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升船机作为船舶过坝的快速通道,将缓解目前三峡枢纽通航紧张局面,通过对三峡过坝船舶现状及适宜通过升船机船舶类型、船舶过坝方向流和部分船型折算后的过坝规模分析,得到三峡升船机投入运行后的预期运行强度,为三峡通航交通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义军 《世界海运》2011,34(12):32-34
对近年来三峡-葛洲坝枢纽水域大风大雾分布及对通航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阐明通航管理应对措施,提出优化船舶运输组织、客船分流以及增建过坝设施等建议,以尽量降低大风、大雾恶劣天气对通航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丽华 《珠江水运》2007,(10):12-15
珠江是我国大西南重要的水运出海大通道,但由于众多内河水电枢纽没有依法同步建设通航设施或通航设施规模过小,导致严重的断航碍航现象。随着近年来经济  相似文献   

4.
针对向家坝枢纽日益增加的通航需求,为保障向家坝枢纽正常运行,2019—2021年对向家坝近坝通航水域持续性水沙监测,采用3年的实测地形资料,结合向家坝库区水沙特性对重点水域冲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坝上游翻坝码头逐年淤积,但淤积量不大;凉水井码头逐年冲刷,冲刷区域主要位于深槽;坝下游航道冲刷较为明显。须持续对加强翻坝码头和坝下通航水域监测和分析,以保障涉水建筑物稳定、船只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通航河流上进行水电枢纽建设,可同时梯级或渠化河流以改善航道,使水电开发与航运建设共赢。讨论水电枢纽建设对通航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论述消除、降低影响的研究对策,对项目管理、规划与设计单位,尤其是非交通行业的规划、设计单位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分析航道,货源及典型航线等基础上,采用分段计算对三峡枢纽通航半分节驳船队的营运经济性作了分析,提出了三峡枢纽过坝半分节驳船队及相应船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小南海枢纽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分析,运用诱增交通量的方法预测了影响区域水运货运量的市场份额,提出了基于3种基本情景的小南海枢纽通航建筑物过坝运量结果,供未来小南海枢纽工程设计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两坝间河段汛期通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38 km河段是连接三峡库区和葛洲坝下游航道的关键航道。两坝间航道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水流条件复杂,是三峡枢纽涉及的航道中较困难的一段,解决好两坝间的通航问题,是三峡枢纽通航的主要环节。因此,提高两坝间河段通航流量对延长通航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增加推轮推力,改善推轮操纵性能和减驳减载等改进措施,可将两坝间河段的通航流量级由上水的20 000 m3/s,提高到45 000 m3/s。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现行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建筑运行的基础上,对2018年实施长江干线过坝船舶联动控制措施以来情况进行归纳分析,阐明长江干线船舶联动控制措施实施特点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乌江通航管理体制明确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手段解决贵州航电枢纽运行中存在的通而不畅的问题。在分析国内外同行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贵州航电枢纽的主要特点,按照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族混合系统的思想和要求,针对造成航电枢纽运行通而不畅的因素,制定解决方案,在启动贵州航电枢纽目前已有和将要使用的技术管理手段和系统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一套可定量、可回溯、可持续改进的贵州省航电枢纽运行机制,以期为省内外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建设问题,基于通过能力分析、运量预测、过闸规划船型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和排队论方法分别对枢纽上下游待闸锚地所需泊位数进行分析测算,同时研究分析两坝间待闸锚地容量需求。三峡坝上、葛洲坝坝下锚地需满足96艘船舶待闸,两坝间上下行待闸锚地均需满足28艘船舶待闸。结合三峡枢纽河段锚地设置现状、未来通航交通组织需求,研究提出了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方案,旨在为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提供方案参考,更好满足船舶待闸需求,发挥枢纽航运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龙滩水电枢纽没有同步建设通航设施,2010年红水河全线通航的目标和希望已然化为泡影,对红水河全线通航问题深感忧虑。红水河是西江上游主干流,是国家规划的"两纵一横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现有通航河流194条.在通航建筑物中,除长江葛洲坝船闸、在建的三峡船闸外,在汉江上建有丹江口水电站升船机,堵河上建有黄龙滩水电站升船机.目前,汉江王甫洲水电枢纽船闸已建成投入试运行,清江高坝洲、隔河岩水电枢纽升船机正在建设中,过船设施管理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李宇  程健 《珠江水运》2005,(12):35-37
针对梅江梯级现状提出枢纽间无基流下泄回水变动段,用控制调峰消落水位通航;蓬辣滩坝下河段,用"借水行舟"通航.  相似文献   

15.
再论《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水利、水电及航运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模型试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口门区的水流与航行参数,可适当提高通航条件限值,但需经原体实践的检验,该成果可供规范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6.
准确分析掌握汛期通航流量规律是科学应对防汛通航工作的前提,本文基于船舶过坝安全及水利枢纽通航运行组织技术要求,在对三峡河段汛期通航流量突变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汛期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时段通航流量突变规律特征,以期对三峡河段汛期过坝船舶的交通组织优化、通航安全保障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航运的安全。针对沥口枢纽上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差、横向流速大等问题,通过建立沥口枢纽河段水工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提出在坝轴线上游设置浅坝,调整河道河势及导流墩分流等优化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下口门区及连接段内水流流态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航条件满足规范要求。船模航行试验表明最大通航流量Q_(20%)=4 661 m~3/s,并论证在此方案下通航的安全性与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嘉陵江沙溪枢纽引航道船模通航预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创  蔡汝哲 《水道港口》2009,30(3):191-196
沙溪电航枢纽工程是一个以发电和航运为主,兼有灌溉、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为了研究论证工程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有关工程设计的布置方案进行研究和优化,确保船舶顺利过坝,特进行通航船模试验研究。根据船模试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给出推荐方案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郝岭 《水运工程》2019,(4):136-140
中低水头渠化枢纽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用枢纽敞泄时的坝前水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船闸上引航道底高程和上门槛底高程较低,不仅墙体断面增大、造价增加,而且容易产生淤积;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流速、流态较差,难以满足船舶安全进出闸的要求。依托部分工程实例,根据枢纽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通过水文计算,对通航水流条件、通航保证率、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枢纽死水位作为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枢纽不同运行方式时的回水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渠化河段的上下梯级在死水位运行时的衔接能满足要求,采用枢纽死水位作为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建设使长江上游通航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过坝货运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了设计通航能力,碍航效应愈加明显。文章从时间、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三峡枢纽的碍航特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