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小溪滩电站建成后枢纽调度、人工采砂等因素引起枢纽下游河道水沙特征、河道水位和流量发生改变的问题,结合引航道导流堤工程布置,进行变化地形条件下的枢纽下游通航水流条件分析与复核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枢纽下游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模型,对导流堤布置形式、尺寸参数等进行优化,通过多方案数值计算和成果对比分析,提出枢纽下游引航道导流堤建议布置方案,既满足变化地形条件下的通航水流条件要求,又降低了原设计方案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黔江大藤峡枢纽所处峡谷段为例,通过改变导堤和导流墩的高度,采用变高式导堤和淹没式导流墩布置,配合调整洪水航线,解决了中枯水期航道的碍航问题,同时改善了洪水期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河道泄洪条件。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21,(1):84-88
建立了洪江枢纽整体物理模型,对洪江扩建船闸布置及下游航道通航条件进行多方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坝址所在位置下游河势向右微弯,且逐渐压缩,扩建船闸闸室较长,引航道实体导流堤直线顺延后,导流堤对有效河宽造成大幅缩窄,引发船闸下游口门区斜流流速大、流态复杂,通航条件不能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优化方案充分利用船闸下游弯道河段右岸河道存在大范围的缓流区,将下游引航道长直堤设置为折线型,减少导流堤对主河道过水断面的压缩,降低河道流速,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同时顺应下游河势向右岸调整航线,达到了改善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条件目的。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融江麻石船闸改扩建工程下引航道位于右岸,规划航线偏向河心,下泄洪水斜冲引航道,造成口门区通航条件十分复杂。采取规划航线向右岸侧偏移、布置隔流堤、增加导流墩和改变导流墩轴向角等措施提出3个优化布置方案。建立麻石枢纽下游河道的整体二维水流模型开展仿真模拟,分析比较各个优化方案的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得出满足通航安全指标的最优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山区河势受限段改建船闸上游通航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区河流改扩建船闸受枢纽坝区河势等条件限制布置难度大,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较差。采用整体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对依托工程沅水洪江改扩建船闸上游通航条件进行了研究。阐述设计方案工程布置条件下船闸通航条件及影响因素,针对设计方案船闸通航水流存在的不足,提出延长上游导流堤、调整透空堤范围、调整航线等改善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山区河势受限段改建船闸通航问题,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导流堤又称导水堤或引水坝,用以平顺引导水流或约束水流的建筑物。在不稳定河道上,为保证灌溉取水,常采用导流堤式渠首。在某引水枢纽工程上游左右岸修筑导流堤,通过水力学计算推求河道水面线,并以此确定堤顶高程。为防止水流冲刷,对导流堤冲刷深度进行计算,确定防冲深度。该工程实施以来,运行效果良好,说明文中采用的计算方法安全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枢纽通航建筑物一般要求布置在顺直、稳定、开阔的河段,弯曲河道因其水流三维性对船舶安全航行影响大,通航建筑物布置在弯道,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复杂。通过整体模型及自航船模试验,研究了上游引航道口门宽度、导流堤及外引航墙的长度、开孔引流等工程措施对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上引航道布置方式及运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导流堤为背景,主要对塑料排水板施工技术在导流堤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塑料排水板的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准备、水上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最终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宝钢马迹山矿石码头工程潮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啸 《水道港口》2020,41(1):22-28
上海宝钢马迹山中转港扩建卸船码头东端涨潮水流湍急,水流流向与码头走向之间有20°左右的夹角,影响船舶靠离泊安全。模型试验表明,整治工程"东导流堤"可以有效地改善扩建卸船码头东端水流条件。西侧的装船码头水域范围内,由于马屁股岬角的挑流作用,落潮期在装船码头水域形成大尺度回流区;模型试验表明,采用整治工程"西导流堤"的"中"或"北"方案,均可解决装船码头水域回流问题;不宜采用布置在马屁股岬角处的"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填充块石的工程措施来减小空心方块斜坡堤空隙率的设计方法。试验研究证实了这种工程措施的可行性, 它能增强斜坡堤的导流及拦沙作用。通过不同块石级配方案及块石填充效果的对比,提出了填充块石的优化方案,此方案对空心方块斜坡堤的导流以及拦沙促淤的治理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内河港口平面设计中挖入式港池布置方案比选和交通布局优化等关键问题,采用泥沙和交通数字仿真及BIM技术建模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方案的回淤情况、平面交通组织情况,为港池方案比选和交通布局优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可视化的手段,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和沟通效率。  相似文献   

12.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通航河流上修建枢纽综合利用工程,由于受到河段河势、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制约,且这类工程因需同时满足电站、船闸等水工建筑物对水流、泥沙条件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总体布置时往往会遇到枢纽中各建筑物布置合理与否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以便充分发挥各建筑物的功能,取得枢纽的综合效益。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在进行平面布置时作了多方案的比较,提出了较合理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文章根据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平面布置研究成果,介绍枢纽布置方案的优劣,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工程是无闸低坝枢纽,不能控制洪水、调节泄流位置,无论上游来流量高低,对下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均较大,本文针对其水流运动特点和泥沙淤积问题,利用水力学原理与泥沙运动理论,创建了隔离水流、切断泥沙流路的技术方法,通过增设隔流墙、拦沙底坎和优化靠船墩布置等工程措施,较好地改变引航道内的水流条件,有效地阻止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引航道内的水深、流速等通航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汉江雅口航运枢纽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条件进行研究。阐述设计方案工程布置条件下的船闸通航条件及影响因素,针对设计方案在通航水流条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在船闸上游连接段外侧布置圆弧形隔流堤及河床局部疏浚等优化工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枢纽船闸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柯学 《水运工程》2013,(10):79-82
介绍印尼爪哇PALABUHANRATU(3×350 MW)电厂项目港口平面布置方案,分析影响本工程港口平面布置的 主要自然因素:风浪、泥沙、潮流、潮汐、地质等,探讨港口平面布置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根据工程特点,提出3个平面 布置方案,通过波浪物理模型、温排水数学模型和泥沙冲淤分析,综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富丽娟  赵洪波 《水道港口》2013,34(3):204-207
为了从宏观上论证某拟建核电取水工程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依据大量实测资料,研究了该工程海区的水动力条件、泥沙环境以及岸滩冲淤演变特征。通过研究表明,该工程水域水动力不强、含沙量低、岸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外界泥沙来源较少,在合理布置取水工程后不会产生较强的泥沙淤积问题。此外还结合该区的波浪及底质特点讨论了取水口位置,并进一步给出了局部防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杂水动力环境条件下港口平面布置,基于刚果(布)黑角矿业港项目,根据对波浪、海流以及泥沙等主要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两个平面方案,并通过方案比选及模型试验研究,采用对周边水动力环境影响小、易于起步、投资回报高的单侧防波堤疏浚土回填造地的双港池平面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对于受复杂水动力影响的刚果(布)及临近海域港区的平面布置,应重点考虑波浪的掩护、沿岸输沙以及波浪和海流对船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庄河石城岛海域的泥沙运动规律,计算了波浪破碎水深、泥沙起动水深和底沙起动流速,论证庄河石城岛天然深槽的动力成因。确定了港区规划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分析防沙堤布置、规划填海界限等关键参数;通过经验公式、泥沙数模和类似港址类比等方法综合论证港区回淤量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影响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平面布局的中部挖入式港池轴向走向、宽度、位置等,确定该工程的平面布局,在此基础上通过潮流、潮流泥沙数模和物模试验以及船舶靠离泊操纵模拟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不影响周公堤水道颜家台闸的正常使用,已建的周天河段航道整治控导工程在颜家台一带方案布置存在空档,使得河道局部放宽,泥沙落淤,形成浅埂。因此,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熊家洲段工程(周天河段)中,在空档处布置了一道潜丁坝。为了在增加工程效果与减小对颜家台闸的影响之间找到平衡点,对张家湾透水坝的平面布置及结构形式进行研究,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