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从理论上分析了饱和填土分别处于无渗流和稳定渗流状态时Rankine被动土压力的计算问题。对填土面无超载的情况,当填土中存在稳定渗流时,挡墙仅受被动土压力作用,其大小取填土饱和重度计算;当饱和填土中无渗流时,挡墙同时受被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土压力取填土浮重度计算。对填土面作用均布荷载情况,当墙背为排水边界时,除荷载作用瞬间外,挡墙仅受被动土压力作用;当填土底面为排水边界时,只有当荷载在墙背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应力完全消散后,挡墙才仅受被动土压力作用。在超静孔隙水应力完全消散前,挡墙同时受被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其大小和分布随固结度的不同而异;当填土中无渗流时,挡墙同时受被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分析了饱和填土分别处于无渗流和稳定渗流状态时Rankine被动土压力的计算问题。对填土面无超载的情况,当填土中存在稳定渗流时,挡墙仅受被动土压力作用,其大小取填土饱和重度计算;当饱和填土中无渗流时,挡墙同时受被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土压力取填土浮重度计算。对填土面作用均布荷载情况,当墙背为排水边界时,除荷载作用瞬间外,挡墙仅受被动土压力作用;当填土底面为排水边界时,只有当荷载在墙背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应力完全消散后,挡墙才仅受被动土压力作用。在超静孔隙水应力完全消散前,挡墙同时受被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其大小和分布随固结度的不同而异;当填土中无渗流时,挡墙同时受被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挡土墙后曲面滑裂面下黏性土主动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挡土墙后土体滑裂面的形状并计算土压力,建立了挡土墙后黏性填土滑动楔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的静力平衡方程.采用变分学方法求解滑裂面曲线方程和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得到土体滑裂面曲线为一对数螺旋线.将主动土压力计算值与库仑主动土压力、工程实测值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计算所得的主动土压力值比广义库仑理论的计算值大5.37%,且与工程实测值较为接近.最后分析了挡土墙及墙后填土各参数对曲面滑裂面下的主动土压力值的影响,可知填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是影响土压力值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支挡结构墙背动土压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通过对重力式路肩墙、重力式路堤墙和衡重式挡墙3种墙型的测试,得到了不同加载幅值、不同加载距离情况下挡墙墙背的动土压力,并与现行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土压力随加载幅值和加载距离增大近似成线性关系增大;按库伦理论计算的动土压力大于试验测试值.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文中对加筋土挡墙面板的变形破坏及其侧向土压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加筋土挡墙墙背的侧向土压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分布规律与一般的重力式挡墙不一样,成非线性规律;同时本文对加筋土挡墙的面板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归纳,并探求了各种变形破坏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了拉筋垂直层间距与拉筋的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微元法提出了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模型,进而得到墙背的土压力强度和合力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强度公式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土压力随墙高呈非线性分布的规律;土压力理论值随拉筋竖向间距的增加而增加,随拉筋拉力的增加而减小;主动破裂角随拉筋拉力的增加而增大,随拉筋垂直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且加筋后的破裂角比未加筋的大;土压力理论值比变系数法小且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规律并分析其作用机理,设计并进行了现场激振试验,研究了加筋土挡墙内加速度、动土压力等动态响应的分布规律,并进行了不同墙面形式挡墙动态响应规律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的竖向加速度随加载次数的增加基本没有变化;靠近墙面处水平动土压力沿墙高呈单峰值分布,峰值位于2/3墙高处;随加载次数的增加,垂直动土压力增长很小;在顶部不到1/3墙高的范围内,竖向加速度衰减了87%~91%,垂直动土压力衰减了86%;模块式加筋土挡墙具有刚度大、变形小、整体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因挡土墙转角处与长直墙的土压力不同,其转角处需用圆弧形挡土墙的土压力进行单独计算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圆弧形挡土墙作为整体进行土压力计算的方法,基于库仑土压力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计算了挡土墙墙后滑动土体的破裂角,并用微积分计算沿墙身对称线上土压力的合力.同时考虑了墙背与墙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研究结果表明:圆弧形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及破裂角会随着墙土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该计算方法可为挡土墙实际工程压力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秦沈客运专线路涵过渡段动应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沈客运专线DK49 689.0-DK49 700.7路涵过渡段进行了动应力测试,分析了动土压力与列车速度的关系、沿线路纵向分布以及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动土压力随列车速度提高而增大,当列车速度超过220km/h时,动土压力基本趋于稳定,但始终大于准静态土压力;随深度增大,动土压力迅速衰减,趋于准静态土压力.此外,动土压力还受路基结构的影响,涵洞顶路基的动土压力明显大于一般路基的动土压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埋设水平土压力盒、柔性位移计,对模块式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墙后的水平土压力和格栅水平变形进行了系统监测。采用加筋组合法对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进行了计算,与实测、变系数法所得数据对比分析,得知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土压力更能合理地解释工作状态下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施工阶段和竣工后格栅的应变,得知拉筋应变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工后应变较小。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关于施工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桥头搭板对台后主动土压力的影响,以轻型桥台为例,假定四种工况,分别计算台后主动土压力和桥台弯矩。结果表明,台后设置搭板能够有效地减小台后填土和汽车荷载对桥台的主动土压力,对桥台和挡土墙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field measurements and pullout tests of a new type of reinforced earth retaining wall, which is reinforced by trapezoid concrete blocks connected by steel bar, are described. Field measurements included settlements of the earth fill, tensile forces in the ties and earth pressures on the facing panel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at completion.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 made : ( 1 ) the tensile forces in the ties increased with the height of backfill above the tie and there is a tensile force crest in most ties; (2) at completion, the measured earth pressures along the wall face were between the values of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s and the pressures at rest; (3) larger settlements occurred near the face of the wall where a zone of drainage sand and gravel was not compacted properly and smaller settlements occurred in the well-compacted backfill. The results of field pullout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magnitudes of pullout resistances as well as tensile forces induced in the tie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s between the ties and the backfill, and pullout resistances increased with the height of backfill above the ties and the length of ties.  相似文献   

13.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重力式挡土墙的土压力常规计算方法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对土压力计算中墙高的取值以及墙后粘性土的拉应力对土压力计算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使土压力的计算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墙体平动和转动模式下黏土非极限被动土压力分布规律,采用自制模型箱,进行了墙体平动和转动模式下黏土非极限土压力试验,研究了墙体变位模式以及墙体位移大小对侧土压力的影响规律细化方法,首先进行了室内试验,得到了黏土的基本物理参数,其次进行了模型箱和测试仪器的固定安装,最后进行了挡土墙平移模式(T模式)、绕墙顶转动模式(RT模式)以及绕墙底转动模式(RB模式)3种模式下的土压力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T模式下,非极限侧土压力沿墙体深度的增加总体趋势增大,局部会有减小趋势,总体接近线性分布,当土体达到极限破坏时,靠近加载墙体处土体表面形成阶梯状错层;RT模式下,侧土压力随墙体的深度总体接近凹曲线分布,上部侧土压力随深度增加较慢,下部侧土压力随深度增加较快,当土体达到极限破坏时,靠近加载墙体处土体表面产生裂纹,模型箱中部土体表面鼓起;RB模式下,侧土压力随墙体的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总体接近凸曲线分布,当土体达到极限破坏时,靠近加载墙体处土体表面形成阶梯状错层,其阶梯状错层范围要小于平动模式工况;三者非极限侧土压力合力随着压缩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当压缩位移相同时,RT模式下土压力合力与T模式下土压力合力比值在0.53~0.97之间,RB模式下土压力合力与T模式下土压力合力比值在0.65~0.83之间. 结论中是否有可以量化的数据,参考附件模板修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在深基坑支护上,土钉墙支护技术由于具有经济性、施工快捷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从土力学中的土压力理论分析入手,分析支挡结构在土压力下的力学反应。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土钉支护适用范围、施工技术(包括钻孔、土钉杆体组装及安放、注浆、面层挂网、喷射混凝土和面层承压板施工,最后,比较土钉墙支护和灌注桩同护施工方法,得出前者在成本、工期和环保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不同含石量下土石混合料在同一工艺下的压实特性,以含石量为指标,以干密度为判据.对其进行结构分类,给出以含石量为指标的分类界限,对于实际工程碎石土压实工艺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进一步研究土石混合料的压实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强震和温度作用下,整体桥台产生的水平往复大位移对桥台与台后填土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整体桥台-H形钢桩-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大位移作用下整体桥台后土压力的分布规律;根据台后土压力分布,提出了台后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与加载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改进的整体桥台后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正向加载(桥台挤压台后土)时,台后各处土压力随加载位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台背处和台后20%桥台高度处土压力受桥台位移的影响更大,沿深度方向呈梯形分布;台背处土压力分布中,由于台底H形钢桩的约束,最大土压力位于入土深度0.875 m处,台底位置的土压力则略有减小;台后60%桥台高度和1.4倍桥台高度处土压力受桥台位移影响较小,沿深度方向呈三角形分布;负向加载(桥台背离台后土)时,台后土压力沿深度方向呈三角形分布,且台后各处土压力与加载位移不相关,其值相对于正向加载时可忽略;水平往复大位移作用下,整体桥台后土会产生脱空现象,脱空范围超过桥台高度的37.5%;台后土压力沿纵桥向呈指数型衰减,且相比小位移作用下衰减得更快;台后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随加载位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且台后土压力系数与加载位移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现有土压力计算方法未考虑桥台位移的影响或认为台后土压力在桥台发生小位移时随桥台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发生大位移时则基本不变;提出的土压力拟合公式的判定系数为0.92,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6.2%,可作为现有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中土压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时土压力计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通过两个算例,对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合理计算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重力式挡土墙截面尺寸的合理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