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小汽车的快速发展,"人、车、路"矛盾愈发凸显,慢行交通发展滞缓。从慢行交通问卷调查出发,对慢行交通现状发展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对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行交通是大连未来城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公平包容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连市慢行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以改善慢行环境、保障慢行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为总纲,结合大连慢行交通发展实际,科学制订慢行交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模式及策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睿智发展。  相似文献   

3.
慢行交通系统在中小型城市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的居民出行让步于小汽车出行.讨论交通政策导向的能动性,结合济宁特色突出政策对慢行交通的倾斜;分析济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特性,明确指出慢行交通在济宁居民出行的主导地位;依据规划年的用地情况,分区域、分层次的进行慢行区的划分;提出慢行廊道布局的原则,依据交通预测模型OD期望线来合理布设慢行廊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自行车交通为主导的BOD开发模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和城市纷纷采取措施建设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以缓解小汽车带来的交通压力。以杭州为例,阐述了以公共交通为骨架、自行车交通为主导的慢行交通体系构建理论,分析了该体系在杭州实施的现状与成功经验.同时指出现存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效益的发挥离不开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现阶段,以非机动车为主的慢行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常州地铁1号线新桥站的接驳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慢行轨道换乘站点的规划理念,在慢行接驳换乘优先的理念下,对常州市新桥站进行了站点一体化接驳的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陈小鸿  胡显标 《城市交通》2010,8(1):44-52,80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造成慢行交通安全隐患等角度解读了慢行困境与规划反思。指出明确慢行交通地位、保障慢行安全与便捷、保护慢行活力应成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目标。据此,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机非分离规划、步行过街设施规划、自行车廊道网规划、宁静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7.
慢行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城市快速交通发展迅速,致使慢行交通环境日益恶化。文章以泰州市为例,通过分析泰帅隧行交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泰州市城市定位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同时,提出了泰州老城慢行交通近期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济南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调查数据,分析其分布状况与服务水平。从需求分析、道路结构比例与断面类型及其管理状况等方面,对济南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适应性分析,并为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有效评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从而改善慢行交通的通行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磊  杨雍彬 《交通标准化》2020,6(2):109-115
鉴于我国城际长途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提高其交通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游客出行体验和控制建设成本,并为制订相关标准提供基础性指标,对慢行交通驿站设置间距进行了综合性量化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慢行交通人群出行过程的生理机能、不同情境下的应急需要及驿站设施建设成本等多因素的量化规划模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函数极值,得到综合社会效益较优的驿站设置间距范围。最后,基于计算结果对《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驿站间距设置标准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提出城际长途慢行交通服务驿站设施最佳间距为2.2~3.4km,并进一步推断出旅游公路服务驿站间距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对慢行交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保障慢行空间、提升慢行品质、营造怡人的慢行环境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至关重要。以兴化市老城区为例,基于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中小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及出行结构特征,指出慢行交通在中小城市居民出行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针对目前兴化市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从路网优化、安全管理、水资源利用、停车换乘、文化特色融合等方面提出相应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慢行交通作为绿色出行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交体系的延伸,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较快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慢行交通的发展趋势,从政策、法规、设施、技术、公众教育5个角度总结国内外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慢行交通发展从发展思路、规则建设、规划重点、运行管理和技术革新5个方面提出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慢行交通混合过街时相互干扰较多,过街特性与一般的行人或电动自行车过街有所不同。本文对福州地区5个信号交叉口的慢行交通过街交通流和交通冲突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描述慢行交通混合过街交通流特性并建立交通冲突模型。研究得到电动自行车过街平均速度的均值是7.89km/h,行人过街平均速度为4.37km/h;随着慢行交通密度的提高,慢行交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后将冲突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作比较,检验了冲突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其规划内容及技术手段尚处于摸索阶段。在中等城市中慢行交通占有更高的比例,通过分析中等城市自身发展特点来规划慢行交通,使之提升城市空间功能,创建宜居环境。以渭南市为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熊文  黎晴  邵勇  李娟 《城市交通》2012,(1):38-53
构建世界级CBD,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不可或缺。选取纽约、伦敦、东京、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作为天津市滨海新区CBD的比较样本,从干路网割裂程度、轨道交通车站辐射范围、干路步行过街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总结中国城市CBD慢行环境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差距。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CBD,提出慢行岛、慢行核、轨道慢行接驳辐三类空间单位;基于慢行岛间慢行连通、慢行核内慢行优先、轨道慢行接驳辐内快慢衔接的规划策略,提出自行车入城高速路和三级骨干自行车道网及地下步行系统和地面三级骨干步道网的规划方案;确定自行车停车设施、步行过街设施、慢行跨河设施的布局标准,并给出交通宁静化设计及动态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对于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山市慢行交通现状,明确黄山市慢行交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构建主次搭配的分级慢行交通网络,并提出慢行设施的设置标准。  相似文献   

16.
苏州古城交通分析及改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州古城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古城布局工整、脉络分明,功能完备,迄今仍然作为苏州市区的核心地区担负着重要的城市职能。随着城市经济和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与国内其他城市中心区一样,苏州古城也出现了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由交通引发的问题。从分析苏州古城用地情况出发,即从道路网络的发展演化过程、路网容量、布局结构、交通流空间分布以及现有交通模式等角度研究造成现状交通问题的种种原因,并从疏解古城城市功能,完善道路设施和交通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初步解决古城交通问题的几点策略,以供缓解苏州古城交通问题和其他遇到类似问题的城市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许丽 《交通与运输》2020,36(1):42-45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号线锦江乐园站为例,探索如何构建慢行友好的轨道交通环境。首先基于实地调研,借鉴日本、香港、深圳等国内外成功经验,总结出慢行交通与轨交换乘的三大规划设计要素:慢行网络、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其次针对锦江乐园站慢行通道受阻、人行空间被占、慢行环境较差三个现实问题,从打造畅行连续的慢行系统、重组慢行空间和提升慢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最后针对慢行系统中涉及的五大关键节点,提出可实施的改造方案,着力改善锦江乐园站周边的接驳环境,提升慢行品质,最终构建畅行连续、空间宜人、绿色友好的慢行接驳系统。  相似文献   

18.
孙靓雯  吴宁宁  罗超 《交通与运输》2021,34(z1):211-214,231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工作,以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为基础,武汉市慢行系统发展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武汉市慢行交通现状评估,分析城市发展中主要交通问题及慢行挑战,提出针对城市特点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同时,从组织、资金、管理等实施保障机制政策制度方面,绿化景观、无障碍设计等重要配套设施实施细节方面,全面保障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策略的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慢行品质提升,为将武汉市建设为"绿色出行楷模"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高品质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观念。借鉴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理念,提出了适合杭州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并简述其战略目标及主要规划内容。从与慢行交通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间因素、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等4方面有选择性地介绍部分规划设计指引内容。最后,总结本次规划特点,即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引入“规划设计指引”概念,以及提出河道慢行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20.
杨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87-191
为应对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出行问题,建设高品质的慢行系统,营造优质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居民慢行出行体验,打造慢行友好城市,研究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首先,从3个层次对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问题、中观层面的网络规划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慢行设施、空间和品质问题;其次,对国内外先进的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基于国内外慢行发展经验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对策,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中观规划骨干慢行网络、微观构建特色的街道设计导则,以期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