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了跨径为(62+100+62)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两种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反应谱法分析了该桥在设置粘弹性阻尼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地震响应,讨论了大跨桥梁在安装粘弹性阻尼器前后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在大跨连续梁桥中设置粘弹性阻尼器能有效控制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减小桥梁墩底内力、墩顶与梁体相对位移,其减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145+200+122) m大跨度连续钢箱梁桥为研究对象,研究双向摩擦摆、单向摩擦摆及粘滞阻尼器组合的四种方案的减隔震性能。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桩土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四种方案的自振频率变化;其次通过输入地震安评中的震波,采用双线性模型模拟摩擦摆支座,采用Maxwell模型模拟粘滞阻尼器;然后通过对大跨连续钢箱梁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比较四种方案的减震效果及结构响应;最后对推荐方案的阻尼器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1)单向摩擦摆支座+纵向粘滞阻尼器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抗震体系组合。(2)摩擦摆支座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但地震位移偏大,可结合粘滞阻尼器控制位移。(3)过渡墩粘滞阻尼器的设置对主墩及过渡墩的内力和位移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3.
大跨空间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国家经济财产安全.采用粘弹性阻尼器对大跨空间桁架结构进行减震控制,计算阻尼器相应的力学参数,并对加与未加粘弹性阻尼器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表明:无论在Taft地震波还是在E1 Centro地震波下,在大跨空间桁架结构中加入粘弹...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联大跨连续梁桥在高烈度区地震响应的特点, 引入摩擦摆支座、 液体粘滞阻尼器 (FVD) 等减隔震装置, 提出了三种减隔震方案。 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深度剖析三种减隔震方案的减震效果。 结果表明: 摩擦摆支座方案会产生较大的墩梁相对位移, 液体粘滞阻尼器方案, 能够较好的限制墩梁相对位移, 但固定墩内力减震效果有限, 液体粘滞阻尼器 (FVD) 配合摩擦摆支座联合减隔震方案在实现限制墩梁位移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固定墩内力, 是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上部结构层间刚度相对较小、垂直荷载也较大的多层框架结构,其所采用的多层橡胶垫的橡胶总厚度较大,可能产生明显的竖向变形,因而导致结构摆动.对基础隔震体系进行了平摆动结构模型分析,推导了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平摆动的运动方程,采用Matlab编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考虑摆动时顶层位移反应与不考虑摆动时相差较大;结构底板转动刚度和隔震层阻尼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粘弹性阻尼器抑制铁路钢桥车—桥共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用是性阻尼器抑制铁路钢桥在列车通过时轿-桥共振的方法,编制了用应变能法计算加入粘弹性阻尼器附莫大记阻尼比及列车与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机程序。利用仿真计算可模拟加入粘弹性阻尼器前后列车通过时钢梁的振动情况,仿真计算初步表明用粘弹性阻尼器抑制于列车提速使中小跨度钢梁振动过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半飘浮体系下独塔斜拉桥的抗震性能,以某全长415 m 的两跨组合梁斜拉桥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动力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反应谱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并评价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仅设置竖向支撑的飘浮体系独塔斜拉桥一阶振型为塔梁纵飘,应在其纵桥向设置粘滞阻尼器以限制主梁位移;横桥向设置抗风支座的传统硬抗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较大的地震烈度,必须采取有效的减隔震方案,以适当降低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根据案例桥梁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各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选取合适的阻尼参数,在桥塔和主梁间布置横向独立钢阻尼装置,并在过渡墩和主梁间布置弹塑性钢阻尼支座,该布置方式对大桥的减震效果最佳,证明此减隔震设计方案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8.
高楼顶部设桅杆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为分析在风荷载激励下桅杆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以及高耗能粘弹性阻尼器对桅杆和主体结构的振动控制效果,根据Davenport风速谱理论,采用AR线性滤波法模拟出空间、时间相关的脉动风速时程,并采用ETABS有限元软件进行风荷载激励下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高耗能粘弹性阻尼器的加入使主体结构的桅杆放置层桅杆周围部分杆件的内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小,桅杆的动力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以一座主跨360 m的双塔斜拉桥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三维离散有限元模型,在地震作用下,比较了全桥设置黏滞阻尼器和不设置阻尼器两种情况下的纵向梁体位移与桥塔受力状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设置纵向黏滞阻尼器,可大幅降低桥塔底部纵向弯矩,同时地震作用下的梁体纵向位移也大幅度降低,黏滞阻尼器对斜拉桥桥塔抗震性能提升明显,建议在每个桥塔上设置黏滞阻尼器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及控制电流逆模型对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正弦及余弦型魔术公式,基于骨架曲线与滞回分离的建模方法,建立改进的磁流变阻尼器动态阻尼力模型;采用基于Sobol序列的差分-禁忌混合优化算法对阻尼力模型进行参数识别,构建包含激励特性及控制电流参数的通用数学模型;在试验测试及正向模型基础上,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建立阻尼器控制电流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正逆模型均能够有效表征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行为及滞回特性;改进魔术公式模型在不同激励特性及电流工况下的平均百分比误差在3.4%附近变化;逆向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控制电流误差均方根值为0.086 9~0.1171 A;经过控制电流逆模型与阻尼器正向模型串联模型计算的预测阻尼力误差均方根值为阻尼器最大阻尼力的5.6%;通过试验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阻尼器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适用性,能够改善座椅悬架系统振动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减振控制效果,对铅挤压阻尼器的滞回耗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说明铅挤压阻尼器性能稳定,是一种优秀的耗能减振装置.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分别对铅挤压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不同布置位置下的各种工况进行了减震效果对比分析,得到了铅挤压阻尼器在大跨空间网架中布置的合理位置.同时在铅挤压阻尼器合理布置位置的条件下,研究了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倒塌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在合理布置阻尼器的情况下,减振系统更能够提升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倒塌临界荷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阻尼器在结构尺寸受限时的输出阻尼力,以磁流变阻尼器为对象,研究了内置磁流变阀结构对磁流变阻尼器动力性能的影响;通过改进传统磁流变阻尼器活塞头结构,将磁流变阀内置于阻尼器内,设计了一种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阐述了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阻尼器的磁路进行了简化,并利用磁路欧姆定律对其进行了磁路分析;根据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建立了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阻尼器的电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电流下液流通道内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情况;结合阻尼力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阻尼器的动力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为验证阻尼器设计的合理性,搭建试验台对阻尼器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将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外界激励与速度变化对输出阻尼力影响较小,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能在不同工况下输出稳定的阻尼力;输出阻尼力与阻尼可调系数近乎线性随励磁电流增长;当电流为1.2 A时,输出阻尼力高达7.521 kN,阻尼可调系数可达9.7。可见,内置磁流变阀结构可在受限体积下有效延长阻尼通道长度,使磁流变阻尼器输出较高的阻尼力,且具备较宽的阻尼可调范围。   相似文献   

13.
So far the magneto-rheological (MR) effect mechanism of MR damper has not been known completely, especially in the impact load, and the problem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for analyzing. A set of characteristic tests and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are made to the MR damper by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The dynamical model of the damper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Bingham plastic model, and the buffer control strategy of aircraft undercarriage based on MR technology is established. Finally, the fuzzy control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process of automatic control for landing buffer of aircraft undercarriag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R damper pulley buffer can effectively recognize the impact energy. The research has a better applic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设计制造的基于混合工作模式的单级磁路与双级磁路磁流变减振器,在伺服试验台上对所设计制造的减振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两种结构的磁流变减振器在不同激励电流的作用下示功特性曲线的特点及速度特性曲线特点。试验表明:双级磁路活塞减振器阻尼力变化范围更大,比同样结构的单级磁路活塞减振器性能更为优越,为磁流变减振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颗粒阻尼技术对驾驶室座椅进行减振, 提高其振动舒适性; 选择与驾驶室底板和座椅连接的基座作为颗粒阻尼器, 建立了基座阻尼器的离散元模型; 模拟整车在发动机最高转速下的振动环境, 针对不同阻尼器方案(颗粒材质、阻尼器分层数、颗粒粒径和颗粒填充率), 通过离散元仿真计算逐一进行耗能分析, 得到了最优方案; 对实物模型进行试验, 对比原结构与增加阻尼颗粒后基座的加速度均方根, 确认减振效果, 将试验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趋势对比, 验证了离散元模型的可行性; 在实际样车试验中应用最优方案, 采集了座椅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响应, 进行了数据分析; 针对最高转速的工况, 进行了人体振动暴露的舒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从频域图的单峰最大值来看, 减振前座椅最大加速度响应出现在425 Hz处的0.643 4 m·s-2, 安装颗粒阻尼器后最大值为25 Hz处的0.087 5 m·s-2; 从时域图来看, 当发动机转速分别为750、1 110、1 470、1 830、2 200 r·min-1时, 安装颗粒阻尼器后座椅加速度均方根综合减幅分别达到24.2%、29.6%、34.7%、39.2%、46.0%, 发动机转速越高, 颗粒阻尼器的减振效果越好; 安装颗粒阻尼器后各频段舒适性界限时长均有大幅度增加, 频段为3.1和4.0 Hz时, 安装颗粒阻尼器后舒适性界限时长均提升了1.50倍, 为20 Hz时, 安装颗粒阻尼器后舒适性界限时长提升了1.57倍。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曲轴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曲轴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设计构想,设计了2种三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建立了评价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减振特性的计算模型,提出了选取各级扭振减振器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7.
Taking the MK7-3 of USA hydraulic buffer arresting device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he dynamical model for the shipboard aircraft arrest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is applied to pulley shock absorbers for shipboard aircraft block system.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MR damper has not been known completely and so far MR damper model has not been defined, we use a set of characteristic test of the MR damper, through the process of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al model for the MR damper based on the Bingham plastic model. Then, the fuzzy control rules are designed, the buffer control for the pulley buffer of shipboard aircrafts is completed in touchdown moment based on MR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blocking device of hydraulic pulley buffer in the same condition, the simul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R pulley buffer can effectively recognize the impact energy for shipboard block system and reduce the pull peak of arresting cable. It improves significantly safety during landing of the air vehicles and lowers the risk of accident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分析类菱形车与传统车辆结构上的不同.综合考虑类菱形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中悬架减振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做一选择与优化,由此设计出减振器的结构尺寸,并对减振器的工作缸进行强度分析,可验证减振器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