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我国华北地区首座沉管隧道——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施工,针对沉管隧道岸壁保护、干坞结构、沉管预制与浮运沉放以及基础处理等重要部位施工,通过采用锁口钢管桩坞口止水帷幕、水下碎石摊铺与基础注浆、首次采用聚脲外包防水、边管廊压载水箱以及二次注浆孔设置等关键施工技术,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2.
基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处于滨海相软土地质、高地震区进行设计与施工,为满足管段基础承载力与抗震性能要求,基础采用60cm厚碎石与40cm厚膨润土砂浆相结合。碎石基础在管段沉放前完成,浆液基础在管段沉放对接完毕后进行,基础施工分为三阶段,即管段预制、管段浮运沉放、基础注浆阶段,经历了管道预埋、水囊袋安装、管段碎石初步锁定、排气通道设置、管内注浆等工序环节,施工工艺复杂,水下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多,质量控制难度大。在注浆过程中应用较为先进的冲击映像法监控技术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了施工质量安全,经后续施工部位验证以及监控测量,密实度达96%以上,满足了设计沉降量、密实度、强度等相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林立彬 《北方交通》2012,(10):89-92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水下隧道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营口市辽河水下隧道工程的建设条件,对水下隧道建设工法进行了综合比选,推荐采用沉管隧道方案下穿辽河。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为北方首座内河沉管隧道,针对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以及临水工程超深基坑围堰施工、止水与安全稳定性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采用干作法施工,在围堰结构安装定位、接头防水措施上以及水下混凝土模板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确保了最终接头以及沉管连接段27m深的小基坑施工质量安全。该工程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今后沉管隧道工程以及类似临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与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5.
罗喆 《北方交通》2006,(7):86-89
沉管隧道砂垫层基础的抗液化问题是沉管地基处理关键技术之一。地震砂土液化是一个实际工程问题,一旦发生液化会给地下工程结构带来巨大灾害。我国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了饱和砂土在不同地震烈度时可能发生液化的相对密度值。但由于沉管隧道砂垫层基础是在水下施工,施工时相对密实度不易控制,如果按规范取值会偏大,造成巨大浪费。本文通过对沉管隧道砂垫层抗液化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砂垫层施工时应达到的合理密实度。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处治公路隧道突水突泥地质灾害,结合现场注浆试验及类似工程注浆经验,提出了注浆参数的名称、影响因素及其选择方法。研究表明,注浆参数主要受围岩性质、空隙率、空隙与注浆加固区外的沟通能力、富水程度、注浆浆液类型、注浆设备能力及注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沉管隧道常年处于深水环境下,为确保结构防水性能,天津市海河隧道沉管隧道管段底板防水,在与PCV板防水材料比选后,最终选择外包防水钢板,并结合基础注浆管以及底板锚筋,避免了管段起浮造成防水材料与底板脱空,确保了管段底板防水性能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软弱地层矿山法开挖过程中,地层加固直接影响到开挖的安全和效率。基于西安地铁4号线下穿火车站咽喉区暗挖施工实例,结合对类似地层注浆工艺及其效果的调研,对特殊地段隧道围岩注浆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开挖前不同段的注浆加固试验,确定出钻孔长度、注浆压力、扩散半径及浆液配合比等工艺参数,确保了隧道开挖处于无水作业环境,保证了施工与施工过程中火车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国内某重载铁路隧道穿越黄土地层滑坡带,该段地质较差,浅埋段水位较高并具有承压性,直接开挖可能会出现隧道涌水突泥甚至坍塌风险。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工程实践经验,采用地表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采取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对地层进行加固改良。通过袖阀管分段注浆加固改良,达到稳定地层,提高地层承载力作用,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并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埋暗挖法是以注浆超前支护技术、格栅拱架制造技术、正台阶环形留核心土方法、监控量测技术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浅埋隧道施工的技术。结合某浅埋的人行地道工程,采用劈裂注浆法对隧道土夹石地层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提高松散土夹石的自稳能力,用全断面长短管注浆相互结合的方法对砂层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注浆,成功穿越不良地质段。  相似文献   

11.
电气化改造前需要对既有铁路线上的隧道进行病害整治,病害整治施工时必须按照既有线施工规定,在“天窗”时间点内作业。为充分利用有限“天窗”时间,在京九铁路隧道整治中研发了可升降折叠作业的工程列车,在8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部96座单双线隧道病害整治。每列工程列车由内燃机车、多台铁路轨道平板车组成,将隧道病害整治所需要的施工设备结合施工时的作业空间全部合理地配置在列车上;工程列车的作业平台分为两层,可升降、可折叠,在上面可以进行隧道钻孔、注浆、砂浆搅拌、混凝土搅拌、喷射混凝土等作业。实践证明,使用升降折叠工程列车进行隧道病害整治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隧道初期支护表面不平顺,防水板铺设施作衬砌后,则衬砌背后不密实或存在空腔,易造成隧道出现渗漏水危害。详细介绍了注浆粘贴防水板和回填注浆两种消除衬砌背后空腔方法的具体施工过程,详述了高压注浆法等隧道裂缝渗水整治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旧堡隧道工程实例,在对变质岩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本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采取的超前地质钻探、开挖、支护、注浆堵水、排水及衬砌防水等技术措施进行了描述,为同类隧道以合理进度安全穿越此类断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南京长江隧道原型管片结构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明南京长江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破坏特征,采用"多功能盾构隧道结构体试验系统",对其原型管片衬砌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将结构承受的水压力与土压力分离加载,并对大型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在通缝和错缝拼装方式下的不同破坏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南京长江隧道管片衬砌的破坏主要以弯曲开裂为主;结构裂缝扩展往往伴随着结构变形和纵缝张开量的显著发展;不同拼装方式的结构变形、裂缝扩展与纵缝张开量存在较大差异,与通缝拼装管片结构相比,错缝拼装管片结构变形、纵缝张开量较小,而裂缝扩展较快.  相似文献   

15.
双丰隧道施工中发生了特大涌水涌泥事故,涌泥量达5000m3。介绍了涌水涌泥事故发生的情况,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处理过程中遵循“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施工原则,首先做好超前帷幕和导管注浆堵水,防止地下水的大量涌人,采取了超前管棚支护注浆加固之后进行开挖的施工方法,加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顺利、安全地通过了涌水涌泥地段。成功的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城市水下特长隧道的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 总结了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典型问题与改善措施, 分别从舒适性、经济性、设置依据、安装形式等方面对洞口遮光设施、出入口加强照明、景观装饰、视线诱导系统4种隧道光环境改善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驾驶人视觉需求进行分层, 提出了包含事故分析、评价体系、优化思路、优化方法的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评价体系与优化研究框架。分析结果表明: 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主要有出入口的明暗适应、道路线形变化引起的视距不足、中部的视觉参照信息不足、隧道整体空间路权不清晰的问题; 设置视线诱导系统是一项低成本、有效的光环境优化方法, 能满足驾驶人在不同隧道路段上的视觉差异化需求; 驾驶人视觉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 并依次对应相应的基本型、安全型、舒适型、韵律型视觉参照系, 可构建以空间路权、人因与驾驶任务、差异化、韵律性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 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优化应将视线诱导和加强照明相结合, 主要通过视线诱导系统来重构视觉参照系, 隧道接近段、入口段、中间段普通区、出口段应以舒适型视觉参照系为优化目标, 中间段提醒区及唤醒区则应构建韵律型视觉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刘伟明 《交通标准化》2009,(15):127-131
由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地形条件复杂,使隧道规模越来越大,建设难度增加,因此更要重视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隧道设计应以安全、功能、环保、经济为重点,不仅要满足有关规范的技术指标,还要注意与路线总体、洞外构造物相衔接,达到“系统最优”的目的,同时应充分汲取国内外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的经验,实现“安全与效益”的统一,提高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政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地下工程也在逐渐的增加,城市电缆隧道的施工势必会对其周围的既有地下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模型,针对管线与隧道走向垂直以及管线与隧道走向平行这两种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综合考虑管线的埋置深度、本身的材质、管径的大小、管线和隧道的水平间距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电缆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地下管线的位移作为指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均会对地下管线的位移产生明显的影响,得出一些规律,为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隧道逐渐向长、深方向发展,穿越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在施工中难免会遇到诸如岩溶突泥、突水,围岩大变形、岩爆、塌方等地质灾害问题。超前预测预报技术作为隧道勘察结果的进一步认识和补充,在隧道施工减灾、防灾和快速施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渝隧道施工中,采用物探技术进行超前预测预报,成功地预报了掌子面前方的地质信息,有效地指导了该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