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底地形辅助导航SITAN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底地形辅助导航是水下载体导航技术致力研究的新方向,在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真实地形数据的基础上,采用SITAN算法作为对准匹配算法,对传统的SITAN算法加以改进,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水下载体的最佳匹配位置,以提高水下载体的导航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ITAN算法更能满足导航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重力匹配导航的基本原理,根据匹配导航的基本流程对潜艇遇到障碍物的航线进行最优分析.在匹配中要对重力仪所测得的重力异常值进行厄特缶斯改正,其中速度误差是厄特缶斯改正主要误差源,改正后对重力异常值进行分析,根据重力的异常分析,推测障碍物与潜艇航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对惯导系统的导航状态进行修正,得到最优导航状态.  相似文献   

3.
重力场辅助水下导航仿真及分析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imulink工具对重力场辅助水下导航仿真及分析平台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平台各模块的原理、建立过程和细节进行了详细介绍,形成了从基础重力格网数据库构建、匹配算法设计到最终性能评估的完整的重力场辅助水下导航仿真体系.该平台集成了现阶段比较优秀的重力场网格插值模型和匹配算法模型,只需要简单地对相应的算法Matlab函数进行修改就能方便地进行对比研究,是进行重力场匹配导航实验研究、演示验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展示舰船导航路线,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舰船导航交互界面。通过对舰船导航界面功能结构进行优化,有效采集海量复杂舰船航行信息和分析感知路线环境,结合人机交互原理构建舰船导航路线的特征映射模型,以此提高舰船导航精度,提高舰船导航界面的可用性。最后通过实验证实,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舰船导航界面交互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舰船航行路线导航精度,保证舰船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利用海底地形辅助导航是水下载体导航技术致力研究的新方向。该文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真实地形数据,在此实测地形图的基础上,采用ICCp算法为对准匹配算法,得到水下载体的最佳匹配位置,提高水下载体的导航精度。并利用仿真以平台式惯导系统为例,用卡尔曼滤波对惯导系统误差进行最优估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设计了惯性/重力匹配组合导航系统的卡尔曼滤波器。研究及仿真试验表明,此滤波器是可行的。滤波后可使惯性/重力匹配组合系统相对于无辅助的惯性导航系统,在定位精度、速度精度上等均有很大的提高,对于常值漂移有一定的估计能力。也就是说采用惯性/重力匹配组合导航技术可以实现对惯性导航系统误差的控制,实现高精度导航。  相似文献   

7.
重力辅助导航的拐点判据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力场特征参数进行研究,发现重力场特征参数曲线拐点与重力匹配有效的区域有内在联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拐点判据的重力辅助导航算法,该算法运用拐点选择和拐点扩充机制,对重力场特征曲线拐点进行选择和扩充,得到重力有效匹配区域,在惯导/重力/计程仪组合导航系统仿真机上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对重力匹配区域做出较好的判断,能有效提高重力辅助导航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舰船导航领域通常采用多传感器组合的方式保证导航精度,但对于水下舰船而言,由于其传感器种类少、精度低,导航精度水平有待提升。本文结合舰船配置特点,提出一种多惯性导航系统信息融合方法,通过设计Kalman滤波器实现多套惯导设备的信息融合,模拟仿真实验和半实物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套惯导系统而言,所提方法可以将定位精度提升30%,为水下舰船的长航时高精度导航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组合导航系统事后区间平滑算法处理数据精度较在线滤波算法高,通常以经过事后处理的惯导状态信息作参考,对中低精度的舰船导航设备工作性能进行评估。在以速度、位置作为观测量的INS/GPS量测方程的基础上,增加姿态外部修正信息,采用固定区间平滑算法进行处理得出高精度的评估数据,进而分析舰船导航设备的数据输出精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姿态信息并结合固定区间最优平滑算法的处理方法,可以使系统的姿态测量精度获得大幅度提高,并能克服最优滤波对平台误差角初期估计精度低的缺点,可以作为一种评估舰船导航设备工作性能的事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重力仪是提高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精度的重要设备,其重力传感器信号检测回路的性能决定着仪器的精度。在分析电容式重力传感器检测回路原理的基础上,推导了传感器检测回路模型,分析主要原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特性,给出减小误差的措施,对进一步提高电容式重力传感器的精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包燕燕 《中国水运》2006,4(6):86-87
通过加长挡土墙底部长度,能适当提高挡土墙的高度,增大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茅昕  金蓓 《船舶工程》2006,28(5):60-62
文章对GLLG型超低艇架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功能以及主要设计内容和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筒柱型重力墩式码头结构尚无明确定义和成熟的设计计算模式、实际工程案例少、改造难度大的现状,基于沙角C电厂煤码头结构改造工程,采用在筒柱外侧设置钢筋网、外立模板,利用已有筒柱底座基础水下现浇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增大筒柱直径及自重的改造方案,解决码头整体抗滑、抗倾稳定性不足问题,实现码头升级改造。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对原码头结构整体性和生产作业影响较小,实施可控性强,结构改造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重力式码头设计中,抛填块石作为墙后减压棱体会消耗大量的石料。针对近年来北方平原河网区石料匮乏的问题,提出采用废弃混凝土块作为减压棱体填料的设计方案。结合某内河通用泊位工程的设计变更,从工程技术和经济角度综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试运营期沉降位移观测验证码头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混凝土块作为减压棱体填料可行,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重力式码头结构的大型化,重力式码头结构在不同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通病,例如胸墙裂缝、工后沉降位移及码头面层不均匀沉降造成后方积水等,严重影响码头的正常使用。结合重力式码头设计施工经验,分析质量通病的形成机理及其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这些措施经实践证明可行有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部分重力式码头位移的调查结果表明,码头位移在施工期可基本完成且达到码头高度的0.2%以上,具备码头墙后产生主动土压力的必要条件,与设计预期相符合;使用期的码头位移一般较小,地基压缩性较低时均可在25 mm以内,不影响码头正常使用。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岸壁码头位移无论在施工期还是使用期均与地基状况密切相关,即地基越好,码头位移越小。建造在压缩性较明显的一般黏性土地基上的重力式岸壁码头,其使用期位移量可达100 mm以上,对码头正常运行将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Logvinovich独立膨胀原理,发展了一种用于计算在重力场中定常和非定常自然和通气超空泡形态的计算方法,运用该方法对重力场中超空泡形态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重力作用下超空泡不再是对称的椭球体,自然超空泡和通气超空泡在非定常扰动下的形态特性和动力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当流场压力线性变化时,自然超空泡的空泡数呈线性变化,但长度呈非线性变化,而通气超空泡的空泡数和空泡长度都呈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上一级码头的竖向地基应力和横向摩擦力视为一种超载,并转化为土压力作用在下一级码头上,运用可靠度方法,结合纳溪沟码头工程实例分析多级重力式码头的最不利工况组合及最不利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多级重力式码头的各种作用组合中,水位与多级重力式码头的上、下级码头墙身等高时的抗滑稳定性可靠度最低,即为控制工况。  相似文献   

19.
船舶纵向重力式下水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岚虹  叶家玮 《船舶》2000,(2):19-22
万吨级船舶在纵向倾斜船台上下水量个复杂且事故因素较多的工艺过程,本文综述了一船舶纵向重力式下水的预测模型,该方法考虑了水动力等的影响而有别于传统的以静力学为主的预测方式,其考虑因素较多,因而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重力式码头与板桩码头衔接段施工穿越抛石层、后方漏砂等问题,结合两个工程实例进行研究。采取冲击钻施工工艺穿越抛石层成槽,使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防止后方漏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