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内蒙地区窑沟黄土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该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控量测,了解隧道开挖过程中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的规律:拱部沉降的量值远大于净空收敛的量值,进而明确黄土隧道大变形的控制应以拱部沉降为主。运用有限元分析确定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控制隧道大变形的途径:初期支护的及时跟进能显著降低黄土隧道围岩的变形;桩处理隧道黄土地基可以有效地降低围岩变形;系统锚杆的施作对围岩变形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甘肃省首座3车道大断面高原黄土公路隧道为依托展开研究,分析了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及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围岩稳定性,并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各个施工阶段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及受力情况,重点阐述了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在不同施工阶段沉降变形的受力状况,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和变形状况力学参数计算分析了隧道不同施工阶段围岩变形速率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周鹏  高金仓  李磊  郑飞  戴勇 《隧道建设》2020,40(5):652-659
针对黄土隧道开挖这一施工领域中的难题,依托地坑院隧道,对隧道穿越沿线地质地形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基于监控量测数据,对典型横断面和纵向段的初期支护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初期支护沿时空分布的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1)围岩变形持续时间长、变形速率大,有时具有突变性; 2)初期支护横断面收敛不均,纵向变形与断面距掌子面距离直接相关; 3)隧道变形受地形、地下水和施工的影响较大。根据现场围岩大变形规律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现场施工提供技术性指导。  相似文献   

4.
宝天高速公路宝鸡段BT4合同段有4座分离式隧道,该地区地质背景复杂,地形相对高差较大.其地质属典型的黄土覆盖土、岩接触复杂围岩,岩土体稳定性差.为保证隧道顺利施工,开展了黄土、土岩复杂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和破坏方式的研究,以指导隧洞施工支护.目前该隧道已顺利建成.  相似文献   

5.
红层泥岩隧道围岩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红层泥岩公路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对在建项目静宁隧道围岩变形进行了连续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红层泥岩变形过程一般遵循缓慢变形期一基本稳定期规律,具流变特性而无脆性变化特征,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也为相近地质条件的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全站仪非接触隧道变形量测方法是一种快速、及时和有效的监控量测方法,它可用于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监测。本文介绍了这种方法在老营庄湿陷性黄土隧道的监控量测应用。针对湿陷性黄土开挖后变形大,变形快的特点,采用全站仪量测可快速监测,对现场施工干扰小,结果可直接指导隧道现场施工,及时服务现场动态施工。  相似文献   

7.
由于黄土小净距隧道的围岩条件较差,且左右洞间距小,主洞开挖和左右洞施工均会对隧道的变形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黄土隧道埋深浅,降雨等外部环境也会对隧道变形产生影响。为了确保黄土隧道安全施工,及时预测大变形等施工灾害,制定恰当的监控量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速公路某黄土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探讨了黄土小净距隧道的新奥法监控量测方案,及其在大变形预报中的应用,为今后的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隧道围岩破碎带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亚宇 《隧道建设》2006,26(4):54-57
以客运专线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工程大断面施工为背景,在通过隧道施工设计中存在的围岩破碎带时,应用TSP超前地质预报初步确定破碎带的距离和走向,并结合隧道施工现场开挖揭露出的围岩情况,应用离散单元法(UDEC)对围岩破碎带全断面施工开挖、支护方案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监控量测成果和离散元计算成果中隧道拱顶下沉规律基本一致,且变形量小于设计允许值,证明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处于完全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讨论太原至澳门高速公路省庄隧道现场围岩变形监控量测的实施情况和对位移量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隧道先后开挖的左侧和右侧主洞变形的一般规律和相互影响,阐述了监控量测在省庄连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软弱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建友  赵勇  过燕芳 《隧道建设》2011,(Z1):381-387
软弱围岩的力学特征及其变形规律是实现软弱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理论基础。强度低、变形大、变形时间长、变形速度快是软弱围岩的基本特征,因此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围岩应力调整的特征及其变形规律,合理选择开挖分部和开挖进尺,切实做好超前支护,加强施工管理,按照"预支护、快挖、快支、快封闭"的施工原则,实现软弱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1.
盛仁声 《隧道建设》2001,21(4):13-15,24
宝兰二线新曲儿岔隧道出口长194m的地段位于第四系黄土地层中。隧道具有浅埋、双线、偏压和洞顶有既有线列车动载等特性。针对工程条件,采用了中隔墙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强化了围岩和衬砌的变形量测和动态分析,对于复杂条件下围岩和衬砌的变形和受力条件取得了一定认识,工程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2.
浅埋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受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神延铁路十五标段及W6标段共四座黄土隧道施工及应力监测为切入点,对浅埋黄土隧道施工方案及施工中突出的技术问题,支护与土体间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及引起结构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今后类似隧道的安全施工和支护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5,(4)
季节性冻土地区黄土隧道稳定性受较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含水量变化和冻融循环次数对黄土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以山西阳曲1号隧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含水量黄土隧道进行多次冻融循环后的围岩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不变时,位移拱底最大,水平次之,拱顶最小;含水量增加时,水平、竖向位移迅速增加。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时,围岩水平位移、竖向位移都增加,产生较大变形,含水量越大,这种影响也越大。围岩在相同冻融循环情况下,拱底竖向位移最大,其次为拱顶竖向位移,拱腰处水平位移最小。随着围岩经历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水平位移、竖向位移都增加,产生较大变形,对围岩整体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拱顶竖向位移、拱底竖向位移增长速率大于边墙水平位移,在拱顶拱底产生较大变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根据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及洞身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段施工实例,总结了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围岩变形控制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为同类工程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明胜 《隧道建设》2009,(Z2):24-28
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对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控制大变形非常关键,也是选择隧道开挖方式、支护型式、支护参数、支护时机的技术依据。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采用台阶法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针对其开挖过程中的预留核心土长度对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的台阶长度和核心土长度,其结果对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志敏  王洪  龚军  李增印  彭易 《公路》2023,(12):375-382
为探明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时空效应特征,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了宁缠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在不同开挖法下围岩的时空变形规律和时空特征曲线类型,研究了距隧道洞壁不同范围内的围岩径向变形规律。研究表明: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的时空特征曲线可分为“抛物线”型和“台阶”型;“抛物线”型曲线包括急速增长和缓慢增长2个变形阶段,变形规律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台阶”型曲线包括急速增长、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基本稳定4个变形阶段,变形规律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隧道开挖引起围岩径向变形的范围大致是距洞壁0~2.5 D,距离洞壁不同范围内的围岩径向变形规律符合指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对确定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施工工序和最佳支护时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对黄土隧道的地质特点及开挖、支护方法进行探讨,并对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应力分布及黄土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进行研究.通过方案比选、数值分析对黄土隧道施工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希望对黄土隧道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野猪山隧道右线出口科研段,属于浅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按照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进行施工。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在拱顶沉降、地表沉降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下围岩变形特征,包括拱顶沉降与时间、开挖关系,地表沉降横向分布规律及纵向分布规律,得到了宁波象山地区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法预测地表变形的相关参数、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下掌子面空间约束效应影响范围及掌子面前方围岩位移释放率,研究结论可望为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黄土隧道围岩强度低、自承载力弱、开挖变形大的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法对黄土隧道施工过程模拟仿真,得到隧道围岩开挖溶洞的位移变形特征和应力变化,并给出相应的隧道变形沉降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上部围岩形成一个U形的整体沉降区,由隧道表面延伸到拱脚处,边界接近垂直。隧道开挖对围岩影响集中在隧道中线35 m范围,掌子面前方20 m内,其中在隧道中线20 m,掌子面前方6 m沉降值达到总沉降的24%~45%,沉降集中在掌子面至初支护封闭阶段。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加强拱脚强度、提高初期支护和超前支护、减少封闭距离来有效控制围岩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Q2黄土地层隧道深埋段台阶法2种支护参数进行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数值模拟计算,对两种支护参数条件下围岩变形大小及规律、支护结构受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Q2黄土地层隧道深埋段台阶法2种支护参数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可为黄土隧道支护参数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