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托情结     
我与妻的结合缘于同对摩托的梦想。小时候,我住的县城摩托很少,父亲却有一辆现代摩托车族戏称为“老白干”的嘉陵50。也许现在那马达轰鸣的“老白干”已被很多人不屑一顾,但我那时却对它情有独钟。父亲常将我带上后座去兜风,每当父亲的右手一旋转,便令我心旷神怡。我很想亲自骑骑它,但对还是一个孩子的我,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父亲将它停下来时,我就时常去旋转那只油门把手,内心便时时泛起拥有一辆“老白干”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般人来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曾经拥有过三辆摩托车。之所以说“曾经”,是因为我现在拥有的只是没有发动机的两个车轮——自行车,而我过去的摩托车经历在得到、失去、再得到、再失去的反复中悄然度过了。 1997年,我成了一名公务员,为了忙工作,半年内我跑废了两条自行车外胎与一条内胎,单位只好给我配了一辆红色的轻骑“野马100”摩托车。当时心里怪怪的,可能是平生驾驶的第一辆摩托车,怎么看都好奇,把它打扫干净(在仓库中已经放了1年).然后让舅舅  相似文献   

3.
我生于摩托车世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摩托车。8岁时开始涉足一些儿童级别的摩托车越野比赛。成为赛道上的“F1王子”舒马赫,是我和我父亲共同的梦想。于是,在重庆长江边和嘉陵江边的滩涂上,留下了太多我们父子俩练习驾驶技术后的道道车辙。  相似文献   

4.
摩托情结     
我与妻的结合缘于同对摩托的梦想。小时候,我住的县城摩托很少,父亲却有一辆被现代摩托车族戏称为“老白干”的50车。也许现在那马达轰鸣的“老白干”已被很多人不屑一顾,但我那时却对它情有独钟。父亲常将我带上后座去兜风,每当父亲的右手一旋转,我便感受到了生命中的一股强大动力,令我心旷神怡。我很想亲自骑骑它,但对那时还是  相似文献   

5.
感受珠海     
如果你也喜欢摩托车的话,相信你对GP摩托车比赛和WSB摩托车比赛等赛事并不会陌生。那些身穿各色战衣的车手成为无数热血青年的偶像,我每次看车赛都会为之热血澎湃,想像着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轰鸣的发动机声中,骑上梦想的战车,凤驰电掣地在赛场上感受速度带给我的无限遐想。我想,有机会我也要到真正的赛道上跑一跑,在那里可以把有人横穿马路、自行车乱窜、出租车违章调头等顾虑统统抛开,将油门全开,让自己关于摩托车的所有梦想在发动机的轰鸣中一起飞扬。刚好这几天工作比较轻松,于是约上好友"佳能大炮"  相似文献   

6.
车手     
车手属马,心善脾气犟。他从不认命自己生就是被人骑在胯下的。 80年代中期,车手生活的那个城市诞生了摩托车,车手产生了喜新厌旧的思想,上班很少再骑那辆半新不旧的“凤凰”,整日梦想着鸟枪换炮。为了买辆摩托车,车手节衣缩食,甚至下狠心告别刚刚吸起瘾的香烟。那时,车手还在城市远郊的一家军工厂上班,随父母在一起生活。有一天,他突然对父亲说:“爸,我想买辆摩托!”“你又不会骑。”父亲不以为然。“你不答应,我就去医院卖血。”车手神情刚毅,俨然吃了秤砣铁了心。可这句话,连他自己都没从脑子里过一遍,就“砸”到父亲  相似文献   

7.
有摩托,会骑摩托车,但不爱它,对关于摩托的知识也不了解,那你就算不上“摩托迷”。我原本是一个汽车迷,1991年参加工作不久就考了驾照,买汽车杂志是我的大事,大街上跑的大小汽车,从价格到品牌没有我不知道的。可时间长了我发觉汽车离我们工薪族太远了,慢慢地那种“迷”的程度也淡了许多。近几年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迅速,我想买不起汽车咱就买摩托车吧,相信驾摩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2003,(8)
在我骑自行车游历三峡时,我很自然地注意了一下三峡地区的摩托车。因为我还是一个摩托车迷。 三峡的道路即是众多文字中所称的“蜀道”。它的特点是坡陡、弯急、悬崖多,还有一个特点大家也许还不知道;那就是隧道多。所以,我认为能够在此处生存的摩托车应具备以下几个素质:扭矩大,功率储备足够,制动系统强悍,灯光照度好,这就要求摩托车的品质优异,故障率少。 我骑自行车穿行三峡的道路上,有时坡陡得一上午都在推着车  相似文献   

9.
刘兵 《摩托车信息》2006,(20):35-35
儿时的我对摩托车说不上是喜欢,只是很好奇,对于当时还处于童年的我而言,摩托车就是个庞然大物,它只有两个轮子却能带着人飞驰,让我觉得很神奇。那里由于人们都穷,能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都算得上是一件稀罕物,所以借给别人还要看情面才行。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摩托车却从来就没有人借,一方面是会骑的人不多,另外由于那东西贵,谁也不好意思张口。  相似文献   

10.
车迷情怀     
望着大街上愈来愈壮观的摩托车大军,我常常会想,摩托车到底是个什么?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为它而痴狂?那位说了,这不废话吗?刚懂事的小孩也知道,骑着能跑、屁股冒烟、隆隆作响的就是摩托车呗,也就是早年间北方老百性所说的“屁驴子”。它得宠于寻常  相似文献   

11.
我与摩托车     
贺亮 《摩托车》2004,(3):13-13
我与摩托车初识是在小时候,在乡间公路上,当我第一次听到它强劲有力的轰鸣声,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敏捷矫健的身影,我就对摩托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那一刻起,摩托车就成了我的梦想,我下定决心,长大后不仅要驾驭它,更要了解它,让它成为我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金色鱼塘     
90年代初,我的第一辆车:一辆破旧的二手幸福250A,经过数次手术,终于成了一堆废铁。没有车的日子是黑暗的。我从此六神无主、日渐消瘦。摩托车三个字变成了一条“千年虫”,它侵占了我的大脑,影响了我除了摩托车之外的所有思维。我甚至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右手总会下意识地拧手把……我“病了”。可是,第一辆车已把我搞得几乎身无分文。就凭目前这点收入,想买摩托车,只能是白日做梦。于是,我成天冥思苦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是从自行车发展而来的。自行车刚刚出现不久,就有不少发明家为自行车能够自动而搅赞脑汁了。顾名思义,自行车一旦安装了“摩托”(motor),就成为摩托车。motor的原意是内燃机,而最早的“摩托车”却是装的蒸汽机。 1869年,美国发明明家S·鲁佩尔将一台可倾式双缸蒸汽机安装在自行车上,两根长长的连杆带动后轮旋转,就象蒸汽机车那样。用煤作燃料的  相似文献   

14.
读《中国自行车》杂志2005年第二期上王凤和理事长撰写的《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电动自行车健康发展》一文,很有感触。王理事长说:“我再一次声明,本人从没有反对过发展电动摩托车,只是目前发展电动摩托车不能够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借助于电动自行车标准来生产产品,拿这个产品来欺骗消费者”。有人说,“轻摩化”的电动自行车就是轻型电动摩托车,反对电动自行车“轻摩化”,就是反对发展电动摩托车。  相似文献   

15.
从小就对摩托车着迷的我,常常一看见路上飞驰的两轮铁兽便莫名其妙地激动。虽然父亲一直都不赞成我驾车,但在我身上还不会发生那个传播很广的“父亲不让儿子在他有生之年买机车,儿子见到靓车竟脱口而出:“看啊,我一定要买,等我父亲一死,我就买。’”的笑话。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技术》2009,(12):27-27
11月11日,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及自行车展览公司(EICMA)、中国摩托车商会(CCCM)及通用国际广告展览有限公司(GENERTEC)就合资组建“中意摩托车展览有限公司”以及创办“EICMA·中国国际摩托车及零部件交易会”项目在第67届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及自行车展览会(EICMA)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7.
杜启弘 《摩托车》2014,(11):104-107
说起我的摩托车特技生涯,其实我最受益的是我7年的自行车练习。2000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在操场上看见一个学长骑普通自行车抬前轮,瞬间心生羡慕和好奇,同年我恳求老妈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谁会知道这就是我极限运动的开始,也是我爱上摩托车的前奏。刚接触自行车时我用的是普通自行车,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没有这方面的朋友,我只能自己摸索练车的经验。直到我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慢骑比赛并获得第三名,我才认识了自行车竞技方面的朋友。从那以后我买了一部攀爬自行车,练习如何定车、控车,就这样我真的爱上了特技。只不过那时爱的是自行车花式特技。  相似文献   

18.
心愿     
《摩托车》2003,(12)
从儿时坐着父亲的幸福XF-125去幼儿园,到驾着本田RVF400载着女友去泰晤士河畔看日落,20年来,我一直和摩托车有着不解的情缘。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大地上行驶的大多是国产车,上海的马路上跑的也不外乎“幸福”,后来有了“野狼”、  相似文献   

19.
“汽车太贵买不起,自行车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摩托车禁牌不可以……”就在许多国人为乘车犯愁时,一种标榜环保、经济适用的新型自行车吸引了老百姓的视线。它,就是被列为朝阳产业的电动自行车!  相似文献   

20.
就"车"这个大家族而言,摩托车是近100多年才发展起来的后生晚辈,资历太浅了!据历史记载,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早在约5000年前,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就制造出了"指南车"。这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车不得而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同是文明古国的埃及考古发现,就在黄帝那个时期,就有了关于异族乘坐马拉战车攻打埃及的记载。当然,巴比伦有没有车,我无从知晓。更有甚者,全世界普及率最高的中国象棋里,除有步兵、骑兵、炮兵(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外,就有车兵,西安出土的兵马俑里的战车,活灵活现地体现了这个事实。可见,有车一族在数千年前就大大地风光过了。摩托车的前身应是自行车。最早的自行车出现在欧洲,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最早的全木结构的自行车是前轮硕大而后轮很小。可以想象,这种自行车的速度比乌龟赛跑快不了多少。但是,它却是我们现代自行车或摩托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