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根据杭州市2005年居民出行调查的相关数据,结合杭州市城市交通现状,对杭州市居民出行次数、出行时段、出行方式等一系列的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归纳杭州市居民出行特征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杭州市的交通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中心城区交通规划的展开,迁安市展开中心城区范围内居民出行调查,对迁安市居民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从性别、年龄、职业、交通工具拥有量、出行率、出行方式、出行分布等方面,梳理迁安市居民样本特征及出行特性,在相应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迁安市交通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为交通需求模型的搭建提供参数,为新城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为类似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交通出行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出行目的、出行时段和出行方式的分析,研究了老年人出行需求特征,提出了我国在满足老年人出行交通供给设施方面的不足。希望通过现代交通技术和政策来改善老年人出行的机动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出行及活动需求,以期为城市交通供给侧的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苏州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州居民出行调查中有关通勤出行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通勤出行交通结构、不同人群交通方式选择特征以及通勤交通方式的出行距离特征,该分析结果有助于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特别是针对城市居民上下班出行的交通政策的制定和交通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出行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居民人均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分布和出行方式构成等3个方面入手,将国内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与发达国家城市进行分析比较,又对国内相同城市不同时期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把握城市居民出行特性的发展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特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内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大城市的部分出行特征已经开始与发达国家状况相似,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出行特征则与国外差别较大。研究同时发现了国内城市居民出行结构中的隐患,指出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居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出行特征及掌握其出行规律,以《郊区保障基地大型居住社区出行特征及意愿调查》中的调查数据为支撑,筛选其中的保障性住房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保障性住房的基本特征、保障性住房居民群体的出行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居民的出行需求及其出行规律,并简要探讨了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得出职住不平衡和经济条件差带来了更加依赖公交及交通出行分布集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精准掌握车辆的出行特征是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的重要前提之一.文中针对现有出行路径选择方法受模型局限性影响,无法深入挖掘出行者的出行特征来研究出行行为的问题,结合R F ID数据可靠度高、完整性强及准确性大的优势,构建车辆出行特征指标体系,基于高斯隐马尔可夫混合模型对车辆出行特征进行建模研究,提出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表征路径级阻...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交通规划实际情况,提出新型的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分析方法,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和严密的分析,研究了数据转换的过程及方法,用以分析活动与出行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活动模型与出行模型之间的桥梁。详细阐述了数据选择和整理方法、有效性检查规则;应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活动及出行特征作为模拟的基础,并提出基于交叉分类的出行量预测方法;然后制定活动-出行行为的详细模拟流程,研究各特性变量的模拟方法;给出模型的验证及确认方法,并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模拟流程。该方法已应用于辽宁某市城市居民的活动与出行特征分析,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活动模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莆田市2009年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为对象,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莆田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针对莆田市居民出行总量、出行距离、出行耗时、私人交通方式、高峰小时峰值等特点,对莆田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识别网络化运营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特征,设计了可采集Wi-Fi信息的分布式交通行为识别系统,并建立出行特征识别算法.布设在各站点的检测设备可采集乘客所携带移动设备独一无二的M AC地址信息,并上传至信息中心.信息中心通过对比同一设备在各站点获取的时间戳和对应站点编号,可识别乘客的出行路径和行程时间,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的走行时间信息可获取换乘站的换乘时间,并应用上述时间信息验证所识别出行路径信息的有效性.在西安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同由客票信息获取的出行行为相比,该系统能采集所有网络形态下的乘客出行路径及行程时间,测试数据的平均采样率可达32.86%,误差为3.8%.该系统的分析结果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票清分、站点设计等环节.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社会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出行的总量、目的、方式等角度分析了信息社会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改变,为我国未来城市交通规划的居民出行研究做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山地城市形态和道路网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2010年攀枝花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攀枝花市居民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时空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城市形态与路网结构对于居民出行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公共交通系统承载了大量的居民出行.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IC卡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乘客出行信息,通过这些数据可分析居民公交出行规律,进而优化公交服务.引入信息熵及熵率对居民公交出行链重复性进行量化,研究了基于量化指标分析居民公交出行规律的方法.通过出行地点状态标定,将乘客的出行链转化为离散的出行序列;利...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民出行时耗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陆建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0):102-104
出行时耗是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居民一次出行时耗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分析居民全日出行总时耗以及分方式的居民全日出行总时耗。相应的分析结果有助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订和交通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居民弹性出行特征是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下的产物,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弹性出行在所有出行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而对居民弹性出行的研究愈发重要。为研究居民弹性出行特征的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居民弹性出行行为调查的RP-SP融合数据,结合方差膨胀检验方法研究影响居民弹性出行特征各因素间的线性相关性,最后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居民弹性出行前获取出行时间信息、天气信息作出出行选择时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程度。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因素中年龄、游客类型、主要交通出行工具等显著影响居民弹性出行选择;居民出行前获知交通信息,弹性出行的概率能有效降低9%,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与城内客运出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城市群区域客运出行规律,对长株潭城市群客运交通出行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城市群区域城内与城际出行者在社会经济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选择以及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并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城内与城际出行除在方式选择考虑因素方面有共性外,其他方面个性特征明显,另外对城市群内出行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作了预估。  相似文献   

17.
黄石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客运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石市2000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分析黄石市居民出行基本特征:出行次数,出行目的构成,出行方式构成,不同出行方式的平均出行时耗,出行时辰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黄石市客运交通现状及城市总体规划,从道德网通行能力,公共客运交通优先,快速交通系统,客运交通管理,政府的公共客运交通政策,公共客运交通发展规模及公共客运交通行业服务标准等方面,提出了黄石市客运交通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宁市2009年工作日及双休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整理,并与大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相对比,总结归纳出中小城市出行次数高,出行距离不长,以上班上学出行为主,体力出行时耗较长,高峰峰值明显等特有的出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公共交通发展等方面,为中小城市未来的交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了解老年人在早高峰出行的一般规律,保障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提高老年人的出行质量,通过街头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济南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在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等市级活动中心获得355份有效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老年人早高峰期间出行的时空分布特性、出行频次等出行特性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居住状况的老年人的出行特性差异,总结了老年人出行特征规律和影响老年人出行的因素,提出了改善老年人出行质量的建议及后续研究中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分析公交消费数据不完整情况下的公交出行特征,基于乘客上车刷卡数据、支付宝扫码数据及公交GPS数据,运用时空匹配法和出行链理论挖掘分析乘客上下车站点、公交线路OD矩阵、出行空间分布特性及消费时间分布特征。实际验证结果表明:1)使用IC卡和支付宝的乘客数量近似相等,使用现金人数较少,约占整体的6%;2)乘客出行次数在2次以下占总数的84%,换乘需求较少,公交可达性较高;3)高峰期消费次数均超过25000次/h,约占全天总数的23%,居民出行目的较为单一,大部分往返于居民区与办公商业区,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