了权值调整的状态空间模型,并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对该模型的状态变量进行递推估计.文中仿真以全国历年公路货运周转量为例,分别采用BP算法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2种训练方法预测的结果对比表明扩展卡尔曼滤波训练算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更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二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和轮胎模型,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了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器.利用汽车动力学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对比了线性轮胎模型和非线性轮胎模型的质心侧偏角估计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轮胎模型对于质心侧偏角估计精度至关重要,而采用非线性轮胎模型能显著提高质心侧偏角估计精度,估计结果能满足ESC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radial-type, metal foam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is reporte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filtr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soot in a metal foam filter was developed. Nickel foam was selected for the filter medium due to its large specific area, high porosity, and high thermal resistance. For various metal foams, the filtr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essure drop through the filter were calculated, as was the deposition of soot. The results from the analytical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n comparison with a conventional wall flow filter, the metal foam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DPF) is effective in utilizing the volume of material, due to the porous structures. As the size of the metal foam pores in the DPF increases from 580 μm to 800 μm, the filtr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s from 90% to 50%, and the pressure drop decreases from 380 mbar to 20 mbar. The metal foam DPF with a large pore size is effective in utilizing the volume of material with a small pressure drop. The regeneration is completed within four minutes by the flow of hot exhaust gases under full loa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