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抗凝血透析液在高危出血肾衰患者血透中的抗凝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新型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液在高危出血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的抗凝效果。方法  3 8例患者按抗凝方式分为二组 :Ⅰ组无肝素血液透析 ;Ⅱ组枸橼酸盐透析液血液透析。透析期间观察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游离钙、ACT和静脉压变化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滤器中空纤维内膜纤维蛋白沉积和血细胞聚集情况。结果 Ⅰ组 18例中 12例静脉压升高 ,7例透析器及管路发生严重凝血 ,未完成 4h血液透析。Ⅱ组 2 0例静脉端ACT明显延长 ,游离钙明显下降 ,动脉端ACT和游离钙正常 ,透析器及管路无严重凝血 ,全部完成 4h透析。结论 新型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液抗凝透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补钙速率对高危出血肾衰竭患者应用新型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  2 8例患者按补钙速率分为 5组进行枸橼酸盐透析液血液透析。透析期间观察患者症状、静脉压、血钙浓度、活化凝血时间(ACT)和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补钙速率为 4 5mL·h-1时 ,患者未出现低钙的临床表现 ,血钙浓度仅在透析后 1h升高 (P <0 .0 5 ) ;静脉端ACT比动脉端显著延长 (P <0 .0 1) ;透析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补钙速率为 4 5mL·h-1枸橼酸盐血液透析液进行血透抗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型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液的溶质清除效果。方法 以犬为试验动物 ,应用自制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 ,检测透析器前后血BUN和Cr,并计算透析器全血清除率。结果 透析器后血BUN、Cr较透析器前明显降低 (P <0 .0 1 ) ;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液组透析器全血清除率高于普通肝素碳酸氢盐血液透析液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型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液的溶质清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枸橼酸体外抗凝技术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的抗凝效果,解决高危出血倾向患者需行CBP时抗凝难的问题。方法32例高危出血倾向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例。均行CBP治疗,均采用枸橼酸抗凝剂为碱基的置换液。A组患者置换液输注速度为2 000 mL/h,血流量200 mL/min,枸橼酸浓度为13.3 mmol/L;B组置换液输注速度为4 000 mL/h,血流量250 mL/min,枸橼酸浓度为7 mmol/L。通过外周静脉补充钙剂。监测患者每日治疗前及结束时全血活化凝血时间(WBACT)、血气分析、血清离子钙及总钙水平。结果32例患者共行CBP治疗112次,总治疗时间1 238.3 h;置换液输入前WBACT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输入置换液后两组滤器后WBACT(s)较滤器前在2、4、6 h各时间点的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碱剩余(BE)及pH无大幅度上升,无碱中毒出现;治疗前后血清总钙、离子钙水平无显著变化;不加重全身出血倾向,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体外抗凝技术能解决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CBP时抗凝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型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时影响血侧枸橼酸盐浓度的因素。方法 采用体外试验模拟血液透析在不同滤器、不同血侧液体浓度和酸碱度以及不同流速的血液侧液体和透析液状态下检测血测枸橼酸盐浓度。结果 血侧枸橼酸盐浓度F 6 0 >FB 1 3 0UGA >GA HP 1 3 0 >F 6 >FB 1 3 0AGA >WS 70。透析液流速 5 0 0mL·min- 1 >2 5 0mL·min- 1 ;血流速 1 0 0mL·min- 1 >2 0 0mL·min- 1 。结论 血侧枸橼酸盐浓度受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影响。应用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透液时 ,应选用高通量滤器或壁薄 ,亲水性好 ,表面积大于 1 .3m2 低通量滤器  相似文献   

6.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引流量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hronicsubduralhematoma ,CS DH)是中老年患者轻微颅脑损伤后最为常见的颅内病变。虽然CSDH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但钻孔闭式引流术已成为神经外科医生普遍采用的方法。我们对CSDH患者术后引流量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选择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本院神经外科资料完整的CSDH患者 15 2例。其中男 138例 ,女 14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 6 2 .3岁。 5 0~ 6 5岁者 12 6例占 83% ;双侧CSDH者 2 3例。 15 2例CSDH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  相似文献   

7.
用表达重组人TSH受体的中国仓鼠卵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cel,CHO)细胞代替传统的FRTL-5细胞测定Graves甲亢病人的血清甲状腺刺激抗体(ThyroidStimulatingAntibody,TSAb)水平,方法相对简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未治疗的Graves病人92.7%阳性,治疗后迅速下降,恢复期的阳性率为35%,该方法对Graves甲亢的诊断、治疗后效果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胸壁刺激(CWS)检查对170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检出起搏器功能障碍者11例(6.5%)。起搏治疗后自身心律改善者32例(18.8%)、恶化者13例(7.9%)、稳定者125例(73.5%)。检出起搏器依赖者25例(14.7%),属高危病人,随访的重点。表明CWS检查是评价起搏器功能、揭示自身心律,筛选高危病人一项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溶栓疗法是一种通过对纤溶系统激活 ,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的治疗方法。溶栓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简称 L DVT)报道甚少 ,我院自 1993年应用数字减影技术 (DSA)采用局部介入或静脉溶栓治疗 15例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疗效显著。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我院 1993年 1月~1996年 12月的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年龄 14~ 6 7岁 ,临床主要症状为患者全下肢肿胀 ,患肢髂窝、股三角区疼痛和压痛 ,6例患侧皮温升高。病程 1d~ 14个月 ,其中 12周者 6例 ,2周~ 6月者 5例 ,6月~ 12月者 3例 ,>12月者 1例。致病原因 :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行新辅助放化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而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4例,总缓解率(CR+PR)为75%(12/16);1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CR拒绝手术而未行手术治疗,余1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肠道水肿1例,肠道粘连7例,均未影响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保肛率(56.25%,9/16)显著高于对照组(18.75%,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0%(0/16)、远处转移率为12.50%(2/16),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为18.75%(3/16)、远处转移率为31.25%(5/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3、0.667,P=0.144、0.41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裂开等)及放化疗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肛周皮肤反应等)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新辅助放化疗可明显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从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意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 892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意外并发症分别为 :胸主动脉出血 2例 (占 0 .2 2 % ) ,经修补缝合止血 ;奇静脉出血 4例 (占 0 .45% ) ,显露静脉后结扎裂口远近端止血 ;支气管损伤 5例 (占 0 .56% ) ,均予及时修补 ,3例行术后气管切开 ,1例术后死于ARDS,4例愈合良好 ;胸导管损伤 1 2例 (占 1 .35% ) ,缝扎胸导管 ;胃左动脉出血 3例 (占0 .34% ) ,经缝扎残端止血 ;脾脏出血 3例 (占 0 .33% ) ,2例胃短血管回缩出血行脾切除 ,1例包膜撕裂压迫局部止血。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 ,术中沉着冷静和扎实的外科基本功对防治术中意外并发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71例。根据抗凝剂使用情况将其分为3组:A组23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药);B组29人(术后血小板>300×109/L时使用抗凝药);C组19人(术后未使用抗凝药)。比较各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和血栓分布特点以及发生血栓后经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术前和手术相关因素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总的发生率为40.8%(29/71),A、B和C组分别为26.1%(6/23)、44.8%(13/29)和52.6%(10/19),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及主要分支均可发生血栓,其中脾静脉血栓占72.4%。溶栓治疗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为76.2%(16/21),而脾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仅23.8%(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4,P=0.001)。结论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凝药对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作用。发生血栓后经全身溶栓治疗,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消融率高于脾静脉血栓消融率。  相似文献   

13.
观察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运用膨胀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对19例轻中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人作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确诊的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分别于瘤腔注射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结果注射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为80%;注射鱼肝油酸钠组总有效率为62.5%,治愈率为4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是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段下腔静脉梗阻 (budd chiariSyndrome ,BCS)是由于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肝静脉流出道受阻而引起的综合征。先天性梗阻常为隔膜型 ,或由栓塞而致下腔静脉闭塞。确诊主要依靠血管造影。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olourDopplerflowimaging ,CDFI)的广泛应用 ,极大丰富了对本病的检查手段。本文旨在探讨CDFI检查对BCS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3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BCS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12~ 6 7岁 ,平均35 .8岁。其…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 1993年 2月至 1998年 6月对 2 6例重度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行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方法进行呼吸支持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8~ 6 8岁。闭合性胸外伤 2 4例 ,开放性胸外伤 2例 ,16例有肋骨骨折 ,连枷胸 4例 ,血气胸 12例 ,合并腹部脏器损伤 4例 ,膈肌破裂、支气管断裂各 1例。所有病人均有较重肺挫伤 ,术中及 CT证实肺叶挫伤均在2叶以上。全组患者 Pa O2 <8.0 k Pa,Pa CO2 >6 .6 7k Pa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1.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对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脑白质病变(WMLs)的影响。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的MwoA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PFO进行分组,匹配年龄、性别及头痛特征资料,观察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并比较分析PFO阳性组及阴性组间WMLs差异。结果 MwoA合并PFO 19例,其中WMLs阳性7例,病灶分布于额叶和(或)顶叶,白质评分1~7分;MwoA不合并PFO 16例,其中WMLs阳性5例,病灶亦分布于额叶和(或)顶叶,白质评分1~3分,组间WM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woA患者的脑白质病变多发生于额、顶叶,尚未发现PFO与MwoA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导致肝硬化食道静脉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病例来源于我院1983~1985年收治的部分门脉性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共100例,按其是否伴有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各50例,对导致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最后本文提出了引起静脉曲张出血的始发危险因素是门脉高压的程度;门静脉游离压>3.49Kpo,或B超探测门静脉(总干)直径>1.9cm,脾静脉(脾门处)>1.3cm。促发因素;男性,年龄>40岁,合并肺部感染,脾功能亢进(血色素<70g/L,白细胞计数<5×10~9/L,血小板<60×10~9/L)。具备上述始发危险因素二项和促发危险因素二项以上的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提示出血高度可能性。建议用B型超声探测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直径作为判断门静脉压的一种手段,可使肝硬化患者避免导管检测或食道镜检查带来的危险和不便。  相似文献   

19.
对 1 6 3例肝炎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 ,其中 78例在结扎前后应用硝苯啶以降低门脉压力 ,余 85例作为对照 ,并进行1~ 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 ,硝苯啶组病人的食管静脉再曲张率及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前后应用硝苯啶 ,可提高结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免疫粘附的概念产生于50年代,1981年Siegel等证实,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远超过白细胞,每个红细胞含有大约200~1000个补体受体,并参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因此,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我们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对带状疱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病例选自本科住院病人。SLE8例,男1例,女7例,年龄15~40岁,平均29岁。带状疱疹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1~70岁,平均51岁。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