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交通科技     
《人车路》2003,(5)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新发展安全气囊主要由控制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气袋组成,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电子系统接收并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当判断有必要打开气袋时,立即由触发装置发生点火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收到信号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并充满气袋,使得乘员能够与一个较柔软的吸能缓冲物件相接触,而不是与汽车的内饰件猛烈碰撞。新型安全气囊的特点是具备内层,它使气囊在充分展开后,才朝着驾驶员方向膨胀。它采用全力充气器,其展开方式在对人体的冲击方面,可与减力安全气囊相比。目前安全气囊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智能化:这种气囊系统能够在汽车碰撞的一瞬间根据碰撞条件和乘员状况来调节气囊的工作性能。(2)小型轻型化:安全气囊总成采用体积小的新型气体发生器(有利用压缩气体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及采用有机气体的纯气体式气体发生器)。(3)实现全方位保护:安全气囊不再仅局限于保护驾驶员与前座乘员。(4)环保型:采用新型气体发生技术,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飞机上可以打手机了近日,在英国维珍航空公司由上海飞往伦敦的班机上,乘客成为第一批被允许在飞行途中使用他们的手机进行通话的客人,这在全球航空公司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2.
安全气囊是汽车约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安全气囊在碰撞事故中能够很好的保护乘员,在车辆安全系统的开发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安全气囊匹配试验.汽车正面安全气囊匹配试验主要包括100%重叠正面碰撞试验、40%偏置碰撞、30.角碰撞、正面柱碰撞和钻入碰撞等.在气囊的匹配试验中,需要对气囊展开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以便不断优化约束系统的设计,达到在交通事故中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家用汽车》2012,(3):13-13
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天合已研发出新一代自适应式前安全气囊.在车祸发生时.该自适应式安全气囊可以根据乘员的体积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变量.自动调整气囊的压力以及体积大小.预计2013年开始生产该自适应式安全气囊。目前,天合已研发并生产出安全气囊自动排气系统,当乘员距离安全气囊太近时,安全气囊内置的通风口可以自动排出一些气体调整气囊的柔韧度。  相似文献   

4.
汽车安全气囊是保证驾驶人员和乘员安全的主要部件之一.如果对安全气囊检修时不按正确的方法检修,可能会使安全气囊装置在检修中意外地张开,从而造成严重的事故.另外,在维修保养安全气囊时操作有误,可能造成在碰撞时自始至终气囊都不起作用.因此,在检修安全气囊装置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SRS,即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顾名思义,就是在危险发生时可以保护驾驶员生命安全的气囊袋。一般是由一个折叠好的气囊袋、充气器、点火器以及氨气固态粒子组成,通过安装在车头的儿组传感器感应车辆与外鞫的撞击度,以确定是否需要引爆气囊。当车辆遭受正面强烈的撞击时,它会在瞬间充气膨胀以保护前座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随意使用万用表检测安全气囊 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在打开点火开关后,诊断装置会开启,安全气囊指示灯点亮6~8秒,然后自动熄灭。若指示灯不亮或闪烁,说明有故障。在检修之前,应细致、严格地遵守检查程序。若随便使用万用表或其他仪表检测,有可能引起气囊系统的误引爆。所以为安全起见,检查其它部件电阻和安全气囊系统故障时,必须使用高阻抗万用表,最好使用数字万用表来检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MADYMO软件建立对称折叠、星形折叠和环形折叠气囊以及车内正面碰撞仿真模型.通过模拟配置了有限元安全带、假人和不同类型气囊的车内正面碰撞试验,对比不同气囊折叠方式对乘员损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对称折叠气囊相比,环形和星形折叠气囊对乘员的主要损伤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第一,安全气囊是一次性产品。在碰撞引爆后,安全气囊就不再具有保护能力,而须送回维修厂家重新更换一个新的气囊。  相似文献   

9.
冯英杰 《家用汽车》2006,(2):148-149
很多人在选车时都将安全气囊的个数作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标准,但是,安全气囊却很容易辜负你对它的一片希望。它不是万能的.在不系安全带的状况下,安全气囊不但不能对乘员起到防护作用,还会对乘员产生非同一般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汽车后排座位通常是尊贵和地位的象征,领导、长辈和贵客一般会坐在汽车后排座位上.但后排又不像前排有安全气囊等丰富的安全配置,再加上后排乘员安全带佩戴率较低,因此后排乘员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消费预测问题,应用一种改进的BP算法,建立了相应的BP网络模型,并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消费预测系统.应用实例证明:该算法可以提高当前的预测精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BP神经网络在城市消费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消费预测问题,应用一种改进的BP算法,建立了相应的BP网络模型,并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消费预测系统.应用实例证明:该算法可以提高当前的预测精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采用改进算法训练网络,克服了传统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小的缺陷.就BP网络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L-M算法用于汽轮发电机组故障的诊断.经理论和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故障诊断的精度和可靠度,为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合理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并根据其预测结果及时做出控制决策或调整措施,对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根据网络流量的时变、非线性特点建立一个时间相关的流量预测模型,预测和分析网络流量状况,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建模方面的优势,给出了基于EKF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及学习算法.最后在Matlab环境下使用该预测模型对网络流量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疏解城轨线路上车站的大客流,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研究了备用车投放问题; 在考虑列车追踪关系、列车停站时间等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备用车投放时机确定、投放最佳车站选择和时刻表动态调整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界定了城轨备用车开行条件,提出了城轨备用车投放时机的定量化判定方法; 用0-1变量表征车站是否具备备用车投放条件,并将其作为模型输入,以减小大客流车站乘客等待时间和降低运行图偏离时间(延误时间)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备用车投放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通过比较不同的备用车投放方案效率得到最佳的备用车投放车站和后续开行计划; 为同时求解0-1变量与连续变量,设计了带惩罚函数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所有符合备用车开行条件的车站制定投放方案,并进一步筛选出最优的备用车投放车站,最多可减少1 318 209 s的乘客等待时间,优化效率为21.9%,且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的适用性较好; 相比于既有城轨线路列车运行调整和时刻表优化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应对突发大客流的备用车投放时机上做出了更加定量化的判断,优先考虑了大客流车站的疏解能力和效率,并优化了备用车与后续列车的开行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高峰时段车站大客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安全气囊可有效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入21世纪,汽车技术界根据安全气囊多年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开始研制新一代具有多种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型的安全气囊。介绍常规安全气囊中存在的问题、智能型安全气囊的组成原理、智能型安全气囊研制应用情况以及安全气囊技术最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码头堆场龙门起重机动态配置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优化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的动态配置,建立一个多目标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以各箱区总的未按计划完成工作箱量所需的龙门起重机时间和龙门起重机闲置时间的最小化为目标函数,采用基于启发式方法的Lagrangian松弛算法,求取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的动态配置近似最优解。算例测试表明,算法的平均相对对偶间隙为1%,平均计算时间为4min,这种方法对于港口堆场内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的动态优化配置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To predict the tensile capacity of adhesive anchors, a multilayered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trained with the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is constructed. The ANN model have 5 inputs, includ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anchor diameter, hole diameter, embedment of anchors, and ultimate load. The predictions obtained from the trained ANN show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s. Meanwhile, the predicted ultimate tensile capacity of anchors is close to the one calculated from the strength formula of the combined cone-bond failure model.  相似文献   

19.
A numerical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towed cable during ac- tively controlled deployment/retrieval (DR). The cable motion is described by the lumped parameter method, its corresponding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presented. In view of its varying length during DR, two auxiliary arguments are introduced to describe its continuous varying length and discrete number of nodes(equations), the length is determined by the pay out(or reel-in) rate, which i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node number by a logic relation. For the discret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owed cable, an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discrete governing equa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ble experiences more com- plex motions due to its varying length, and tension fluctuates seriously in the startup and ending stage of deployment/retrieval. The effect of towing ship's motion in waves on cable during deployment/retrieval is also considered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