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与滞回分析,探索柔性横系梁对钢管混凝土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非线性纤维梁柱单元,建立单柱墩、柔性横系梁双柱墩和刚性横系梁双柱墩模型,并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研究横系梁刚度的变化对墩顶位移能力、位移延性系数及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横系梁刚度增大,墩顶的位移延性能力减小,位移延性系数增大,桥墩水平承载能力提高,同时滞回耗能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
结合一联3×35 m预应力砼小箱梁工程实例,采用midas有限元进行仿真抗震计算,分别讨论横系梁设置数量、横系梁刚度对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横系梁设置对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合理设置横系梁个数、刚度能有效提高墩柱内力,发挥横系梁耗能作用,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双柱式框架墩的柱间系梁除了可以增加桥墩稳定性,同时对结构抗震性能也有很大影响,但目前研究不足,现阶段规范规定也并不明确,04版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规中仅对系梁的尺寸进行限制:宽0.8~1.0倍墩径,高1.0~1.2倍墩径,配筋按照构造布置;08版抗震细则中对系梁位置进行规定,7 m一道。这些比较宽泛的规定导致现阶段多数设计中对系梁位置、截面尺寸和配筋一般按照经验进行设计。以一座3×20 m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箱梁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柱间系梁设置个数、位置等对双柱式桥墩地震响应及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同类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求解双柱、多柱墩横桥向地震容许位移时,目前规范推荐的方法是依据截面的塑性铰特性采用Pushover分析法得到。而塑性铰特性与截面承受轴力相关,现行规范并未明确轴力如何取值。笔者认为《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求取超强弯矩时确定轴力的方法既易于理解又较为合理,在求取塑性铰特性时可以参照此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利用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E2地震作用下三柱式桥墩横向Pushover分析并验算了桥墩的横向位移。  相似文献   

5.
深入探讨了拼装式双柱桥墩的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特点,结合《铁路工程振震设计规范》,用反应谱法对两种不同计算图式的拼装式双柱桥墩进行了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指导这类桥墩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6.
桥墩的截面型式多种多样,墩柱的优劣直接与桥梁的静、动力特性密切相关。不同桥墩型式使得墩柱的刚度不尽相同,桥墩刚度对桥梁的抗震性能、全桥的整体性等有显著的影响。采用双柱式、矩形薄壁墩、空心圆形三种不同截面来模拟桥墩刚度差异,通过建立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桥墩型式下桥梁的自振频率、振型、地震反应位移及内力的变化规律,为桥墩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桥墩刚度对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带溪高架桥为研究背景,利用midas-civil选波工具选取合适地震波,建立了一致激励地震作用下的连续梁桥,并考虑P-Δ效应和非线性的影响,分析桥墩高度、桥墩截面尺寸及形式对桥梁抗震影响。通过改变墩径(墩径由1.2 m变化至2.4 m)抗震分析表明双柱墩直径对墩顶位移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墩径过大会导致桥墩内力较大;对不同墩高(墩高由20 m变化至50 m)地震响应分析表明墩高对墩顶位移起到控制作用,但墩高变化对桥墩所受轴力影响不大;由于P-Δ效应和约束影响,全桥为中间高墩、两边矮墩时具有较小的地震响应;在墩高为30 m情况下,相对于薄壁墩和实体墩,双柱式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时程分析被认为是地震响应分析的最准确的方法,但是技术复杂、计算工作量大,而Pushover分析概念简单,计算简便,并能有效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Pushover分析的基本理论、假定和实施过程,采用能力谱方法评价实际工程中桥墩的抗震性能。算例分析结果可为同类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能  张淑坤  李平  姚航 《北方交通》2007,(5):127-129
运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对双柱桥墩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以上海人工波SHWN3水平输入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ADINA用于抗震模拟完全可行,桥墩抗震设计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重载铁路干线列车的轴重以及载运量的增加,给双柱式桥墩带了许多不利影响,如横向振幅过大、冲击振动加剧等,严重影响了铁路桥梁的安全运营性能。以朔黄铁路双柱式桥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重点研究不同荷载类型和不同行车速度作用下墩顶横向振幅的变化规律和桥墩的自振频率特性,结合加固后双柱式桥墩运营性能试验,研究其加固效果,为重载铁路双柱式桥墩的维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Pushover法作为一种非线性静立分析方法,在基于结构位移/性能的抗震思想下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进行Pushover分析,其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桥梁结构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对某一大跨度桥梁桥址处地质、地形等局部场地进行模拟及地震反应分析,得出桥梁各个支撑处的地震动参数,再对桥梁进行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并将结果与一致地震动作用下的桥梁地震响应对比分析。考虑局部场地效应的多点激励作用与一致激励作用下得出的桥梁地震响应有较大差异,并对倾斜岩面场地处的桥梁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中宁黄河大桥为工程背景,按照《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三水准抗震设计要求,对中宁黄河大桥进行了自振特性分析、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桥能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风险评估框架基础上,针对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选用一组地震记录,利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借助桥墩损伤状态研究成果,建立解析损伤脆弱性函数,通过假定损失比,将桥梁结构的地震经济风险表达为年预期损失(EAL)形式.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设定地震下,由于中小级别地震所造成的年预期损失约占总损失的72%.对于地震多发地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地震经济风险主要来自于中小地震的危险性,决策者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地震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5.
某桥梁横跨黄河,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最被广泛应用的桥型之一。对其进行抗震分析,阐述其抗震设计要点,根据桥梁的设计情况和有限元结果评价该桥的抗震性能,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超长连续梁桥的抗震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将合理的抗震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抗震措施结合起来,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V级围岩条件下山岭隧道洞口段的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三维模型,对比研究其在不同衬砌刚度时的抗震响应情况,从而得到衬砌刚度对其抗震性能影响的规律.衬砌刚度取用20 GPa、30 GPa、40 GPa、50 GPa四种不同工况,在模型底部施加水平方向的地震荷载.通过研究发现:当衬砌刚度为30 GPa时能起到较好的抗震效果,且结构强度有较大富余量;刚度为20 GPa时结构偏“柔”致使位移量过大,不利于结构的抗震;当刚度为40 GPa甚至更大时,结构的受力和地震过程中的峰值加速度明显增大,且位移量减小不明显,对提高抗震性能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多维平稳随机地震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随机振动理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多维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和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维激励作用下的虚拟激励法,采用该方法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多维激励作用下的平稳随机响应特性,并探讨了主拱横撑刚度对结构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维激励作用下的虚拟激励法与传统的随机振动理论具有相同的计算精度,但速度要快得多;横向激励和竖向激励对拱肋内力的影响较大,拱肋内力响应有随横撑剐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一座跨径131 m的实际钢筋混凝土箱板拱桥为基础,建立了全桥计算模型,沿顺桥向、横桥向单向和多向输入地震反应谱,采用反应谱法计算了该桥的地震反应。通过改变反应谱输入方式和该桥的矢跨比、拱轴系数,计算了不同矢跨比、不同拱轴系数下主拱圈地震内力,比较分析了在竖向地震作用影响下,主拱圈地震内力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跨度上承式箱板拱桥,竖向地震作用对拱圈的地震内力是有放大影响的,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以高层大跨钢连廊式连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当塔楼与连接体之间在高位分别采用铰接、隔震支座连接时连接体与塔楼的地震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FFT变换,进一步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在频域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连体结构塔楼固有频率与隔震装置的固有频率比大于1.4时,连接体就开始产生隔震效果,且随着频率比的增大,隔震效果越好;输入地震波的频谱成分对隔震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影响隔震效果与频率比之间的变化关系.当连廊质量近似等于塔楼单层质量时,采用隔震支座连接时的塔楼加速度,位移及基底剪力与铰接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同程度损伤,探讨了更为准确、实用的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以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为例,采用抗震损伤指标标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等级,将结构损伤状态分级化;考虑抗震设防区实际地震烈度的发生概率,引入概率烈度来改进传统的可靠度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概率烈度的结构抗震损伤可靠性分析方法。实现结构抗震损伤状态及其概率的分级量化评价,为进一步结构抗震研究及抗震风险评估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