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工织物散体桩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桩基,为了研究其在轴向荷载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并探讨桩体强度和模量的确定方法,选用了3种相对密度(Dr=0.42,0.62,0.78)的碎石和4种筋材强度(T=33,43,52,65 kN·m-1)的无接缝聚丙烯土工编织布套筒,制备成12组直径为300 mm,高度为600 mm的大尺寸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试样,对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至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单轴压缩下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应力-应变曲线在加载初期因碎石受到初始压密而上凹,而后近似线性增长至桩体强度,随后应力随应变减小呈现应变软化特性;当加载接近至桩体强度时,编织布套筒中间部位明显鼓胀,该处横向筋丝逐根断裂直至桩体失效,故横向筋丝的强度对桩体的强度起控制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加强横向筋丝的强度以进一步提高桩体的竖向承载力;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强度与碎石相对密度无相关关系,而与筋材强度呈较好的线性统计关系,可以通过筋材强度确定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桩体强度;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模量随筋材强度或碎石密实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在同一碎石密实度下,桩体模量随筋材强度呈线性增长关系;建立了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模量理论计算公式,并采用试验值对理论公式进行修正,修正系数κ=2.4,修正后的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EPS材料的参数特性、力学性能和大应变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常规土工试验无侧限压缩仪,对4种不同密度的Φ50mm×100mm圆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确定了材料对应的力学参数。考虑在大应变40%范围内的压缩过程,在相同应变率下的试验结果表明,EPS材料的压缩强度与压缩模量和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在5%应变范围内,应力应变关系接近线弹性变化规律,在达到10%应变时,试件达到强度极限,应力应变关系由弹性变形进入到塑性变形。EPS材料的压缩试验结果对解决高填方涵洞减荷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普通碎石桩,土工织物包裹碎石桩受力变形过程因涉及到碎石与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变得更为复杂。为研究包裹碎石桩强度及变形等力学特性,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土工织物包裹碎石桩的单轴与三轴压缩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工织物模量、抗拉强度和围压对包裹碎石桩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包裹碎石桩体变形承载及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包裹碎石桩体在加载早期即已进入屈服状态,当织物发生拉伸破裂后包裹碎石桩体强度随即从峰值强度迅速下降;包裹碎石桩模量随土工织物模量呈线性增长,碎石相对密实度越高其模量增长幅度也越高;包裹碎石桩单轴抗压强度随土工织物抗拉强度线性增长,增长幅度与碎石相对密实度无关;在三轴压缩状态下得到的表观黏聚力随土工织物抗拉强度线性增加,与碎石相对密实度无关;土工织物抗拉强度对包裹碎石桩体的摩擦角几乎没有影响,其对包裹碎石桩体强度的提升主要以增加表观黏聚力的形式体现;围压和土工织物对碎石桩体约束作用发挥的先后顺序将改变包裹碎石桩三轴压缩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数值模型无法反映碎石颗粒对包裹织物带来的刺入及磨损,因此在土工织物包裹碎石桩数值模拟中必须对织物抗拉强度进行一定程度折减,否则数值模拟结果将极大高估其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4.
土工编织袋在路基工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新兴的加筋加固方法——土工编织袋法,可以很好地处理软弱地基。土工编织袋的加固原理是利用土工织物的拉伸强度约束土体,增加土体的强度,减小土体的变形。土工编织袋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软土地基、弱一中膨胀土地基、沟塘填筑、路堤护坡、高岩石边坡的绿化以及桥头处理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土壤-水泥-飞灰-皂土改良土的工程性质,该改良土系作为三轴柱列式桩连续壁(Soil Mixing Pile Wall)之用.研究上,主要由现地取得之土壤和适当水泥及皂土材料进行一系列配比试验,以探讨添加材料对改良土之单轴压缩强度qu值及三轴透水系数k值的影响.本研究之配比设计系以二种水泥含量Aw(水泥重/干土重)与三种水灰比w/c为试验参数.试验结果显示,水泥含量与水灰比将会影响改良土之单轴压缩强度与透水系数的大小.改良土之单轴压缩强度随着水泥含量和龄期的增加而呈递增的情形,但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呈递减的现象.另方面,透水系数随着水灰比与龄期之增加而呈递增,并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市地铁勘察工程中扁铲侧胀试验与土工试验成果的对比,发现扁铲侧胀试验得到的土体参数与土工试验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基本能判别土的类型和土体的重度,扁铲侧胀试验得出的场地土的扁铲侧胀模量MDMT和不排水抗剪强度CUDMTs约为相应土工试验压缩模量ESO-0.2s和Cu的1.5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网栅土工砌块的强度特性,对其进行了室内大型单级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干密度下剪应力一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及强度变化曲线,并采用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得到其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拟合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网栅土工砌块的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随着干密度及法向应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残余强度为峰值强度的80%-90%;摩尔库伦强度理论能很好的解释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红层单轴抗压强度与回弹强度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轴抗压强度与回弹强度之间已有较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经验关系,但是针对具体红层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回弹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尚未建立。文中通过大量的红层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与回弹强度试验,研究其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经验公式,与其他经验公式比较结果,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土工格栅经验型蠕变模型及其参数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土工格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蠕变特性,在不同荷载级别和环境温度的各种组合条件下,针对不同规格的土工格栅进行了长期室内蠕变试验,并根据对蠕变试验结果的综合对比分析,探讨了土工格栅蠕变曲线、荷载-应变等时曲线的一般特征。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荷载级别、环境温度、格栅强度与生产工艺是影响土工格栅长期蠕变特性的重要因素。结合粘弹性理论建立了反映土工格栅蠕变特性的三参数经验型本构模型,提出了合理确定模型参数的试验方法,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荷载级别和环境温度对蠕变模型参数的影响。所建议的格栅蠕变模型能有效地对土工格栅加筋结构长期工作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理论分析建立破碎岩体注浆加固体力学模型,通过室内试验制作加固体试样并开展单轴抗压试验,分析破碎岩体含量、破碎程度、界面粗糙程度以及注浆材料黏结性能等因素对加固体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注浆加固体试样在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其内部石块基本保持完整性,破坏主要产生在交界面以及注浆材料内部;当VBP较大时,在碎石体的阻隔作用下,破裂面无法一次性产生,且多为剪切型破坏;当VBP较小时,压缩破坏过程中直接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破裂面,且多为拉断型破坏;对于未加固的破碎岩体,其强度随VBP增加而减小,且强度离散程度较大;加固后其强度随VBP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强度大幅提高,同时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加固体强度随碎石数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加固体强度随着注浆材料黏结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交界面体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交界面体密度与黏结强度相互影响,总体强度是二者耦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加固体力学模型以及单轴抗压试验数据提出了加固体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破碎岩体含量、破碎程度、界面粗糙程度以及注浆材料黏结性能等因素对加固体强度的影响。通过与实际试验数据比较,证明了该公式可以较好地对破碎岩体加固强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