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半径小、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率不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规范、高效的运作模式这一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将高速公路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通过引入专业管理公司培育高速公路管理市场,促进高速公路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克服目前高速公路“一路一公司”管理模式下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引入专业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半径小、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率不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规范、高效的运作模式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将高速公路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通过引入专业管理公司培育高速公路管理市场,促进高速公路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克服目前高速公路“一路一公司”管理模式下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为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者对于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市场化发包的合同管理内容更加明确,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市场化发包范围的方案,这有助于使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的市场化管理更加合理,同时减小运营管理者的养护管理难度。  相似文献   

4.
为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者对于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市场化发包的合同管理内容更加明确,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市场化发包范围的方案,这有助于使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的市场化管理更加合理,同时减小运营管理者的养护管理难度.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逐步步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等十一个方面分析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市场化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推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京张高速公路现行的养护管理机制,以及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的发展现状,明确提出了自己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发展方向的观点:为适应高速公路发展和特性的需要,在建立一支属于高速公路自已的小型专业化养护队伍的同时,将各条高速公路的大、中修养护工程市场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8.
就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与分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适应公路发展和特性的需要,应该建立一支属于高速公路自己的专业化养护队伍;从责、权、利和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需要出发,各路段公司承担保洁、小修、绿化、路况巡视任务,而各路段公司无能力进行的中、大修,应尽量由高速公路专业化养护公司去完成;在实行专业化养护的基础上逐步推向社会化,以激励专业化养护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和核算,提高竞争能力,还就出现的突发性抢修等问题如何解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的基本方法及工程合同管理的发展方向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市场化运行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在确保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的同时,降低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DSS中模型的数据表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DSS模型表示方法-模型的元组表示方法:把DSS中的模型库和数据库合一为个库-模型数据库,一个模型是模型数据库中的一个元组。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了比较成熟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模型的管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模型库管理系统原型软件验证模型的元组表示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新的模型表示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公路三维表面模型是公路三维设计的基础,其关键是设计模型和地表模型的叠加运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IN的地面模型和道路设计模型叠加算法,基本原理是把参考模型的边界多边形当作约束边界线插入操作模型,在保持参考模型拓扑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局部LOP优化,然后删除位于参考模型边界线内的点和三角形。算法具有实现简单、速度快和运算稳定的特点,已成功应用在公路三维可视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为将变态船模应用在变态水工模型试验中,从理论上对变态船模的运动特性等进行分析。变态船模在水中运动应满足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操纵性相似等相似条件。从水工模型相似律入手,讨论变态船模在水工模型中的相似规律。  相似文献   

14.
非集计模型具有集计模型无法比拟的优点.对基于行为模型的基本理论和非集计模型进行了介绍,且给出了NL模型的具体求解过程和应用案例,分析了集计和非集计模型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智能车辆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智能车辆人-机交互协同的满意度和接受度,构筑双层驾驶人跟驰模型框架,提出自适应驾驶人期望跟车间距和行为习惯的个性化驾驶人跟驰模型。首先,提取个体驾驶人跟驰均衡状态的数据,采用高斯混合和概率密度函数(Gaussian Mixture Model an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GMM-PDF)建立第 1 层模型,即驾驶人期望跟车距离模型。然后,将期望跟车距离参数引入模型,基于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方法(Gaussian Mixture Model and Hidden Markov Model, GMM-HMM)学习驾驶习性,建立第2层模型预测加速度,即个性化驾驶人跟驰模型。其次,研究不同高斯分量个数对模型效果的影响,对比双层模型与 Gipps 模型、最优间距模型(Optimal Distance Model, ODM)、单层模型及通用模型的性能。最后,8位被试驾驶人的自然驾驶行为数据验证结果表明:高斯分量数量与模型性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在最优高斯分量数量下,8位被试驾驶人在训练集上预测误差均值为0.101 m·s-2,在测试 集上为0.123 m·s-2;随机选取其中1位驾驶人的2个跟车片段数据进行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加速度的平均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087 m·s-2和0.096 m·s-2,预测效果优于Gipps模型、ODM模型、单层 模型及通用模型30%以上,与驾驶人实际跟驰行为的吻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前,跟驰模型的建立主要基于动力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将两者耦合起来建立跟驰模型的研究还没有.以线性组合预测为基础,对最优加权法中的目标函数进行改进,将经典的Gipps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跟驰模型(BP Car-following Model,BP)耦合起来,建立线性组合车辆跟驰模型(Linear Combination Car-following Model,LC-CF).结果表明:BP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贴近真实值,Gipps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贴近安全值;LC-CF模型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控制BP模型和Gipps模型在LC-CF模型中的权重,进而达到控制预测速度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机车车辆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车车辆的动力学动态仿真系统一般包括模型建立、模型计算、模型显示3部分。文中提出了基于三视图CAD设计思想,可视地将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初始数据链附着在图形界面上,从而建立起机车车辆动力学仿真的几何模型。这便于模型建立和修改,也便于将模型向仿真计算传递。同时,在模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维动画的模型动态显示方法,能逼真地模拟模型计算的结果,有效地检验了机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性能,这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8.
准确地对机动车排放污染进行量化评估是机动车排放控制策略制定的前提. 为提高模型计算精度,提出低速行驶比例的概念,用于描述车辆在路段上行驶时瞬时速度的分布特征. 在传统的VSP分布排放模型的基础上,纳入更多的中观影响因素,包括路段平均速度、路段长度、道路等级和低速行驶比例,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中观排放模型. 经比对,所建排放模型相对于传统VSP分布排放模型精度更高. 所建模型考虑的新增影响因素均较易获得,故可应用于城市大规模交通路网的排放计算,对提高城市路网排放计算精度,辅助机动车排放控制策略制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最常用的交通政策分析工具,城市交通模型在交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四阶段模型尽管建模相对简单,但其基于小区、基于出行的建模思路在交通政策分析中存在先天不足。活动模型使用基于家庭或个人、基于活动的建模思路,尽管能很好地满足交通政策分析的要求,但由于建模难度较高在中国鲜有应用。对此,基于结构体系与功能模块分离的模型设计理念,采用四阶段模型的结构体系,借鉴活动模型的建模方法提出人口合成、可达性变量、出行时间选择、出行链4个功能模块用以改进四阶段模型。城市可在传统四阶段模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灵活选用4个功能模块来定制城市交通模型,在不显著增加建模难度的基础上满足交通政策分析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的DSS模型表示方法——模型的元组表示方法:把DSS中的模型库和数据库合为一个库——模型数据库,一个模型是模型数据库中的一个元组.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了比较成熟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模型的管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模型库管理系统原型软件验证模型的元组表示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新的模型表示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