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按照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和所承担的城市活动的特征,可将其分为通过性道路、集散性道路和地方性道路三类。优化现行规范城市道路分级体系,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交通性干路、集散性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和交通性干路主要服务于长距离通过性快速机动交通,集散性干路和支路分别服务于中等距离集散性慢速机动交通和短距离地方性慢速机动交通。同时,根据不同等级道路功能定位、道路沿线用地性质和道路空间资源,合理和适度的满足多样化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需求和各种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敷设需求。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交叉口交通问题的分析,提出通过对交叉口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的交通组织来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左转待行区的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出现的在信号交叉口设置机动车左转待行区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左转待行区的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方法.按照"停车线法",结合交通流波动理论,分别讨论在两种配时方法下,左转待行区的设置对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并给出算例分析;推导出设置左转待行区引起的左转车平均停车次数的增加值,并选取典型干路交叉口对左转车停车情况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得出不同信号配时方法、车道功能划分、车道数及左转待行区内的等待车辆数与进口道通行能力及左转车停车次数之间的关系.建议正确处理通行能力与停车油耗、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考虑设置左转待行区.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交叉口连续交通组织对于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作用。远引平面交叉口就是通过对交叉口直行车辆与左转弯车辆进行独特的交通渠化来实现连续交通组织的。其中中央分隔带U型回转远引左转交叉口和蝴蝶结型交叉口两种方式,研究说明,应用于城市交通饱和度较大的交叉口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孔令斌 《城市交通》2013,(3):F0002-F0002,I0001
城市道路功能分级是为发挥机动化效率而设。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汽车的发展,为发挥其在城市交通中的机动性同时保障行人安全,城市道路功能分级体系逐步形成。进入20世纪,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道路功能分级也逐步完善,进入成熟汽车社会的发达国家基本都形成了围绕长距离跨区交通和短距离本地交通组织鲜明的两级道路系统,既发挥汽车机动化效率,又保护本地交通活动的完整。其中,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系统以组织长距离跨区机动交通为主,而集散道路、本地道路系统以组织短距离本地交通为主。  相似文献   

6.
·�ε�ͷ��ͨ����֯��ʽ�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产生在干路交叉口,交叉口负担过重导致与相连路段通行能力不均衡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提出引入路段掉头交通流组织方式提高干路的畅通性和解决交叉口拥堵问题的新思路,对路段掉头组织方式的思路、优缺点进行了简要阐述,重点分析了该方法在城市干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从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借道左转是一种缓解左转车流压力的新型交通组织方法,通过信号灯时空调配借用对向车道为左转待行区,提高相位内左转车辆通行能力。笔者运用驾驶模拟平台,建立城市道路交叉口借道左转仿真场景;结合眼动追踪系统,获取驾驶人借道左转过程中视觉特性参数的变化;通过瞳孔变化和眼动行为,分析驾驶人心理紧张程度及其与行车风险的关联。结果表明:识读借道左转标识及分隔带开口、到达分隔带开口和到达借用车道停车线几个位置,是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和持续注视时间、注视兴趣区域变化以及扫视频率骤增的集中点,反映出相应位置驾驶人风险感知强、心理负荷大;借道左转短期注视行为较多,注视时长差距较大,表明该过程驾驶人关注目标多、摄取信息密集且处理难度悬殊,需要进行高强度的信息处理;累计扫视时间占比高于普通左转,且以5°以下小角度扫视为主,反映出借道左转过程环境信息复杂、行车风险较大,驾驶人搜索、对比分析的需求更高,扫视主要是为了捕捉关注目标和补充注视信息。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及景观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整体设计观念出发,分析城市道路空间景观的构成要素和设计要点,旨在使道路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系统紧密站结合,形成城市道路空间景观的有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交叉口出口道可变车道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拥堵,提出在交叉口出口道设置可变车道的交通组织方法。首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出口道可变车道进行定义,明确可变车道的设置位置为出口道内侧。在对其设置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后,研究了出口道可变车道的车道数、车道长度、车道开闭时间等设置参数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最后以济南市经十路—舜耕路交叉口为例,具体阐述出口道可变车道的设置方法。济南市交通调查数据显示,出口道可变车道每信号周期可放行8~12辆左转车辆。仿真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在一个信号周期内,东西方向左转交通量增加63%,停车线后最大排队长度缩短35%,左转车辆平均延误减少29%。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猛增.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越加增大.而城市道路设计对于城市交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优秀的道路设计可以保证交通通畅及安全。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入手探讨,介绍了道路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对道路运输效率科学认识的缺乏,会导致设计理念的偏颇、道路资源配置的实际作用与其设计初衷的差异和交通问题的加剧。针对道路运输效率进行分析,认为合理减少出行时耗是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的关键。在国内外干、支路车道资源配置,主、辅路车道资源配置,以及干、支路衔接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国内将提高通行能力和保障干路车速作为交通改善目的的逻辑性错误是导致路网结构失调,干、支路衔接不便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车道边际效用分析,以及干、支路,主、辅路车道资源增减对交通及城市功能的影响分析,得到车道资源合理配置的一般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合理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而且对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街道空间至关重要.首先指出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局限于道路红线范围和道路工程设计,并且缺乏灵活性.以宁波市东钱湖新城为例,深入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功能、不同区位的城市道路,选择满足多样性需求的道路横断面型式.宏观理念层面,基于新城规划建...  相似文献   

13.
蔡军  张奕  唐伟 《城市交通》2013,(3):21-26,82
支路体系缺失是中国城市道路网络的通病。在干—支平面交叉口规划中,基于支路相邻的干–干平面交叉口信号配时,提出了干–支平面交叉口可利用绿灯时长的计算方法。利用VISSIM软件对干–支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设计、配时的干–支十字型交叉口对干路通行能力、车速的影响极小,而未经合理设计时其不利影响很大。最后指出,干–支平面交叉口的合理规划与信号控制是健全支路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程子烨  曹勇  王治 《城市交通》2017,(6):28-33,12
城市不断发展,交通环境却每况愈下。通过对现有多种交通组织方式和用地开发模式进行梳理,寻找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的模式,即单向二分路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有:道路系统为小地块、密路网、结合单向二分路模式;开发模式采用TOD模式结合城市综合体开发;交通流组织模式为主干路建设BRT系统。结合实际案例对比不同容积率和商住比情况下该模式道路承载力大小;模拟主干路在该模式与传统模式下通行能力优劣;对该模式与传统模式道路主要指标差异进行比较。通过与传统路网进行比较,显示出这一模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德国城市道路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以及相应的限速管理措施对中国的限速区域管理与设定具有借鉴意义。首先以德国道路技术等级分类和限速基本规定作为切入点,从交通功能和城市规划特征两方面,详细说明德国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及设计特征。针对城市限速加强管理区域,对限速30区域、交通宁静化的商业区域、步行区等各种交通宁静化措施分别进行阐述。德国独特的道路分级体系以及合理有序的限速管理规定,满足了不同交通参与者在城市道路空间中的需求,对于妥善处理中国城市机动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关系具有十分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快速公交系统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形成大容量、快捷、舒适的公交服务体系,将是承担我国大中城市出行交通的主体,是解决当前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论文在研究城市主干道交通流行驶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道路网及交通特性分析、城市主干道快速公交(BRT)系统的交通功能及主干道沿线用地特征分析,提出了城市主干道快速公交(BRT)系统规划布局的合理站距。  相似文献   

17.
卓曦 《交通标准化》2013,(23):77-79
为剖析衔接区域交通空间资源对城市干道的交通影响规律,分析干道衔接区域的土地利用、路网结构和信控交叉口等交通空间特征,探讨了条带状用地与聚集式用地特征,阐述了路网等级体系、密度与微循环系统设置状况,给出了信控交叉口位置、单点与联动配时策略,有利于城市干道交通出行规律研究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正处于机动化、城镇化快速交织发展时期,城市道路与公路交通安全的发展特点不同。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基于2007—2016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数据,兼顾时序规律和空间规律,梳理归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而解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形成原因,探讨道路安全与道路设施、出行方式、出行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针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交叉口和非机动车道交通事故回升、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骤增、货车夜间交通事故多发、行人交通事故伤亡数居高、老年群体交通安全风险升高等特征,分别提出推进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停车场出入口布置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停车场出入口,减少出入口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研究停车场出入口布置问题。在分析停车场出入口几何设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入口道长度、出口车辆平均延误及出口服务水平,判断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的适应性,给出了出入口位置布置方法。同时引入停车视距,分析并给出了不同设计速度条件下出入口与上、下游交叉口的合理间距。最后,以大庆市龙宫停车场出入口设计进行实例分析,给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以城市干道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应用北京市学院路和劲松中街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交叉口信号对城市干道交通流影响的基础上得到:统计间隔的确定应小于上、下游交叉口的信号周期;通过比较以20 s、1min、2 min、3 min、4 min和5 min为统计间隔而得到的曲线模型,得出以2 min、3 min、4 min和5 mim为统计间隔较以20 s和1 min更为合理,且以2 min为统计间隔得到的城市干道曲线模型与实际更为相符,建议以2 min为统计间隔进行城市干道交通流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