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路基清表施工是进行路基建设的首要阶段,在该阶段开展表土剥离是交通行业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公路的建设目标的环保举措,能够对表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再利用。相比传统的粗放型公路路基清表技术,研究提出的分步清表施工技术利用了最新的3S手段进行前期的调查,施工过程更加精细化,表土剥离更加科学合理,控制了施工扰动范围减少了环境破坏。将该技术在吉林鹤大高速公路建设中进行了推广应用,结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保护了长白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公路建设表土利用的几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精神,依宝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在表土利用上进行了探索,将清理出的表土,用于公路沿线绿化,恢复取土场、弃土场、拌和站等临时占地,改造小流域治理,公路建设环境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3.
卫星遥感技术由于其具有覆盖范围广、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以山西某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应用遥感解译技术对公路沿线植被信息进行提取,得出各类型植被分布数据,从而实现对沿线植被分布面积及公路建设前后植被类型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为高速公路建成后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为例,结合项目应用遥感地质解译方法,介绍遥感地质解译的工作程序、目视解译配合计算机解译的解译方法,针对性介绍与高速公路有关的断裂、崩塌、滑坡、地层岩性等解译标志,并根据该标志对从莞高速惠州段进行地质解译,着重揭示公路选线所需的路线工程地质条件。对路线方案的地质条件进行比选,推荐采用K线方案。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道320线平坡(大理)至大官市(保山)段高速公路选线与比较中,应用遥感解译成功地进行了制作卫星影像地图、选线、对比分析等可行性研究。说明遥感技术应用在高等级公路可行性研究中,比传统方法有很明显的优势。提出了进一步应用遥感进行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建立区域性公路GIS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对神农架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调查评价,与此同时对公路景观的特点也进行相应分析.综合这些特点并考虑交通安全的特殊需要,提出公路景观设计思路,可为景区公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詹勇  章征春  刘龙  张翔 《交通标准化》2008,(13):139-142
对神农架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调查评价,与此同时对公路景观的特点也进行相应分析,综合这些特点并考虑交通安全的特殊需要,提出公路景观设计思路,可为景区公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神农架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调查评价,与此同时对公路景观的特点也进行相应分析,综合这些特点并考虑交通安全的特殊需要,提出公路景观设计思路,可为景区公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神农架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调查评价,与此同时对公路景观的特点也进行相应分析,综合这些特点并考虑交通安全的特殊需要,提出公路景观设计思路,可为景区公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降噪原理为基础,根据安徽省升金湖裕丰圩保护区的公路沿线的噪声现状,结合交通噪声预测模式,设计了该公路高架桥声屏障的位置和高度,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调整。同时,对声屏障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了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声屏障能有效减少噪声,对湿地水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查明成都市近30 a来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市区土地利用/覆被结构的重大变化,应用成都市1978,1992,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对其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利用G 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成都市28 a间4个时相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对其近28 a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成果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路建设集约用地评价框架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缓解公路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分析了公路建设集约用地的概念与内涵,研究了公路建设集约用地评价的性质、目的及指标选取原则,提出了公路建设集约用地评价框架。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框架指标选取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前瞻性、动态性、特殊性、可操作性与规范性,评价框架设计的要求为公路用地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率、公平性与协调性,评价框架设计思路为公路建设用地结构合理化、用地功能最优化与用地综合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促进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高分二号遥感影像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北京、山西、河南、广东、福建5个省市2019年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点位和0.8 m遥感影像,通过图像预处理、样本标注、裁切、数据增强、样本集划分的步骤制作训练样本集;引入“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方法对SSD目标检测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增加“转置卷积”和“拼接”操作,将高层次特征图像的语义特征赋予低层次特征图像,以增强上采样质量与特征融合能力,从而提升了模型对小目标收费站的检测效果;将改进SSD模型用于2019年福建省高分二号影像中的收费站点位提取,沿福建省高速公路路网矢量对影像进行自动切片,将切片输入模型中进行目标检测;保留有收费站的切片,使用非极大值抑制去除多余的检测框,将剩余的检测框的坐标变换为中心点的坐标,可以直接输出得到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中心点矢量,从而实现对于收费站点位的端到端自动化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改进SSD模型的精度、召回率及二者的调和平均数分别为0.86、0.88和0.87,均优于传统的SSD, VGG, Faster R-CNN和特征金字塔网络模型。可见,对收费站点位的自动提取可以大大提高公路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有效满足公路管理者的实际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特征,得出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即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的快速详查信息提取。运用GIS技术,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及构建过程,通过该数据库构建的时空模型,可有效地避免数据冗余问题,建立的数据库还可实现土地的详查追溯,通过图像的层次叠加获取历史土地详查的全区土地信息。  相似文献   

15.
3S集成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基于RS和G I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可靠性差,精度低,提出了RS,G IS和GPS集成技术.在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的基础上,以2004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对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修改了2000年数据库.在野外用手持GPS接收机对解译成果进行了验证,更新了解译的数据库;利用G 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了2000~2004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得到了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3S集成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信息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6.
废旧轮胎利用不好,既污染环境,又占用土地资源.用于公路建设是废旧轮胎合理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废旧橡胶在公路建设中主要应用在路面面层、路面基层、边坡加固与绿化中,能够起到提高路面性能、降低筑路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速公路养护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拥有着极高环保效果的沥青再生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分析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类别及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城市交通出行强度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从土地利用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出发,分析包括土地利用混合指数,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公共交通站点 500 m覆盖率,路网可达性等17个指标与出行强度的相关关系;基于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分析,提取7个与出行强度强相关指标,基于所识别指标构建北京市中心城区出行强度多元回归模型.模型结果表明,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比道路网密度和可达性更为明显.此外,给出单一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指标对出行强度拟合结果的离群特征分析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区域基础设施供给与交通出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城市交通出行强度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从土地利用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出发,分析包括土地利用混合指数,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公共交通站点 500 m覆盖率,路网可达性等17个指标与出行强度的相关关系;基于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分析,提取7个与出行强度强相关指标,基于所识别指标构建北京市中心城区出行强度多元回归模型.模型结果表明,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比道路网密度和可达性更为明显.此外,给出单一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指标对出行强度拟合结果的离群特征分析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区域基础设施供给与交通出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公路建设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提升路域植物保护水平,针对路域植物保护自然理念贯彻不足、技术选择不多等问题,将“近自然保护理念”引入公路建设,构建路域植物近自然保护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并以云南小磨高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实践证明,小磨高速建设过程中有效保护了森林19.7公顷、珍稀植物3 600余株,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表明:(1)路域植物近自然保护应贯穿公路设计、施工和管理三个阶段,体现整体性、自然性、生态性、节约性四大特征;(2)应从生态选线、植物群落重建、生态边坡修复和土壤种子库利用等方面推进近自然设计;从主动施工保护、近自然地形处理、表土利用和土壤基质修复等方面推进近自然施工;从植物群落监测和保护宣传等方面推进近自然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