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 (duodenogastricre flux ,DGR)的变化 ,探讨胆囊切除后DGR发生情况及其与PCS的关系。方法  2 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动态 2 4h胃内pH和胆红素 (Bilitec 2 0 0 0 )检测 ,并与 10例胆石症患者和 15例正常对照者作比较。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碱反流和胆汁反流均不增加。胆石症组碱反流较对照组增加 ,胆汁反流不增加。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在临床上的一种新的、合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中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术8例,胆囊切除术及胆囊瘘口修补术10例,胆囊切除术及肝总管Roux-en-y吻合术6例。结果 2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8年,痊愈22例(78.6%),良好4例(14.5%),欠佳2例(7.1%)。结论 对4种类型的M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临床预防使用抗生素达 3 0 %~ 95 % [1 ] ,此易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Mozzillo等[2 ] 发现正常胃液、胆汁、空肠上段几乎无菌。马保金等[3] 也有胆囊切除术不使用抗生素的报道。为改变胆囊切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传统观念 ,我们曾对不使用抗生素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总结[4 ] 。本文将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不使用抗生素 )和对照组 (使用抗生素 ) ,观察其疗效 ,旨在探讨胆囊切除术不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 ,进一步证明部分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可以不使用抗生素。1 对象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2 3~ 65岁 ;慢性胆囊炎或胆囊…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生理退变,心血管系统顺应性降低,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常因原有疾病、CO2气腹压力、胆心反射、麻醉药物的影响等因素,易出现麻醉和手术并发症。因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我院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资料予以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P53、P16及K-ras在胆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建立基因突变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慢性胆囊炎20例、胆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胆囊早期癌23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患者胆囊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依托咪酯、硫喷妥钠诱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的影响。方法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5例,随机分为3组:A组114例,诱导麻醉用异丙酚2 mg/kg;B组107例,依托咪酯0.4 mg/kg诱导;C组104例,25 g/L硫喷妥钠5 mg/kg诱导。其他诱导药物相同。维持麻醉用10 g/L普鲁卡因,0.8 g/L琥珀胆碱复合液。术后48 h内双盲法观察呕吐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47.4%、56.1%、45.2%(P>0.05)。不同时间段呕吐发生情况,异丙酚组和硫喷妥钠组以术后6 h以内发生最低(P<0.01),且显著少于依托咪酯组(P<0.01);6-12 h异丙酚组最高,硫喷妥钠组次之(组内不同时间段均为P<0.01),但该时间段三组间无差异。依托咪酯组术后24 h内相对均衡。结论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抗呕吐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我院18年来对86例外科性黄疸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黄疸伴有腹痛不仅见于胆石,同时也是壶腹周围癌的一个常见症状,左侧卧位触诊,可增加扪到胀大胆囊的机会,外科性黄疸的生化表现常是:肝功正常或轻度报害,黄疸指数多有波动,硷性磷酸酶增高,单项转氨酶增高,X线检查结果分析,超声波应用等,在减少误诊方面,强调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胆囊结石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百余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这一疾病最有效的方法.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在腔内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率先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LC)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方法 对1000例连续入院良性胆囊疾病患者施行LC,年龄30 ̄78岁。其中胆囊息肉10例,单纯胆囊结石53例,急性胆囊炎伴结石12例,胆囊充满型结石23例,萎缩性胆囊炎2例,超标准体重1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联合监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手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及植物神经系统对外科手术等伤害刺激的反应性,更加合理地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深度。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依麻醉深度检测手段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组Ⅰ)、BIS监测组(组Ⅱ)、HRVI监测组(组Ⅲ)、BIS和HRVI联合监测组(组Ⅳ),维持BIS值40~50,HRVI值30~40。结果麻醉期间组Ⅳ丙泊酚的使用量显著低于组Ⅰ、组Ⅱ和组Ⅲ;组Ⅲ、组Ⅳ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显著高于组Ⅰ和组Ⅱ;组Ⅳ苏醒时间显著短于组Ⅰ、组Ⅱ和组Ⅲ;拔管后患者烦躁例数组Ⅲ、组Ⅳ显著低于组Ⅰ和组Ⅱ。4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采用BIS和HRVI联合监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手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及植物神经系统对外科手术等伤害刺激的反应性,可更加合理地评价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切口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腹腔胆囊切除术需向腹腔中持续注入气压为1.3~2kPa的CO2以显露手术视野。CO2在腹腔中可迅速吸收入血,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本文对腹腔镜胆羹切除术的15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患者全麻CO2气腹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资料与方法本组15例中,男7例,女8例,年龄30~67岁,ASAI~II级,均为诊断明确拟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麻醉方法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s,以硫喷妥钠5~10mg/kg,琥…  相似文献   

12.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PC)病人的麻醉及CO_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认为采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调节方便,能满足手术要求,术后苏醒迅速,能有效防止CO_2气腹对呼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6例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术前6例均有心绞痛,胆绞痛常诱发心绞痛;心电图示:6例均有冠脉供血不足。胆囊切除术后随访(最短半年,最长11.5年,平均3.5年)。4例心绞痛基本消失,2例明显减轻,心电图2例正常,2例好转;2例无变化;1例频发房早房颤9年,术后心律失常消失。6例心功能均改善。因此,我们认为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不是胆囊切除术的禁忌症,对于这类患者应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尽早择期手术,这不仅可防治胆石病及其并发症,还可以改善冠心病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硬膜外阻滞与硬膜外加全麻插管在老年人胆一囊切除术中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老年患者,ASAⅠ-Ⅲ级,随机 分2组。结论老年人行胆囊切除术采用硬膜外加全麻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并根据超声发现分别计分。根据手术中所见将手术难度分成Ⅰ~Ⅲ级。分析超声积分与手术难度间关系。结果 将超声积分〈7,7~14,〉14三组分别提示手术难度Ⅰ,Ⅱ、Ⅲ级,其准确度分别为85%,75%和87.5%。结论 超声对胆囊局部病变引起的手术困难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胆囊结石与胆道感染并存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1 ] 。肠道细菌 ,尤其是侵入血液的细菌通常可进入胆囊可能成为胆囊内的“潜在菌群”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因 [2 ]。本文对胆囊结石的胆囊组织进行 HE、革兰染色、免疫组化病理学观察及细菌 L型检测 ,探讨细菌 L型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 我院 1997年 10月~ 1998年 7月单纯胆囊结石病例 5 9例 ,男 2 0例 ,女 39例 ,年龄 18~ 81岁 ,平均 43.2岁。均入院前半年无急性发作 ,入院后行选择性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我们选用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9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其中男6例,女13例,年龄22~65岁,体重53~73kg,均为胆结石并胆囊炎。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咪唑安定5mg。病人入室后开放一路静脉通道,连接HP78354C型监测仪监测ECG、HR、SBP、DBP、MAP1及SPO2.诱导:面罩给氧使SPO2达98%以上,静注芬太尼0.05mg,3min后静注异丙酚2mg/kg40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我院1980年~1990年收治的医源性胆管损伤35例,(其中我院手术所致11例,占同期2679例胆囊切除术的0.41%,损伤部位以肝总管与胆总管交界处最多(28/35)。损伤的原因有:手术者麻痹大意、麻醉不佳、切口选择不当、助手不得力、局部粘连或有较大出血、解剖变异等。预防关键在于充分认识胆囊切除术的潜在危险,熟悉局部解剖关系,充分估计操作中的困难,选择适当的麻醉及得力助手。根据损伤的不同时间及类型决定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喉罩通气 ,用于 6 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 ,观察 CO2 气腹对循环和肺通气的影响及高 CO2 血症。结果 :充气腹后心率、血压、气道阻力明显增加 ( P <0 .0 1 ) ,Pa CO2 升高不显著 ,但放气腹后显著升高 ( P <0 .0 1 )。无缺氧现象。认为术中应积极预防心率、血压增高 ,术毕加强监护避免高 CO2 血症。  相似文献   

20.
高胆固醇饮食对胆囊结石形成和胆囊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HCD)能否引起胆囊胆固醇结石和对胆囊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实体解剖、B超观察HCD组、正常对照组的胆囊成石情况;测定两组的胆囊运动功能;用放免法测定空腹及脂肪餐后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用比色法测定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观察胆囊病理学改变。结果HCD组的胆固醇结石成石率、胆汁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D组的脂肪餐后CCK水平、胆囊排空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CD组有9例出现胆囊炎症性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仅1例出现黏膜水肿。结论高胆固醇饮食可以造成家兔的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的原因可能与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胆固醇代谢紊乱、血浆CCK水平降低、胆囊炎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